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化学自学能力的教学尝试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能力是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通过自己学习,获得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是一项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能否终身学习的关键。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笔者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一)学会阅读
  教学中我们要把握阅读时机,启发学生阅读,在“心求通,口欲言”时引导其主动看书,这叫“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具体的事例使他“愤”、“悱”从而“启”、“发”,没有阅读愿望不能强迫,课堂上要把握下面几个时机,引导学生阅读。
  1. 求知欲望强、争论激烈时看书。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其中两个验证实验的实验结果,(1)红磷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相等,(2)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不相等。我先让学生对比两个实验操作、分析过程,找原因。学生开始热烈讨论,争论难解难分时,要求学生看书,并找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字,学生很快把“参加反应”、 “各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质量总和”找出来,只用二、三分钟的阅读,争论双方都找到原因,统一了看法。2. 旧知识遗忘时看书。如:在讲授新课复习前面知识学生遗忘时,让学生阅读书本相关的知识,形成习惯。3. 实验现象解释不了时看书。4. 知识出现错误时看书。5. 发现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矛盾时看书。
  (二)学会整理、归纳知识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初中课本中物质结构、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和实验操作等零散知识进行整理。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这些知识成“三”出现的较多,就可以让学生整理成下面形式。例如:物质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氧化反应三兄弟(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燃烧三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构成物质三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碳家族三成员(金刚石、石墨、C60),实验操作中实验药品的“三不”原则,混合物分离的三方法(过滤、结晶、蒸馏)等。也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接近或相似的概念: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原子和离子;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和化合物;化合物和混合物;组成、构成、合成;形成、生成、变成等。又如FeCl2、FeCl3全都读成“氯化亚铁”或全都读成“氯化铁”。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把它们摆出来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其异同点,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如在加热时H2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CO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高温下,C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酸、碱、盐”这章内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都可以作如此对比。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用其他形式整理,教师把学生不同的整理方法在课内进行对比、展示,各抒已见、取长补短,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三)学会筛选知识
  如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学生机械地记,是很难记住的,且容易忘记。如果我们筛选出来关键字,概括为“一变两不变”(改变的是“反应速度”,两不变是该物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质量”),那么要记忆、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就不是问题了。又如化合反应(概括为“一变多”)、分解反应(概括为“多变一”)等。在大量的信息面前,能筛选出自己原来不懂的、不会的、理解不透的信息,然后集中精力有的放矢地重点突破。教学中多训练信息处理习题,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将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加工、联想、类比等处理,并与原有化学知识衔接,进而迁移、解决新问题,经常训练就能提高筛选知识的能力。
  (四)学会记忆知识
  日益增多的知识,保存在记忆中并能够迅速提取,是自学能力的另一表现,记忆的技巧就是在头脑中建立联想,联想越多,记忆越牢固。相近知识,会用相近联想的记忆方法。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整个实验过程可用七个字来概括: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相近联想:茶庄定点收利息)。对于相似的知识,联系起来记忆,可以增加记忆力的持久性。如碳具有还原性,联系到一氧化碳、氢气也具有还原性。又如讲到CH4 气体燃烧时的焰色时,联系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相反的知识,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氧化与还原、溶解与结晶用对比的记忆方法。对于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我们加强辨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要复习旧知识,反复向头脑中输送信息,跟遗忘作斗争,经过长期训练,培养出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选择性等优良的记忆品质。
  (五)学会运用知识、发现问题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化学运用的知识。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化学,都懂得煤气的成分是CH4、H2、CO,这些物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现实生活中煤气泄漏时,却有一股难闻的臭味。其实这是厂家为使人们有效地避免CO中毒,而特意往煤气里添加了极少量的加臭剂(硫醇)的缘故。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就可以避免煤气中毒。如果学生只会记忆和模仿,就会缺乏创新。学生学习过程中,不盲从“老师说的”或“书上写的”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现有的基础上。其实自学能力,从本质上说也是学习上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怀疑的人,才可能解决问题。化学发展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化学问题被不断提出、解决,又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正是有拉瓦锡对燃烧本质的质疑才有科学的燃烧理论的诞生、瑞利对数据千分之一误差的质疑使得稀有气体元素被发现……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教学中给学生发现问题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控制讲课时间、控制作业数量,提供充分的自主时间给学生深入思考。
  (六)学会科学支配时间
  自学能力强的人,一定会科学安排时间,珍惜时间,驾驭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我们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习、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和生活的作息制度,这样可以在他们的大脑皮层形成动力定型,可以改变一些人不爱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和各种活动效率。要教育学生科学用脑,懂得一心不能两用,文理科课程穿插学习,提高效率。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地启发、引导、训练、不断创造条件.充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造活动中去.而
期刊
期刊
摘 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结合新课标中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特点,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初高中衔接  一、初高中学数学教学中用到的一些信息技术工具  (一)“Z+Z”智能教育平台  适用于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Z十Z”就是“知识”+“智能’的意思。z+
依托CDIO新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针对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现状,全方位、多维视角探索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框架,从而实
我们都清楚一堂好的美术课常常是从备课开始的,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备课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以前我们只是备教师和学生的内容,现在我们又要在美术教学中加入媒体教学
几年前我无意中发现一种疾病名叫克山病.当时我并不了解它,在各种医学词典和教科书中努力查找.后来我所发现的关于克山病的历史令我震惊.这是一种在流行病学上难以解释并且过
本文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背景,在银行贷款资金支付方式改变和事业单位非基建项目大量使用银行贷款的情况下,针对事业单位进行银行贷款业务会计处理时遇到的问题,经过细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量”上早已实现大众化,但在“质”上仍属于大众化的初级阶段这一发展现状.文章提出拓展高等教育经费获取渠道、树立多元化人才质量观、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今天的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大。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当今的物质、精神文化要求不断更新,而且新信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