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nce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中国幅员辽阔,但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在中国,土地资源非常稀缺。一方面,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导致土地资源稀缺;另一方面,土地资源被广泛用于资源严重浪费和管理不当的过程中。因此,只有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各种特点,才能释放土地生产的潜力,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生产、开发和高效利用,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保护土地。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概况和地域分析,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调整政策,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改革政策的途径。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政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中国幅员辽阔,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同时,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大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发展不平衡。城乡土地结构不合理,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因此,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分析。
  1、中国的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
  中国土地资源丰富,位居世界第三。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少,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地反差突出,耕地比重小。耕地、林地和牧场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0%,以土地利用面积为主。林地占农业用地的比重较大,其次是耕地。此外,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但山地和高原占很大比例。此外,在未利用土地中,沙漠、戈壁、荒漠等困难土地占比较高。国土面积广泛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光、温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水土严重失衡。此外,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问题也较为突出。我国耕地生产力普遍偏低,农田底比例低。在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平衡,不同省份的资源状况也有很大差异。总体而言,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较好,耕地集中在该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差。在中国,一半以上的森林和水域集中在东北和西南地区。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我国人口承载能力存在显着差异,东南地区的面积远大于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因地区而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也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特征之一。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农业用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和牧场;建设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和矿山用地、居住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私人用地和交通用地等;未利用土地分为草地、水域等。可利用地和不可利用地,如冰川和盐碱地。未利用土地上的可利用和未利用土地属于后备土地资源,代表现阶段土地开发潜力。可供开发的土地质量通常是有偏差的,有合适的农牧区。未开发土地应当根据适宜的土地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利用。目前,我国土地开发利用规模很小。这部分未利用的土地应该像耕地一样得到重视和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依据土地资源地域分异规律,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自然环境条件、场地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现状和发展前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必须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
  2、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在城市化進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开发商无证开发土地、大兴房地产、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区,以牟取暴利。这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对比日益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除了行政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外,土地资源利用问题仍是现阶段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阻碍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国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效率,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水平,保障土地资源合法合理利用和利用。开发我国国土资源,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区进一步发展。同时,土地资源管理相当于一种法律监督管理,既可以依法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也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顺利实施。土地资源政策中的“法治”土地。此外,国家制定的土地管理法也是现阶段土地资源管理必须考虑的法律。它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有效缓解现阶段土地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1]。
  3、中国土地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压力大。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非农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土地资源严重退化。中国为保护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世界上最突出的人地矛盾和耕地资源稀缺性。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发展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巨大,主要体现在耕地大幅减少、土地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此时,土地管理应兼顾数量管理、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改变目前对量化管理技术的重视,忽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理论、方法和方法的研究,推进土地管理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长效机制和市场机制研究。完善土地管理和监督体系,继续从分散、分散、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加强土地管理部门对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有效约束和监督,加强土地管理研究,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2]。
  4、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相关调整
  (1)提升国民人口素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土地利用矛盾更加突出,人口过剩和土地减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国家首先要合理控制全国人口总量,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特别是一些落后偏远的农村地区。人口素质低。对这些人才进行良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缓解土地资源利用紧张的矛盾。   (2)合理规划和开发土地资源。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合理规划和开发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采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模式,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把旧城改造与新城开发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水平,适当扩大城市用地面积比重。同时,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土资源管理政策,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执法,避免滥用土地资源。同时,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不断完善国土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定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相适应的相关政策法规。综合考虑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兼顾农村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土地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法律武器,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深化土地改革,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并借鉴相关实例和方法。以国外土地管理理论为支撑,推动土地资源空间结构调整,提高土地管理政策调控能力,使土地管理适应基本需求,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前,中国对土地资源进行了以下政策调整:①加快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建设,改革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经济运行机制;②建议建立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体系建设的控制作用;③继续加强国土资源法制建设,依法加强土地管理行政法制建设;④加大生态环境补偿投入,全面推进土地整体生态建设[3]。
  要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妥善管理好我国剩余土地资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管理方针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改善土地基本配置,尊重和认识中国特色土地的基本条件,改革过去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提高改造能力和利用率。具体目标如下:耕地面积要小,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对于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保证部分土地资源的长期利用,保证粮食、棉花、石油等基本商品的生产,满足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发展的需要。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土地是一种数量有限且高度稀缺的自然资源。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不断提高土地质量,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确保工业化和城镇化所需的土地。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非农产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用地需求逐年增加。在保证耕地生产能力不恶化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保障公共建设和资本主义建设用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环境质量与土地利用直接相关。土地资源的不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会导致原生态环境退化,但如果合理利用土地,退化的环境将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控制。由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现有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越来越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建立良好的结构和布局。根据剩余土地面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资源类型、分布范围和水平,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不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4]。
  结语: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幅员辽阔,但人均土地面积小,各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可用。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体形势十分严峻,但一方面,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粗放使用和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管理不善,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因此,在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同时,必须在实际管理中加以利用,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采取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开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宝栋.试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J].科技與创新,2019(12):110-111.
  [2]凯赛尔·卡地尔.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J].中国农业信息,2016(19):23.
  [3]刘百军.探究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0):293.
  [4]王海卉,张倩.苏南乡村空间集约化政策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06.245.
其他文献
秋天来到了公园里,片片树叶从大树上飘落了下来,扑满了公园里曲折的小路,孩子们在柔软的草地上嬉闹着,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整个公园里。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偶尔几朵淡淡的白云若隐若现的飘过让人看了感觉十分舒服,微微的秋风拂过面颊,略有一点点凉凉的感觉,带走了夏的烦躁,真让人身青气爽、心旷神怡……  你可知道,解放前的北京,只有七个公园接待游人,园容又经常受到摧残,园内萧条冷落,而颐和园早年的门票就要一块大洋
期刊
蒲甘地处缅甸中部,坐落在依洛瓦底河中游左岸,人口约25万,曾是缅甸蒲甘王国首都,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因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佛教建筑遗迹而闻名遐迩,被称为“东方佛教艺术宝库”,其历史价值与柬埔寨吴哥窟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齐名。  乘机抵达蒲甘后坐车直奔古城,一路上放眼四望,满目皆绿,各种建筑、寺庙周围载满绿油油的植物,那绿,绿的发亮,绿的生气盎然,间或一些鲜花绽放着笑脸点缀其间,赤橙黄蓝紫,姹紫嫣红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磁疗方法治疗PICC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4例静脉炎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超短波联合磁疗治疗静脉炎。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无超短波理疗、磁疗禁忌症。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超短波联合磁疗,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选择不同的剂量,进行局部理疗,每次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器官运动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不同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经饮水试验和吞咽功能评分,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VitalStim)和吞咽器官运动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64例,每天二次,疗程14天。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7分,能理解并执行指令;③吞咽器官无器质性病变;④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排除标准:①非卒中后吞咽障碍
期刊
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安机关护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公安部禁毒局等主要负责同志就相关问题作出解读。  加大力度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深入推进“断卡”行动,全面强化预警防范,强力推动行业治理,全力开展宣传防范,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今年6月、7月、
期刊
【摘要】新发展阶段基于低碳环保整体趋势,绿色建筑工程得到快速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绿色建筑契合现代人绿色生活要求,市场适应性强,但要推动这类建筑发展,应当提高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能力。文章针对绿色建筑工程,介绍造价预算控制途径和方法,主要包含精准确定工程量、提高预算编制能力、采取全面动态预算管理等。除此之外探究绿色工程成本控制措施与要点,涵盖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各项与成本相关部分管理,仅供参考
期刊
【摘要】为提升工程经济效益,本文对工程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应用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工程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问题,然后提出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这几个应用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程;各个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DOI】10.12334/j.i
期刊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来说,资金因素是最大的工程影响因素,许多的项目因为资金不足被搁置,所以,为了保证稳定的建筑生产,就必须要保证造价管理的有效落实。现阶段,许多企业在造价管理工作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在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工程造价上浮,影响企业收益。企业方面需要加强造价动态管理,全面进行造价管控,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建设费用,为企业积蓄更多的实力,进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在领域中均有较大影响,使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对各类建筑工程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建筑工程数量的同时,还能做好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也是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要点内容之一,依据建筑工程类型与特点,编制完善的控制方案与管理策略,在细节上做好控制工作,确保建筑工程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策略 【DOI】10.1233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波动,建筑工程的成本造价市场也随着波动。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建筑公司所要考虑的,不仅是工程的质量,还要兼顾建筑成本的投入及成本回报率。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因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建筑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工程质量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控制成本造价来实现。丰富的实践经验证明后者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过程更加受到建筑公司的青睐。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