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情境”创设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iaow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运用“问题情境”来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新奇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情境;学习动机;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情绪的兴奋点常常是被一种好奇心唤起的,而“问题情境”对好奇心的产生又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既要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要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而达到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围绕这一目标,我尝试着从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与激发学习动机
  
  1、“全课问题情境”与“阶段问题情境”。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和教师在新课中的教学活动或多或少地怀有好奇心,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牢牢地把握这一时机,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把这些创设于课堂教学初始时的问题情境称“全课问题情境”。它的基本要求一般有:①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目的;②能包含本节教材的知识重点;③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讲授“中心法则”这部分教材时,我提出了如下情境问题:我们和非洲人的肤色为何不同?其主要原因何在?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由于阳光照射的强度不同,有的说人种不同,有的说食物不同,有的说表现肤色的蛋白质不同等等。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集中思维得出:人的肤色是一种性状,而性状是由蛋白质来直接表达的,那么这个不同的蛋白质又是有什么来决定的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应努力保护并时时强化这种积极性。不断地创设“阶段问题情境”是维持学生学习热情、把课堂教学导向深入的好方法。这里所指的“阶段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围绕每一堂课问题情境创设的一系列问题。在讲《人体的稳态》中“免疫”一节内容以前,我安排了这样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有些人会生病、有些人不生病?②生病后为什么又能自然康复?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情境持续地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有效提问”与“无效提问”。“有效提问”,它一般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探究、解决;二是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三是问题必须有助于对全课问题情境的解决,有助于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无效提问,它存在以下弊病:一是目标不明确;二是无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三是无助于全课问题情境的解决;四是零碎,不系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使所创设的每个问题情境都成为有效的提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与发展学生思维
  
  1、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的“阶梯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而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2、创设“辅射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中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复习《细胞的化学成分》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均能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那么,统一性的另一些方面是什么呢?实践证明,这样的问题情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还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三、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提高“问题情境”的教学效果
  
  1、带着问题面向学生与带着学生面向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教师是仍站在提问者的角度拿问题考学生,还是站到学生一边,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实质,这是一个容易被一些教师忽视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如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自觉地成为学生的“朋友”或“伙伴”,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好“教”与“学”这一对矛盾,还会发现许多站在教者角度不易发现的学生认知问题,体察到学生具体的认知过程,而且能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融洽课堂气氛,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意志情感有特殊的意义。
  2、“问题情境”与激情。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一个教案,不同教师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同样的问题情境,由不同的教师提出来,结果也不一样,究其原因。这当然与每一个教师的气质、学识、语音语调、表达方式的不同有关,但另有一个重要因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教师提问时的感情色彩。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自己对这个问题情境有没有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对引导和推动教学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我满世界找琳瑶,单位说她出去办事了,她的手机一直说:“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我知道,她最近上网泡了两个帅哥哥,一个是电视台的财经记者,一个是间大公司的财务总监.
摘要: 近年来,高校教师纷纷到企业实践,这对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积極意义。本文从教师企业实践的意义,如何将实践成果进行教学实效转化,教师企业实践的反思等三方面对高校英语教师企业实践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 英语教师 企业实践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H319;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141-01  为响应《全国教育人
报道了利用椭偏反射法对掺杂型极化聚合物α′-氰基 - 4′-硝基 - 4 - N,N-二甲基胺基CNDS/PMMA薄膜电光系数的测量 ,并实时测量了镀 Al电极的 CNDS/PMMA薄膜电光信号的弛
随着快递业的迅速发展,快递柜的使用已普及开来.但在自身发展中因运营成本高,公共地块布置受限等因素,在投放时被严格控制数量,且快递柜格口类型单一,使得尺寸大小不一的快件
摘要:本文侧重从实践研究的角度,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工学结合教育的途径、模式、运作方式及其运行、保障机制,并就工学结合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工学结合教育是由“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而来的。所谓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学校和产业、科研、事业单位等部门联合,利用各自的资源。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技
在小镇,老虻干净利落得出名.rn人家那家,屋子像屋子,院子像院子.老虻虽说是个庄稼人,但生活起居特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几十年坚持如一,雷打不动.rn每日早早起来,老虻必是洒
有人说爱情很美丽,有人说亲情很伟大,但若论时间最广泛、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友情.不同于爱情与亲情范围的狭窄,我们同生命中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都有可能产生友情.rn世界是多彩
通过对永川区种粮大户的调查,并与典型的水稻高产示范户和大面积生产上普通农户的种稻效益对比分析,结论为:在现行政府种粮扶持和补贴政策下,种粮大户种粮规模面积越大,总经
为从基因水平上揭示正加速度(+Gz)高耐力产生机理及寻找+Gz高耐力相关功能性蛋白,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离+Gz高耐力相关基因.雄性SD大鼠在离心机上处理后,选取耐受终点在高
由于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很多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而教学却沿用旧的方法,使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学校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