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口岸输入寨卡病毒的基因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来源 :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14日下午,一名从斐济和萨摩亚旅游回国的旅客在深圳皇岗口岸入关时有发热症状,其在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经过病因筛查和诊断确诊为寨卡病毒感染.本研究利用乳鼠和细胞培养传代,成功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致病病原——寨卡病毒,命名为SZ_SMGC-1.分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圆球形经典黄病毒特征,病毒颗粒直径大小约为50 nm.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并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SZ_SMGC-1与我国输入性病例中斐济/萨摩亚来源病毒高度同源,同源性均为99.9%,与委内瑞拉来源病毒同源性在99.0%~99.4%之间.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进化为亚洲和非洲2个分支.进一步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Z_SMGC-1毒株与近期我国分离毒株同属于亚洲分支;SZ_SMGC-1与斐济/萨摩亚来源病毒聚类在一个亚分支;委内瑞拉来源的病毒除我国首个病例处于单独的小分支外,其余病毒全部聚类到另一个小分支.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SZ_SMGC-1寨卡病毒可以在蚊虫来源C6/36细胞和哺乳动物来源Vero,BHK-21细胞中生长,感染Vero和BHK-21细胞后可见明显病变并形成典型噬斑.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细胞系的不同细胞克隆株对寨卡病毒的敏感性不同.寨卡病毒感染敏感哺乳动物细胞系的建立,对病毒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相关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寨卡病毒在我国的输入,给我国寨卡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必须提早采取灭蚊等防控措施,加紧对疫苗和相关药物的研发,做好预防寨卡流行的技术储备.
其他文献
从原材料及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公路沥青路面摊铺施工质量控制、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基层的清扫、竣工后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具有一定
笔者从资源、分类、本草、生药、化学、质量评价、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系统综述了魔芋的研究概况,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文献依据。
介绍了一种基于SoPC的QR二维码识别系统,其目的在于为手持和嵌入式设备提供一种识别速度快、成本低、接口灵活的QR码识读方案。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QR码解码及
本文报道了药用滑石粉中硅、镁的鉴别方法,及应用差减法和直接法测定含水硅酸镁(Mg3(Si4 O10)(OH)2)的含量。结果准确、简便,又可消除杂质中镁的干扰。
<正>在中招化学考试题中,实验探究题在试卷中占的分数比较多,而且内容繁杂,试题又突出了新、活、广的特点,因此,实验探究题成为大多数学生的难点。通过几年的摸索,我对该类题
创设物理情境方法途径有很多种,基于认知冲突创设物理情境符合建构主义的要求,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广大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的依据,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文中利
<正>作为班主任,我对每周一次的班会非常重视,总是根据孩子们的情况精心设计主题,让班会引领孩子们成长。比如,开学后的第一次班会,我一般会以"开学了,我好高兴"为主题,请同
论述了观察实验课的基本模型和操作说明,并以《土壤中有什么》实验课为例说明具体实施细节。最后对此课例进行点评,认为通过运用"观察实验"课型,能使学生获取认知对象的有效
为了使得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能够更好的工作,提出了一种驾驶意图识别方法。本文利用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了高速公路情况下驾驶员进行车道变换和车道保持的识别模型。通过信息
在"Fe3+的性质及应用"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研究了利用问题情境促进知识系统化的思路与方法。基于"Fe3+的性质"知识特点与学生学习难点分析,教学中利用系列的问题情境,将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