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收集自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血清肌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入院24 h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基线资料,并按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增高将患者分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组和血纤维蛋白原正常组。在发病后180 d时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和病死率的影响。
结果共纳入4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组123例、血纤维蛋白原正常组372例,预后不良组200例、预后良好组295例。与血纤维蛋白原正常组相比,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组预后不良比例高(34.41% vs. 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3.00(0.95)g/L vs. 3.35(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mRS评分存在相关性(r=0.219 ,P=0.02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OR=1.772 ,95% CI= 1.1003~3.130,P=0.04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血纤维蛋白原正常组相比,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组生存率更低(91.40% vs. 7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发病24 h内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80 d时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发病24 h内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80 d内生存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