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荆州市启动实施“关爱留守家庭、服务就业创业”行动,目前,层层建立留守家庭和外出务工人员台账,组成关爱服务留守家庭工作组2667个,结成关爱对子86386个,开展技能培训10万多人次,举办求职招聘会50多场,吸引返乡人员近2000人达成就业意向。
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形成关爱服务工作大格局。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关爱服务行动,作为各级党组织直接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制发了《关于实施“关爱留守家庭、服务就业创业”行动的意见》,明确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思路以及活动相关目标、任务和要求,并进行了专题部署。各成员单位迅速行动,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关爱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各“三万”工作组把关爱服务工作纳入“三万”活动的4件实事之一,积极参与做好关爱服务工作,每个工作组帮助3至5个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各县(市、区)委、乡镇(街办)党委(工委)和村(社区)党组织也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基层普遍建立关爱服务工作组,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基层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干部结对、社会参与,形成关爱留守家庭大合唱。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以村党组织为主体,按照一村一组的原则,组建关爱服务工作组,乡镇包村干部、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全部进入关爱服务工作组,与本村留守家庭建立“一对一”的关爱帮扶对子,确保所有留守家庭全覆盖。同时,发挥各级机关部门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关爱服务活动,形成了关爱留守家庭的大合唱。市教育局开展“教师访万家”活动,充分掌握留守儿童信息,全面建立“3 2 1 1”关爱留守少儿模式,即由3名普通学生、2名留守少儿、1名爱心家长和1名教师共同组成互助小组,对留守儿童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和常态化的关爱。市妇联为留守妇女举办“月嫂”、育婴师培训活动,为合格学员颁发上岗资格证书,优先推荐在本地就业,同时联合劳动就业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幸福圆梦”女性技能展示活动,还为500名困难留守儿童家庭的父母赠送返乡车票。市民政局组织多次推进会、观摩会,建立全市所有空巢老人的调查统计台账,动员全市机关干部与空巢老人结对子开展“1 1心连心”走访慰问活动,帮助他们与外出子女沟通联系,还组织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师为空巢老人进行义诊和心理辅导活动。
教育引导、政策激励,形成服务就业创业大氛围。为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各地、各部门通过教育引导、亲情感召和政策激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算好经济账、亲情账、社会账,积极返乡就业创业。市人社局会同教育、公安、工商、农业等部门编印《荆州市扶持返乡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一本通》和《荆州市企业招工信息一本通》,将与返乡党员回归创业的政策和招工信息汇编成册,发放给每一位返乡务工人员。市委组织部结合实施党员回归工程,将党员创业致富计划向返乡党员倾斜;市人设局对返乡创业的流动党员给予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市财政局从市级财政中拿出一笔资金,根据各村开展关爱服务行动的成效给予村党组织一定奖励;市教育局出台政策简化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流程;市农业局会同工商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开办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当天提交材料、当天发照。同时,广泛开展劳务对接,积极为返乡务工人员“找”岗位。劳动就业部门开通荆州市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平台,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送岗下乡”,方便返乡人员在本地选岗就业。工会组织号召各级工会服务返乡人员就业创业,还组织专车到沿海地区接农民工回家过年。团市委争取荆州浙江佳海工业城为返乡青年免费提供价值100万元的创业场所。
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形成关爱服务工作大格局。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关爱服务行动,作为各级党组织直接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制发了《关于实施“关爱留守家庭、服务就业创业”行动的意见》,明确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思路以及活动相关目标、任务和要求,并进行了专题部署。各成员单位迅速行动,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关爱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各“三万”工作组把关爱服务工作纳入“三万”活动的4件实事之一,积极参与做好关爱服务工作,每个工作组帮助3至5个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各县(市、区)委、乡镇(街办)党委(工委)和村(社区)党组织也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基层普遍建立关爱服务工作组,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基层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干部结对、社会参与,形成关爱留守家庭大合唱。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以村党组织为主体,按照一村一组的原则,组建关爱服务工作组,乡镇包村干部、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全部进入关爱服务工作组,与本村留守家庭建立“一对一”的关爱帮扶对子,确保所有留守家庭全覆盖。同时,发挥各级机关部门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关爱服务活动,形成了关爱留守家庭的大合唱。市教育局开展“教师访万家”活动,充分掌握留守儿童信息,全面建立“3 2 1 1”关爱留守少儿模式,即由3名普通学生、2名留守少儿、1名爱心家长和1名教师共同组成互助小组,对留守儿童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和常态化的关爱。市妇联为留守妇女举办“月嫂”、育婴师培训活动,为合格学员颁发上岗资格证书,优先推荐在本地就业,同时联合劳动就业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幸福圆梦”女性技能展示活动,还为500名困难留守儿童家庭的父母赠送返乡车票。市民政局组织多次推进会、观摩会,建立全市所有空巢老人的调查统计台账,动员全市机关干部与空巢老人结对子开展“1 1心连心”走访慰问活动,帮助他们与外出子女沟通联系,还组织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师为空巢老人进行义诊和心理辅导活动。
教育引导、政策激励,形成服务就业创业大氛围。为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各地、各部门通过教育引导、亲情感召和政策激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算好经济账、亲情账、社会账,积极返乡就业创业。市人社局会同教育、公安、工商、农业等部门编印《荆州市扶持返乡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一本通》和《荆州市企业招工信息一本通》,将与返乡党员回归创业的政策和招工信息汇编成册,发放给每一位返乡务工人员。市委组织部结合实施党员回归工程,将党员创业致富计划向返乡党员倾斜;市人设局对返乡创业的流动党员给予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市财政局从市级财政中拿出一笔资金,根据各村开展关爱服务行动的成效给予村党组织一定奖励;市教育局出台政策简化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流程;市农业局会同工商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开办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当天提交材料、当天发照。同时,广泛开展劳务对接,积极为返乡务工人员“找”岗位。劳动就业部门开通荆州市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平台,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送岗下乡”,方便返乡人员在本地选岗就业。工会组织号召各级工会服务返乡人员就业创业,还组织专车到沿海地区接农民工回家过年。团市委争取荆州浙江佳海工业城为返乡青年免费提供价值100万元的创业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