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脊柱结核正规化疗后术前影像学表现和抗结核药物在病椎各部位分布的特点,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法的确定,术前确定手术切除病灶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2例应用3HRZE/15HPZ(共18个月)标准化疗方案结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化疗第4周手术.所有病例按照年龄间隔20岁分四组术前行脊柱CT检查测量病椎结核病变组织、病变组织外"亚正常骨"以及正常椎骨HU值.CT采用Philips Secura螺旋CT机,球管电压120~140kV,球管电流140~280 mA层厚、间隔5~10mm,常规软组织窗,骨窗重建.PACS2.0系统统一测量患者骨窗条件下病椎各部HU值.其中8例病灶周围含有硬化骨规为硬化骨组,24例病灶周围不含有硬化骨规为非硬化骨组.因为EMB不含紫外吸收官能团,所以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难以检测出该药物浓度,因此我们术中取病椎各部位作HGC,来测量抗结核药EMB药物浓度与其CT值作比较.色谱条件为25m×0.53μm CB-25石英毛细管柱;检测器:FID,氢气50mL·min-1,空气500mL·min-1;载气:高纯氮,流速0.1mL·min-1,分流比1/20;柱温250℃;进样口/检测器温度:300℃.结果 (1)正常椎骨内的EMB达到了有效的杀菌浓度水平,其影像学表现HU:皮质骨500-520、松质骨120-170.(2)在非硬化骨病例中"亚正常骨"的EMB亦达到了有效的杀菌浓度水平,药物浓度与正常椎骨之间无统计学差别,其影像学表现HU:350-450.(3)而在硬化骨病例中"亚正常骨"的EMB却在最低抑菌浓度(MIC)10倍以下.药物浓度与正常椎骨之间有统计学差别.其影像学表现HU:550-650.(4)硬化骨病灶中的EMB药物浓度远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水平(MICs),药物浓度远低于壁外围"亚正常骨";而非硬化骨病灶中的EMB药物浓度仅为各药的最小抑菌浓度水平(MICs),低于外周"亚正常骨".而两者病灶中的HU:80-90.结论 EMB在脊柱结核患者正常椎骨与非硬化骨的"亚正常骨"中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而在病灶及有硬化骨的"亚正常骨"中难以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应切除包括硬化壁周围HU:300-350以内的"亚正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