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dia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较于很多建校史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小学,创办于1999年的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显得非常年轻。但就是这所年轻的学校,在短短17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荣获了“全国特色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教育部首批“全国足球特色学校”、首批“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使学校成为名实相副的“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更是在校基建设、师资培训、课程改革、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跻身云南省“名校”之列。
  是什么样的办学理念使他们矢志不渝,引领金康园小学走上名校之路?是什么样的处事方法让他们底气十足地突破一个个发展瓶颈,获得独属于教师的掌声和赞誉?作为一校之长,在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时,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快乐”?日前,记者走进金康园小学聆听了李雪菲校长和她教师团队的奋斗秘诀。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我1992年从昆明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盘龙区和平小学,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2002年调入教师进修学校,2006年通过校长公开招考,到金实小学任副校长,一年后,也就是2007年调入金康园小学任校长,一直到现在。”
  李雪菲对自己的从教经历介绍的非常简捷。实际上她在和平小学任教的9年半里,在教学上已频频崭露头角:参加区、市、省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时,总能拔得头筹,并代表云南省参加1997年在南宁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通过4年在教师进修学校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让她的专业知识更加深厚,专业技能更加熟练,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对教学理论的倾心研究,使李雪菲在教学上显得信心十足、游刃有余。然而对年轻且只有一年副校长经历的她来说,要挑起省级示范学校金康园小学校长的担子,压力可一点也不轻。
  在担任金康园小学校长的第一年,李雪菲就遇上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2007年9月,学校一名保安在修缮一个漏水的小平台时,不慎从梯子上摔落,造成重伤事故。一边关切这名保安的安危,一边安抚其家属激动的情绪,还要保障学校的教学有序进行……处理这样的事情,对管理经验欠缺的李雪菲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她甚至焦虑得一度难以入睡。在她感到最困难的时候,金康园小学的教师们纷纷伸出援手,陪她一起渡过难关。
  “对于到学校仅半年的我来说,实际上与老师们并没有感情基础,甚至没有进一步的熟悉,但就在这时,他们给我打电话、发短信,鼓励我,明确告诉我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这使我心里感到踏实,办法也多起来。整整四个月,等这件事彻底解决后,我和整个金康园小学的教师们融为了一体。也是从这件事中,我第一次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在之后每每遇到工作中的难题时,总会和老师们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雪菲深情地说,走进金康园小学的近10年间,让她感受最深的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近些年学校发展迅速,办学效益大幅提升,社会评价越来越高,除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外,完全得益于金康园小学的整个优秀教师团队、学生团队以及学生后面的家长团队,至于她自己,不过是因为职务关系,经常“代表”团队而已。
  “科技创特色,习惯增内涵”
  金康园小学在创办伊始便确立了“科技创特色”的办学理念,通过多年的实践,科技特色已体现在校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省内外科技专家的科普讲座不定期进行着,与省科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相关单位合作开展的知识竞赛、创新大赛、科技节等活动不时举办着,各类科学秀、科学剧正在紧锣密鼓地排演着,师生们的创意设计不断获得各级科技部门的奖励,甚至已经获得三项国家专利,放学时学生手举的向日葵形班牌获得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各班存放卫生工具的多功能工具箱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李雪菲担任金康园小学校长2年后,恰逢2009年学校十周年校庆,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广泛征集了学生、家长、老师们的意见,在继承“科技创特色”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习惯增内涵”,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要培养新时代的“三好”学生(好身体、好心态和好成绩),教师必须先于学生具备好习惯。因此,在落实“习惯增内涵”的办学理念上,我们提倡老师先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包括教学习惯、教育习惯和行为习惯)等,进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此外,在培养教师习惯上,我们更注重从关心教师个人身体健康、专业成长和职业成就感上引导,而不是单纯地用“规章”命令、要求老师该如何如何做。”
  学校由过去的隔年一次、改为现在每年为教师安排体检,学校的运动场地休息时间对外半开放,便于师生约友邻单位的朋友一起运动,在全校所有卫生间配备香皂、洗手液,150个蹲坑均安放手纸,创建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等都是为了师生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密度地送教师外出培训(每人每两年必须参加一次出省培训),回校后将学习所得以讲座或移植课的形式,向全校教师汇报分享,同时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教研活动等,都是为了培养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校园操场边为孩子们安置休息木凳,在教师办公室门口为家长设置待候座椅,一再提倡“表扬的话要大声说,批评的话要躲着说”“批评教育一定要把话说正面、说积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等,则是培养良好教育习惯的一些表现。
  “习惯培养说起来比较笼统概括,实际上做起来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小事。比如教师卫生间冲水按钮的位置有点低,结果很多外来的人就用脚去踩,甚至有教育部门的领导来校视察入厕时,也用脚去踩。为了改变这个“破窗效应”,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源于一个老师的提议,就像给家里的凳子脚装脚套一样给按钮装上了漂亮的小布套,并定期更换清洁,这个不良习惯立即得到了彻底杜绝。再比如,我们刚尝试往卫生间放手纸的时候,就有学生把纸一卷一卷地丢到水池里,发现这个情况后,我们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追查惩罚犯错的学生,而是点名表扬了几个爱护公共用品的具体行为,并让学生跟着保洁阿姨参与到卫生间的清洁工作中,让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维护环境卫生的必要性。此外,配合这次教育,学校还组织了一次“校园卫生间文化设计大赛”,在卫生间的各个位置用孩子们自己的画和“话”,告诉小伙伴注意防滑、节约用纸等等。孩子们参与完这些活动后,不但丢手纸的现象再没发生过,还意外地听到保洁阿姨说明显地感到孩子们比以前更加懂礼貌,更加尊敬她。总的来说,在习惯培养上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课题研究,但在实践上都是从具体的事,从细节上去影响师生往好的方面发展的。”   “科技创特色,习惯增内涵”的办学理念,像一对翅膀,主导着金康园小学这些年的发展轨迹,也将引领金康园小学在今后的办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我会如实地向老师们讲出自己的困惑”
  在谈及学校管理经验时,李雪菲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每次遇到困难都会如实地向老师们讲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用团队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无论是“习惯增内涵”的具体落实,还是学校团队建设、课程改革,“如实地向老师们讲出自己的困惑”总能帮助李雪菲解决一道道难题。
  李雪菲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年的一次节日中,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台当时很流行的烤箱,并精心配置了各种制作面包的小工具和配料。烤箱发放后不久,李雪菲的办公室门下却出现了一封打印的教师信件,质疑烤箱的真实价格。
  “我看完这封信的第一反应是非常委屈,非常难过,因为我知道,学校工会为了既给老师们的寒假生活增加乐趣,又尽量解决首次使用的经验不足,前后忙碌了几个星期才最后确定了这一完整的采购方案。情绪激动中的我几乎无法做任何思考,于是我在跑步机上连续跑了一个多小时的步,才把情绪平复下来。冷静之后,我开始思考这个事情:我们发放的烤箱的确比网上普通的烤箱贵出将近两百元,这位老师有这种质疑很正常,而且有这种疑问的应该不止他一个人。此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质疑直接告诉我,而不是选择向上级部门反应、举报,说明他对我个人,对我们学校班子还是信任的。我和学校领导班子不但不应该生气,还应该感谢他,感谢老师们的这一份信任,并且提醒我们今后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
  李雪菲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向老师们原原本本地讲述了她的想法,包括看到这封信的第一真实反应是委屈和难过,然后去跑步平复情绪等细节,接下来真诚感谢老师们给予学校的这一份信任,最后工会公示了烤箱及其所有配件的详细价格,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理解和认可。
  这件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紧接着,工会向全校老师征集今后集体采购的方案。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在各类采购中,各年级组推选代表,组队去完成采购。采用这个办法后,因为代表是老师自己推选的,避免了各种质疑,不仅让校长、工会的工作量减少了,轻松了,也让参与采购的老师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到了做这些事情的辛苦、不容易。这些年通过对类似问题的意见表达、商讨、协作、解决,让金康园小学不光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不断积淀着教师之间的信任。
  在课程设置改革的过程中,李雪菲同样通过表达“困惑”,发动团队来解决问题:已有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孩子们个性发展的需要,每堂课40分钟的时间设置使其他课程的开设没有空间,现实条件不可能解决想要设立新课程内容的师资问题……李雪菲把自己的困惑、思考一件件说给老师们听。全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群策群力:把40分钟的课时压缩到35分钟,腾出时间增设新的课程内容!
  “通过与校外相关机构展开广泛合作,既解决了师资不足、专业性不够强的问题,又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为广阔,个性发展更为自由。例如:由足球俱乐部的专业教练(包括外籍教练)、英语培训机构的外教、书法机构的书法家分别承担每班每周一节的足球课、英语口语课、书法课;还有,改变场地到博物馆的课堂、百花齐放的家长课堂、“开心农场”的种植课,有模有样的击剑课……这样的尝试,虽然只是课程设置改革的破冰之旅,但对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来说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因为我们学校里的孩子,就像苍穹中的星星,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但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他们在浩瀚的宇宙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开阔视野,使其找到更加适合自己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方向,成为这个世界上拥有自己独特魅力的星星。”
  李雪菲这样阐述他们课程设置改革的初衷!
  今天的金康园小学,教师们已经习惯了和李雪菲一样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习惯了一起商量,习惯了用“试一试”去面对困难和问题。昨天的努力,呈现出今天干净、阳光、自信的金康园小学,明天的“最好”正在她每一次的教学相长,每一次的探索实践,每一次的交流学习中慢慢积淀……
其他文献
古诗的博大精深,正在于寥寥数笔的景色描述中,蕴蓄着无限风光,而诗歌的美也正在这万千情愫之中深藏。教师唯有培养学生一双慧眼,读出古诗风光之美,解到情感的蕴藉,才能算是读懂诗歌,看懂诗歌,才能进入诗歌的殿堂,品读其中的千年古韵、万种风情。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一首意境优美而又充满无限凄凉的七言绝句。诗人既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浓浓乡愁,也抒发了客居他乡、归无
期刊
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载体,是语用活动的支架、语文实践的途径,练习的结果不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依据语文学习的规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考虑和尝试,使学与练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习活动的助学作用。  一、练的广度应囊括学的主体,涵盖整体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实践的主体,教师不能厚此薄彼,让个别学生唱主角,众多学生作陪衬。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参
期刊
经常有任课教师向我抱怨:你们班的黑板今天又没人擦,不是每天都有值日生吗?每次听到这些话,我心里都不是滋味,尽管批评、提醒过学生多次,但效果不佳。  4月19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我走进教室时上课铃响了,可黑板上仍是上节数学课的内容——值日生又忘记擦黑板了!学生起立,师生互相问好就开始上课。  这节课的内容是《晏子使楚》,我突发奇想,既没自己擦黑板,也没叫学生上来擦黑板,而是直接板书在没
期刊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的引导下,找到了幸福的真谛: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一、文本特点  1.主题鲜明突出。“幸福是什么”直接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探究幸福的真谛。整个故事都是围绕“幸福是什么”展开的。  2.故事情节奇异。本文是这样展开情节的:疏通泉眼,开沟引水——受到赞扬,得到祝
期刊
教材简介: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故事。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自己的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蕴含着“我”得知真相后对那个用心良苦的残疾青
期刊
教材简析:  《松鼠》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说明文。作者通过精心细致的观察、准确精练的说明及生动传神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只漂亮、驯良、乖巧的小松鼠,让人不由自主地欣赏它、亲近它、喜欢它。本文结构清晰,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漂亮的外貌特征;再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松鼠驯良的性格特征;并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
期刊
一、“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解决”作为数学的课程目标,意味着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结果。而“解决问题”,一方面是指数学课程内容,通过教学活动,这个“问题”将要被解决;另一方面,“解决问题”还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因此,“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既是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又是课程目标与解决问题方法、过程的关系。  “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期刊
一、品读文本,说教材  《风筝》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贾平凹的作品,主要写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近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清新、自然,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又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的憧憬。文章字里行间自始至终充满童真童趣,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摸其物。叙述时,文章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实现高效课堂。  一、目标定位——高效课堂的“奠基石”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定位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指引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学习评价的设计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教学目标,扣紧学科特
期刊
教材简介: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课文为我们讲述的是1933年4月,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江西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全国解放后,乡亲们在井边立碑纪念毛主席的故事。课文内容不长,通俗易懂,共三个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图。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快速识记本课生字,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做到“以读悟情”,在理解课文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