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舞历史与身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古典舞的起源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读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是人们生活中的又一个索引,它把人们生活、生产用舞蹈的形式来表演出来,在表演中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舞蹈在表演中不但讲究的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将从表演中对人类文化的熏陶。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这样的舞蹈发展促进了中国在文化史上的又一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又更近了一步。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
  2 古典舞身韵及其审美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蹈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技法,其动作元素有“提”,“沉”,“冲”,“靠”,“移”,“含”,“腆”,“旁提”,“横拧”。等所谓“身韵”即“身法”又是在表演中的“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身韵,积累于生活形态,展现出生活特点,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3 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
  3.1 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形是给观众一种最为顺眼的艺术形象,它表现为人类生活中的各方面的表情,动作有着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戏曲中最重要的表现艺术。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众所周知,通过对传统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说通俗一点也就是给人一美观的动作。它强调的是从身形、眼形步行等内容,做到圆滑到位。美观大方能让人有一种欣赏美的感觉。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中以人的个性特点表现出身形的“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3.2 神
  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也就是舞曲中的以種表情。它展现出人们在生活中在环境上的表情,即人的喜、怒、哀、乐。通过舞曲的展现让人了解生活场面与生活环境的心情。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在心这一概念中,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3.3 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 (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點、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运用“劲”。“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
  3.4 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不顺则顺”的“反律”,可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转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变向后等等均是。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从每一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 “舞律”之精奥之处。
  总之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遵循自己统一的表现手段,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亦是如此。在传统古典舞创作上曾有过把不同性质、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硬加在一起拼凑而成的作品的现象。而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是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正当中国古典舞创作陷入低迷的时候, 身韵理论从中国戏曲舞蹈、武术中脱胎而出,展示出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遂的艺术魅力。身韵的产生是一次质的飞跃,它突破了原有身段的动作定式,取而代之以变幻无穷、富于表现的艺术方式,这种方式在身韵中的表现就是元素的提炼、动作的派生以及动作性格的可易位性。它是对戏曲中身段的改造与升华,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承和研究传统的身法,是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身韵成就了古典舞的今天,身韵理论的注入,使古典舞逐渐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但身韵并不是古典舞的终结,而是一个具有衍展性的生长源点。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并以其丰富多变的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能力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和主要标志,它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的所在!
其他文献
在爵士乐的发展过程中,打击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爵士鼓已成为爵士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爵士乐作品演奏中,爵士鼓的演奏技巧复杂,节奏变化多样.爵士鼓演奏家在
苜蓿播种量,过去一般都是2-2.5斤.目前,由于农场的迅速发展,绿肥、饲料面积扩大,苜蓿种籽常感缺乏.形势要求我们对苜蓿播量重新考虑.本着这个精神,1959年布置了一个试验.播
我们正在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风暴所席卷,这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文化,在这里我们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是通讯员、人人都是评论员,毋庸置疑网络文化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
目的:通过观察性研究,对在真实的临床实践中不同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GCs)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情况和疗效进行描述和分析,为临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提供科学
摘 要:随着中专课程的推进,舞蹈教学在文化艺术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舞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强化他们的肢体的协调性。在中专舞蹈课程中,学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问题,亟待相关教育工作者予以解决。本文针对启发式教学在中专舞蹈教学中的意义、问题及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中专 舞蹈教学 运用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文化水平逐年提高。而随着中专课程的推进,舞蹈教学在文化艺术课程中占有重要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开始的注重物质生活到逐渐关注生活的质量,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问题。终身体育思想也随之逐渐被大家所推崇。学校体育是是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额中间环节,是终身体育养成的基础。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习惯,知道更多关于体育运动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样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将结合高中生自身、教室和学校三个方面来谈如何更好的在高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新闻传播的社会效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来探讨在现代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的社会责任意识,
近年来,在中国社区建设不断成熟与都市类大报慢慢接近发展“天花板”的背景下,社区报在中国诞生。先有《南山日报》《巷报》开风气之先,后有众多“社区版”和“街道小报”纷至沓来。然而,社区报的存在和发展也有诸多问题。除客观因素外,一些社区报虽冠以“社区报”之名,却行“都市报”之实,追求做大、做强,忘却了“小的才是美好的”这一社区报发展箴言。  有鉴于此,本刊策划了“社区报前途几何”专题,对于中国报业这一新
指导思想rn本节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能够掌握跳长绳的技巧、形成跳长绳的爱好为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