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使用原位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围手术期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参数变化趋势,对比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参数,初步探讨双侧旁路移植血管流量特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外科实施原位双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7例,其中男50例,女7例;年龄29~77岁,平均(57.8±10.1)岁。患者术前均行经胸乳内动脉超声检查,术中使用TTFM测
【机 构】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外科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外科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外科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外科 100044,北京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原位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围手术期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参数变化趋势,对比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参数,初步探讨双侧旁路移植血管流量特性。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外科实施原位双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7例,其中男50例,女7例;年龄29~77岁,平均(57.8±10.1)岁。患者术前均行经胸乳内动脉超声检查,术中使用TTFM测量并记录旁路移植血管血流量和搏动指数等相关参数,并行统计学数据分析。
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前左、右两侧乳内动脉的平均直径和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侧乳内动脉血流量更高(P=0.026)。术中左、右两侧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和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侧移植血管舒张期血供比例更高(P=0.022)与术前乳内动脉自身流量相比,术中左、右两侧移植血管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提升(P<0.001),搏动指数也较术前更优(P<0.001)。
结论实施双侧乳内动脉CABG手术的患者,与术前乳内动脉自身血流相比,术中左、右两侧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搏动指数更优。术中靶血管位点存在不同,但两侧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和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采用剑突下切口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治疗9例胸腺肿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4~83岁,平均(54.8±15.2)岁。患者术前均常规行胸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了解胸腺肿物与周围组织、血管关系,术前均未行肿物穿刺活检。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输血、加用肋间切口和中转开胸。术后无迟发出血、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腔或纵隔积气、重症肌无力等并发症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上海市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胸心外科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面临着潜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同时,作为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心血管外科和体外循环医师还承担着危重COVID-19患者的一线救治任务。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目的总结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术后心功能的支持方法及变化特点,分析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8例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年龄分为<1岁组(65例)和>1岁组(43例)。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期直径(LVEDD)Z值描述术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总结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和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脑灌注不足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南京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58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筛选出术前新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表现为:偏瘫和/或下肢轻瘫,结合术前主动脉CTA排除单纯由于下肢低灌注引起的下肢功能障碍患者。16例符合上述条件,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平均(53
目的研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影响及60天病死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971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高危吸烟史、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分级、FEV1%预计值、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
目的观察并随访尚不具备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TCPC)或根治手术条件的复杂先心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介入封堵窃血的奇/半奇静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行奇/半奇静脉封堵的双向Glenn术后的患者24例,观察并随访其疗效。结果21例行奇静脉封堵,其中1例同时行左上腔静脉封堵;2例行奇静脉及半奇静脉封堵;1例行半奇静脉封堵;6例同时行体肺侧支封堵。除1例直径为
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瓣膜中心确诊二尖瓣黏液样变(Barlow综合征)并由单一术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患者,经筛选入组25例。回顾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术中二尖瓣修复技术,观察患者近、中期的治疗效果。25例患者中,24例修复效果满意,1例因修复失败术中改为二尖瓣置换术,成形成功率98.9%。所有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均正常出院。术中体外循环(93.47±22.69)mi
1例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69岁男患者,接受一期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股动脉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使用单分支覆膜支架,近端锚定区为Zone 2,微创Castor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同时单分支重建。左前胸外侧切口,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前CT评估选择27 mm J-Valve瓣膜,释放过程中未发生瓣膜移位等问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目的探讨心肌切断联合撕开法治疗心肌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29例行肌桥松解术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3~75岁,平均(56.02±14.44)岁。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切开组(11例)和撕开组(18例)。切开组行传统肌桥松解法,用小圆刀沿冠状动脉走行方向纵行切开肌桥。撕开组行心肌切断联合撕开法,纵行切开肌桥浅部,联合深部
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2019冠状病毒性疾病(COVID-19)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的临床关注焦点。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卫健委均发布了关于COVID-19诊疗的临时指南和诊疗方案,这些综合性指导文件为一线临床工作制定了基本规范。然而心血管外科疾病有其特殊病理生理特点,尤其是心血管急危重症常须急诊手术治疗,亟需制定相应管理策略。自2020年1月16日至2月12日,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共完成各类心血管急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