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谎言的顺应理论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ing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诚实是每个人必须要有的道德素质,因此在人们的观念中,诚实想当然是一种好的行为,然而如果撒谎可以减少事情的危害,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也未尝不可,这就是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必定有它的理论支撑。从认知语用的角度来讲,语言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和结果,善意谎言也不例外。同时,语用对于善意谎言亦有很好的解释力,是对认知的补充。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视角,以Verschueren(1999)顺应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从认知语用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善意谎言解释观。
  关键词:善意的谎言;认知语用;顺应理论
  作者简介:任艳丽(1993.4-),女,河北保定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1
  1.善意谎言及顺应理论的研究
  首先学界对于善意的谎言的界定已经明确。善意谎言是谎言的一种,但其研究侧重点、研究方法又有所不同。杨偃成(2014)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也对尝试着对善意谎言界定如下: 善意谎言是说话人故意欺骗听话人,但是出于善意的动机,并造成有利于或至少是无害于听话人的语言现象。
  语言顺应理论是比利时著名语言学家Verschueren 创立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在他看来,语言使用是语言发挥功能的过程,或者说,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的过程。这里顺应就体现为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的相互适应。本文将从认知语用学视角,以Verschueren 顺应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顺应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两个方面对善意谎言进行分析。本研究的例证主要选自日常交际片段。
  2.对善意的谎言的顺应理论分析
  2.1顺应物理世界
  根据Verschueren的说法,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是沟通过程中物质世界的两个重要因素。在特殊的环境中,语言使用者所做的语言选择应该适应现实世界。在日常交流中,善意的谎言可以被灵活地选择和使用。
  在电梯里,一名员工会见了他所在公司的副总裁。下面的对话发生在他们的小空间里:
  职员:您的领带很漂亮,很精致!显得您很精神!
  领导:谢谢。(电梯里的日常交际)
  电梯是一间狭窄的房间,尤其是其中只有他们两个人,所以员工必须说些话来表达自己对领导的尊敬,以免尴尬。因此,员工选择一个善意的谎言来赞美他的老板,以适应这个特殊的地方,以获得领导的良好印象,并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然而,如果员工在办公室里说了同样的话,而且周围有很多同事,那就不合适了。因为那样会让别人觉得他是在奉承领导。因此,善意的谎言的使用应该适应物理世界的特定空间。
  2.2适应社交世界
  不管人们在什么时候进行交流,都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将他们的语言选择适应社会世界。这些语言的选择往往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制度权力,社会规范等等。善意的谎言,作为一种语言选择,一定要适应这些社会因素。一般来说,语言的选择与广泛的社会因素相互适应。因此,当语言使用者使用善意的谎言时,他必须考虑一些重要的社会因素。口头交流需要遵守社会交往的具体规则。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社会规范,在庄重场合下的社会规范比在非正式场合更严格。
  在一个聚会上,B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所以A认为B是一个没有自尊的女人。但是当B向前走,向A问好时,A依然会和B应和。
  A:干杯!
  B:你一个人在这还挺自在,也不往里边凑。对了,我今天看起来不错吧?!
  A:恩……是啊,您今天真漂亮!
  B:谢谢。(走开,又去拿了一杯酒)(聚会日常交际)
  舞会场景是一个相对正式的场合,社会礼仪规范了人们的言行,因此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跟随他们。虽然A不赞成B的行为,甚至感到厌恶,但他仍然用善意的谎言来赞扬B。因为A也是这个聚会的参与者,他的言辞也应该适应当前的交际环境并且适合于当时的社会规范。在公众中,一些传统的社会规范限制了人们的语言选择。尤其是在像上面这样的正式聚会上,大多数客人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来赞美B只是一种遵循的特定社会规范的表达方式。
  3.结论
  本文试图用Verschueren 的顺应理论来分析善意谎言这一语言现象,并试图解释其本质及其运行机制。从顺应物理世界和顺应社交世界两个方面对示例进行了分析,以帮助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提高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J. (1999/2000).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Edward Arnold. 北京:外研社.
  [2]何自然,张淑玲. (2004). 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J]. 外国语. (6):25-31.
  [3]钱冠连. (1990). 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J]. 外語教学与研究. (1):61-66.
  [4]张淑玲,何自然. (2006). 非真实性话语研究述评[J]. 现代外语. (1):37-43.
其他文献
摘 要: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在语言学领域提出了多项开创性的理论。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观、价值观,以及他对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序列关系与联想关系等二元对立的区分,对随后的语言学、符号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结构主义思潮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思想;符号观;价值观  作者简介:赵姗(1995-),女,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质量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传统意义上只关注有形产品质量的“小质量”概念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政府宏观层面更加需要从“大质量”概念出发,研究在一定的区域和一定的时期内特定产业或行业的发展质量、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做大做强特定产业,通过区域引导的方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产业体量大、产业链长、本地配套率高、带动性强,
摘 要: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词,这些新词的出现不仅是对过去事物的一种反映,而且体现了当今的社会现实。“单身狗”一词的出现,不仅与“狗”本身的形象有关,而且与现在人们所处的社会密切联系。  关键词:新词;单身狗;形成原因  作者简介:冀伟,男,河南驻马店人。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
摘 要: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祖先创造出广泛运用的汉字是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经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汉语的发展,作为记录实事的文字,有过很多次的演变发展过程,一般认为,汉字发展史上所出现的主流字体主要有五种,按照其历史特点,本文将我国主要的汉字分为两个阶段:古文字和今文字。贯穿我国发展历史浅析汉字的演变过程,从汉字的发展流传中去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
摘 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文化也已经逐渐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而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来说,在网络普及之下,网络文化也已经深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本文就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生活方式;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手持移动设备在网络上的移动接入和业务应用,已在业界和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由于受到网络带宽和通讯质量的限制,加上手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