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熟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在《文二代挺进文坛》中提到过孟小书,那一段话是这样的:“著名评论家孟繁华的女儿孟小书,初中时期就出版过作文选《心灵深处的那双眼睛》;刚从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就读归来,就在《青年文学》发表小说《多伦多的小爱情》。”(2010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事实上那时候的小书,刚有短篇处女作发表,实属“小荷才露尖尖角”,此后会有怎样的发展,全然是未知数。
  但小书接常不断地写作着,不温不火地坚持着。几年下来,竟也有五六个短篇发表,还有一部长篇问世,这些看似微薄的收获,对一个初习小说的年轻作者来说,着实是令人欣喜的。因为在那“摸着石头过河”的写作历练中,她在寻找着自己的路数,建立着自己的自信,一篇篇作品,如同一个个小小的路标,记录着她在创作之路上不懈跋涉的前行足迹。
  还让人为之欣忭的,是她由这些作品的写作,显露出不断靠近严肃文学的写作取向与艺术趣味。“80后”这一拨文学写作者,最大的特点是各各不同,严重分化。文学这个行当,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很难分出个子丑寅卯,但毕竟是讲究气格的,而“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靠近严肃文学的写作,因为秉持高远的文学理想,追求纯正的文学气格,显然更切近于文学诉诸于人性人情和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本义,因而历来更被人们所看重,也为更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小书靠近着这一路,并以此为努力的目标,我的感觉就两个字:靠谱。
  2012年间,作家出版社约我主编一套面向青少年读者群体的星座小说丛书,要求作者必须是有一定的创作潜力且对星座文化有所感觉的“80后”女作者。我在踅摸着选取作者时,想到了小书。结果一说用意,她便很快答允,说已有一个小长篇的构思,向星座人物的角度作一些倾斜即可。大约是在2013年上半年,她交来完成后的书稿,并根据内容取了《走钢丝的女孩》的书名。小说在女主人公奎娜的人生故事中,写出了青春成长的坎坷,更写出了她不懈追求的坚韧。“走钢丝”的书名,既表明她在马戏艺术中所从事的表演项目,又隐喻了这个巨蟹座女孩的富于冒险的性格。作品写得入情入理,中规中矩,虽在故事场景与人物性格上都略带了一些洋味,但马戏艺术,流浪人生,这些完全与作者有限的经历相去甚远的人生故事,却可见出她远离自己的已有经验放飞想象和编织故事的可贵能力。此书已于2013年11月正式出版,相信这部长篇处女作,会成为她写作生涯中记载起始点的一个小小的标记。
  这篇三万来字的《锡林格勒之光》,是小书新近完成的小中篇,很可能又是她小说写作中的一次新的超越。我这里所说的超越,不只是指在字数和篇幅上比短篇写长了,构成了一个小中篇;而主要是指她在自我经验与艺术虚构上,找到了新的契合点,从而使作品立于自我经验又超越自我经验,在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包孕了更为丰盈的内涵。
  《锡林格勒之光》所描写的女主人公在去往锡林格勒草原的途中遭遇车祸一事,是小书自己在2013年“十·一”长假期间不期而遇的实有经历。因此,作品里的“我”的种种遭际与感受,都有作者自我的影子。因此,无论是“倒霉孩子”的沮丧心理,辗转住院的冷暖感觉,乃至憋尿、尿床的无奈处境,都是具有切肤的疼痛感的真实写照。但作品却在不幸遭遇车祸,突由常态变病态的急剧转折中,索性换个角度打量人生上,把一个真实事件转化成了小说故事。作品里的“我”,不再是小书本人,而是一个在遭遇车祸之后重新思考生活的“倒霉孩子”。
  首先是作品运用诸多小感觉,小细节,细切入微地呈现了换了一种状态的“我”对人对事的高度敏感,以及与男友二狗苦中作乐的日常情趣,在一桩真实可信的事件中,凸显了人物的主体与个性。如刚一发生车祸之后,“巨大的疼痛让我哭不出来”,“疼痛有些减轻。我突然间大声尖叫起来,撕心裂肺地大叫。我想让别人知道我到底是有多痛苦。”如回家休养时,一同出游但平安无事的巴拉万、大齐和圆姐来家探望,自己心想他们“一进门就应该直接冲到我房间里来”,“我仔细地聆听外面的每一个声响”。可他们进客厅后,“一屁股就坐到沙发里,和爸妈还有二狗寒暄起来”。这里的种种感觉,既浸透着受伤之后特别希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念想,又流露出新一代人从自我出发、高度自爱的隐秘心理。而在医院里和病床上与二狗的聊天打趣,尤其是无法自行解手,必须使用尿壶,而二狗拿来坐便式、手提式和弧形口三种样式的尿壶,两人一边挑选一边调笑,既显现出男女朋友的亲密无间的浓浓情意,又表现困窘之中自寻欢乐的一种达观。作品里不时出现的小狗——山特怒,也以时而活跃,时而酣睡,时而撒娇,时而淘气,起到了调节情绪、活跃气氛的独特作用。这些小感觉,小情趣,使得作品里的“我”的故事,不断跳动出意趣与意象的音符,给看似悲催的故事平添了些许喜兴的色彩,也使主人公的自我感觉与个性意识,得到了更有意味的彰显。
  让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更具文学意蕴的,是作品经由我的向所在公司请病假遭遇的种种麻烦,二狗先是工作不顺,继之又被辞退,由此生发出的对于当下都市白领生存状态的真实揭示与深入反思。“我”的突遭车祸,卧床不起,遵医嘱请病假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但公司从市场部的领导到人事部的经理,都在彬彬有礼地说规定,一丝不苟地讲纪律,出发点与立足点都是公司,从不考虑当事人的需要与权益;而海外学成归来又怀着拳拳报国之心的二狗,不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一般的工作也难以自保,只能在家中裹着被子暗自哭泣。一边是调养身体的迫切需要,努力工作的热切愿望,一边是冷若冰霜的虚以委蛇,冷酷无情的坚意拒绝。两相对比,冷与热,情与理,两者的差异何其巨大,彼此的对比何其鲜明?
  这一切,作者只是在作如实的事实描述,间或发出这样的疑惑:“现在我躺在床上,有的是时间去思考类似的问题。可是想着想着,就想到十一过后要向公司请假的问题上了。我现在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将永远是个迷。因为我永远也摆脱不掉朝九晚五的生活状态,永远也挣脱不掉这个社会所给我带来的压力。”有时甚至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我不想再听到任何关于我可以站起来的话语,也不期待恢复正常后的生活。正常的生活只会给我带来痛苦和灾难。”这样的感谓与感叹,既不横眉怒目,又非疾言厉色,但无名的恐惧与深深的失望溢于言表,带给人们的撞击更为深沉和内在。有病的和无病的,都面临同样的极不顺遂的处境,所谓的以人为本,仍然是那样地遥不可及,我们的社会到底那里出了问题?至此,小说由病态的“我”的反观,渐次进入到社会的病态的寻诊,托出了更为严峻也更引人反思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作品里所写到的“我”与二狗的关系,也渐渐变得重要了起来。“要不是有二狗的温暖的手在握着我,我真一度认为自己有点活不下去了。或是担心自己一直这样会变成抑郁症患者。二狗就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很长时间。屋子里很安静,外面也很安静。我们一直这样,紧紧地挨着,相互温暖着。”“我”与二狗,确实不只是情感上的恋人,还是境遇上的同道,情感与遭际的相近与相同,使他们更容易彼此理解,更能够相互温暖。
  作品里反复出现的“橡皮泥”的感觉与意象,其实也是一种颇有意味的隐喻。我的无力与无奈,与“橡皮泥”的任人揉捏,何其相似乃尔?这些大大小小的意味与意象联袂而来,使得这部作品,在看似简单之中,寓于了一定的感性的升华与理性的思考。
  虽然这部作品在叙事上也有一些小瑕疵,如从县城回北京,从医院回到家的一些场景转换,交代得不是很清楚,节奏上的轻重缓急也不够很分明,但引人的故事与启人的意境等,该有的都有了。尤其是从自我经验出发,又走出自我经验,并做到以小见大,简中寓繁,这都是一个写作者在艺术上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可喜表现,小书做到了这些,由此也有了新的模样,新的进取,那就是她正在从成长中走向成熟,这最让人为之欣慰,也让我看好她的未来。
其他文献
2005年,由查建英采访、编选的《八十年代访谈录》一书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后,不但迅速登上各大著名书店的排行榜,还引起了知识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此后数年,三联书店又顺势推出了马国川的《我与八十年代》和北岛、李陀主编的《七十年代》等“同类”作品。这些具有“回望历史”性质的著作,既获得了不少好评,也引来了各种批评与争议。比如近年来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来研究“八十年代文学”的程光炜教授,就在文章中对《八十
期刊
《私人订制》中,宋丹丹扮演的河道清洁工人丹姐终于在生日那天做了一天的富人,终于不需要买菜都要讲价,不饶几毛钱都不舍得买菜那样度日,而是可以以亿为单位挥霍着过贵妇的生活。在生日过完,重新回到现实之后的车上,车载广播里传出了一首私人订制为丹姐的生日点播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车穿过夜色弥漫的北京城,回忆一幕幕浮现。动人的歌词“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湖南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以下简称《乌》)横空出世,席卷全国,引发万人空巷,成为湖南电视永远的记忆和经典。正是因为该剧,人们记住了编剧水运宪、导演宋昭、演员申军谊等人的鼎鼎大名,其电视歌曲亦唱彻大江南北,激荡燃情岁月。而今,湖南电视人高调翻拍该剧,并在媒体上展开如潮涌般的宣传攻势,企图借助原剧的社会影响,创造新的市场传奇。  新版《乌》剧强势推出,以其自制剧、翻拍剧
期刊
去年秋天,我读到刘曦林所著《二十世纪中国画史》,此书对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阐述甚全,尤其是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的拓展、承变与演化及其流向的交错互补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思考。笔者作为一名美术理论工作者、中国画教师与创作者,自然会关注当下中国画发展状况及诸多问题症结所在,也不由自主地环顾周围画家群体与其中的一些人。魏怀亮是我这种关注中比较密切的一位。我对他的《路上的风景》系列作品有着“有思考、有个性、有
期刊
在湖南的中国画画家中,魏怀亮是让我敬佩的一位画家。用“敬佩”一词来表达我的感受,是经过认真思考后的选择。  中国画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沉淀,已经在艺术样式、笔墨、构图、主题性题材等方面形成了十分深厚、完备的系统规范与传统,要想在这个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再向前迈进哪怕一小步,都是十分不容易的。因此,就常常会看到两种情形:一是很多人心态浮躁、不愿意下苦功夫学习传统,或对传统缺乏感悟,仅仅只是得了一点皮毛,远没
期刊
尽管迄今为止共和国已经走过了长达六十多个年头的历史,但就我个人有限的阅读视野,却一直都没有能够看到一本中国当代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著作。或许因为存在着现实文化语境的突出限制,也或许与此类著作的研究与撰写难度有关,到现在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著作却还依然是一种付之阙如的状态。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我们终于看到李洁非一部副标题为“当代中国的思想轨迹”的研究著作《典型年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的时候
期刊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湖南卫视在黄金时段同步推出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毛泽东》,观众反响热烈,各方面好评不断。该剧以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把毛泽东放到时代历史的情境中去塑造,以人带史,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从一个乡村少年成长为党和国家领袖,凝聚全党智慧力量,领导人民推翻专制统治,追求民族解放,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辉历程,全景式地还原了近现代中国一
期刊
余艳的报告文学新作《板仓绝唱——杨开慧手稿还原毛泽东爱情》(以下简称《板仓绝唱》),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开拓创新、特色鲜明、意义非凡的精品力作。  一、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报告文学等纪实文学不同于小说等虚构文学,其创作是否成功,题材因素所占比重甚大。因此,有理想、有追求的作家首先就非常注重题材的选择与开拓。在这方面,不用讳言,有关“红”“黑”领袖、社会名流等人物和有关重大、热点题材占有先机,因为其关
期刊
王跃文自《国画》出版以来,在当代文坛,一直以写作所谓官场小说驰名。但事实上,在表现官场人生的同时,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去的作家,王跃文还不时回眸故乡,写了一些富有乡土气息的作品,如《雾失故园》(载于《理论与创作》1996年第5期)、《冬日美丽》(载于《青年文学》1997年第6期)、《也算爱情》(载于《新创作》1999年第4期)、《乡村典故》(载于《当代杂志》2003年第2期)、《我的堂哥》(载于《小
期刊
王僧虔是中国南朝宋齐年间的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他的书法秉承“二王”书风,而有新的变化,成为南朝有齐一代书坛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理论敏锐地提出了书法创造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论题,初步建立了南朝时期的书法批评体系,对后世书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朝梁代著名书论家庾肩吾在其书论名著《书品》一文中对他评价甚高,称其“雄发齐代”,对王僧虔的地位作出了客观评价。  王僧虔出身于书法世家,其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