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思想品德与公众意识的培养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454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公众意识的培育。對社会成员进行公众意识教育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进步程度,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公众意识教育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育学生的公众意识和公共精神,培养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公民。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公众意识
  公众意识教育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阐述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时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育学生的公众意识和公共精神,培养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公民。
  一、加强中学生公众意识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中学生公众意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我国公民公众意识淡薄日益显现,只愿意享受权利而不想承担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公众意识的缺失困扰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著名哲学者、社会学家李慎之先生在《改革》杂志座谈会上说:“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的最大差距。”换言之,中国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公民尤其是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希望的青少年的公民意识,使之成长为有现代意识、有觉悟的公民。
  (二)加强中学生公众意识教育是学校转型的必然要求
  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公众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公众意识和培育公共精神的重任。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崇高的政治理想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公众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由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三)加强中学生公众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2~15岁,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方面的发育成熟,心理方面也有了新的需求,自我发展意识尤为高涨,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为实施公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公众意识教育的内容
  公众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指公关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应当具有的一种以公众研究为主、公共利益至上、一切以公众为出发点的思想,即一切公关活动均应根据公众的需要来制定、策划的原则。它基于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关系的自觉认识,比如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等,强调公民具备对他人及社会事务的关怀意识,把“个人善”与“公共善”结合起来,树立国家与社会主人的理念,维护国家利益,主动参与社会各项事务的进行与管理,自觉表达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与见解,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社会不良行为与现象。
  三、开展公众意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依托教材内容
  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展公众意识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利用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进行理论上的知识灌输。一是公德意识教育,培养中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中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和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二是国家意识教育,注重启发中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引导中学生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法律意识教育,引导中学生要有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四是责任意识教育,引导中学生在个人层面上要为自己负责,在社会层面上要承担法律义务之外影响公共利益的责任,在国家层面上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强制性要求,也是国家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讲授中突出公众意识教育,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才能使公众意识真正“进课堂”“进头脑”。
  (二)依托教师的言传身教
  公众意识教育成败的关键点在于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动对于学生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公众意识教育之前,首先要对教师开展公众意识教育。同时,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也应体现出一定的公众意识,比如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平等合作的学习品质,倾听学生的需求等,努力营造一个“公民课堂”。一个能够以公众的平等态度去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师,必定会对学生的公众意识培养产生不小的影响。
  (三)依托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培养公众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中学生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成人意识,另一方面自我约束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既容易接受积极的正面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而形成不良品性。公众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劳动,热爱祖国和人民,成为高素质的公民。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众意识教育水平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学生的公众意识教育做得还不够。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公众意识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公共意识,不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乱丢废纸和果皮、追闹起哄、抢座位等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多同学讲话带脏字,因为冲动而动武的现象也很普遍;三是缺乏法治意识,许多学生在学校不能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在校外不能有意识地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现象在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四是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抽烟、喝酒等恶习在中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中学生的公众意识教育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教育形式进行,比如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学生社团活动等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养成良好习惯;可以利用博物馆、革命纪念馆、消防支队等校外活动实践基地,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公众意识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成平.培植学生公民意识是思想品德课应有之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2(6).
  [2]冯雪敏.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公民意识培育的途径[J].科技信息,2012(12).
  [3]韩继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2(8).
  [4]孙凤华.《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的核心公民意识教育价值取向评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自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加完美,达到1+1=1,或1+1>2的效果。只有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关键词:激发兴趣;思维;求知欲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
期刊
摘 要:大学是我国最为主要的一个人才培养场所,能够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输送一批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音乐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高校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从而达到升华学生情感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鉴赏能力;培养;重要性  1 培养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期刊
摘 要:平面机构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机械系统的动力性能及结构.阐述了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的方法,研究开发了一个平面机构创意组合虚拟实验平台,建立了平面机构的零部件模块和运动仿真模块,该虚拟实验平台操作性强,简单易行,可以满足不同的实验教学需要,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平面机构;创意组合
期刊
摘 要:民族民间舞蹈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舞蹈可塑性,强化学生基本动作的风格和韵律。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进行研究,指出了其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引言  一直以来,民族民间舞蹈被艺术界称作“艺术舞蹈之母”,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形式丰富多样,蕴含着早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民间
期刊
是谁不辞劳苦教会我们读书、识字?是谁任劳任怨教导我们为人之道?是谁呕心沥血将我们雕刻成才?是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谁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是誰践行师德规范,在平凡的岗位书写着出彩的人生?  是他们:是甘守清贫、坚守山区基础教育的“时代楷模”张玉滚,扎根山区教育十几年如一日,把全部的爱给予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年纪轻轻却早已稍显沧桑
期刊
摘 要:在高校美术课程开展时,需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美术教学的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艺术体验,进行文艺鉴赏,在欣赏中找到创新的路径,在美术作品创作上注重创新,避免照搬照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艺术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美术;艺术素质;创新能力  1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般在美术教学中,很难会受到
期刊
摘 要:从以往学校的课堂音乐教学发展到当前的合唱教学形式,中小学校园合唱教学不断发展前进,并呈现出较好的状况。当前的合唱教学的有效进行,不仅能够让学校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還能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相的交流合作,形成互相帮助的意识。本次笔者就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实践探究,浅谈一下教学策略。  关键词:合唱教学;教学策略;合作意识  在近几年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和发展过程中,中小学
期刊
摘 要: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应针对学生真实思想进行适时教育。好像细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觉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方面的重视与关注,基础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就需要科学性的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需要优化教育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中心不能忘记,尽力的去创造学生需要的优质课堂环境。而在高中地理教育的相关理念中,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重,背记的内容多且杂乱,所以就有必要从理念下手,来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及认知,让学生对合
期刊
摘 要:课堂导入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时间较短,内容也不多,然而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教学导入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优选科学合理的导入方式,引领学生自然的步入到新知的学习当中,实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自然衔接,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对提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