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双重结扎并早期暴露的护理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脐带结扎方法的护理效果,探讨促进新生儿脐部早日愈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新生儿按照出生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单气门芯法,在距脐根部0.5 cm处套扎,气门芯外侧0.5 cm断脐,残端严密消毒后包裹脐部护理带,24 h后撤掉;观察组新生儿脐部采用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早期暴露法,距脐根部0.1 cm处套扎气门芯,气门芯外侧2 cm处夹脐带夹,平脐带夹去掉多余的脐带,残端严密消毒后包裹无菌敷料,8 h后撤掉敷料.两组新生儿每天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和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红肿、脐部出血、脐部血肿和脐部渗出分别为8例、7例、1例、11例,均少于对照组的24例、18例、7例、22例(χ2=9.52、5.53、4.69、4.39,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分别为(1.6±1.2)d、(4.4±2.2)d,均短于对照组的(4.3±2.3)d、(8.1±3.5)d(t=10.38、8.72,均P<0.01)。结论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早期暴露法能更快地促进新生儿残脐的脱落,促进脐部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引起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就诊的48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 DA )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纹状体内DA大量减少。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1],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预后差。现就PD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对临床提供帮助。
腰椎的椎体间融合手术是目前临床脊柱外科的常用术式,根据手术入路不同一般分为经后路的腰椎椎体间融合和经椎间孔的腰椎椎体间融合,即常说的PLIF和TLIF。 PLIF术式起于1952年(C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2013中国肿瘤防治白皮书》报告: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312万例,平均每天8640人患癌,每分钟有6人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1]。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宿主的免疫系功能密切相关,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肿瘤细胞的发生超出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能力时,就会形成肿瘤;同样,肿瘤的生长也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并造成骨髓抑制[2]。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恶性肿瘤患者更
目的:了解南宁市区直机关幼儿园2~7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以便进一步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2005~2008年南宁市区直机关幼儿园健康体检资料,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
目的 通过对普外科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其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50例,按数字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χ2=4.485,P=0.03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高危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防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方法:在宁波市各医疗机构实施“产后出血病例报告制度”,对2007年4月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6例经过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小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亲属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宁海城关4个居民小区中的180个家中有儿童的受试者(180例儿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比较两组家长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儿童体检的参加情况以及计划免疫的完成情况。结果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后,
目的 了解城郊社区护理组织机构及人员现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北京和上海10家城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城郊社区护理缺少独立的组织机构,主要依托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由街道医院或乡镇卫生院转型而来,其中,2家机构未设护理负责人,仅设组长。护理管理体制为总护士长下分设门急诊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社区(服务站)护士长等;10家机构中共有419名护士,其中28名护士长,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