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每逢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总有人借用客观评价抗战史之名,贬低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作用。这些人不懂用现代化和国际化视角来解读这场战争,从而隐藏了历史的真相。其实,在这场艰难的抗战中,无论是力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还是为抗战指明方向,支撑民族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
  基金项目:本文是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非制度化生存分析》(项目编号:SKL—2015—2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铁成,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275-02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民一起,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现在仍有人质疑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他们坚持认为是其他党派或国家而非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从而产生了抗战的中流砥柱多元论。
  一、抗战中流砥柱多元论
  “一十四年血泪史,赢得醒狮万世名”,这是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8月31日在京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后的题词。题词中的一十四年指的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期间,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即抗日战争。在14年的抗战中,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和一些国家都参与了这场伟大艰苦的战争,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么多的国家和组织中,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呢?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的论断。1941年,抗战形势非常严峻。国外,日本疯狂侵略扩张,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实行“三光政策”。英、美、苏等国家在日本侵华事件上采取绥靖政策;国内,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写下《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一文,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再次提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的论断。自此以后,经过历届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强调,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被写进教材,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
  然而,有些异议人士不顾事实,推出了国民党是抗战中流砥柱论。他们认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并用“共产党的主要精力放在扩大解放区,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放着日本人不打,打自己的小算盘,准备胜利后摘果子”、“游击战是游而不击”等话语来否认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有的人还断章取义,摘出《毛泽东外交文选》中的某个词,大张旗鼓的宣扬,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说出“感谢日本”的话,作为他们观点的佐证,却全面不顾毛泽东同志说话一向诙谐、幽默,常带反讽、奚落、挖苦的特点。其实,毛泽东同志的原意是把日本帝国主义当作反面教员,阐述了日本侵略在客观上产生了对中国人民的教育作用,促使了中国人民觉醒、团结和反抗。这些人或哗众取宠,或出于某种目的,故意曲解毛泽东同志的原话,造成很坏的影响。
  当然,除上述两种观点外,还有“美国中流砥柱论”、“苏联中流砥柱论”和“没有中流砥柱论”等观点。这些观点都是对中共中流砥柱论的消解和否定。
  二、抗战中流砥柱多元论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声音?笔者认为,是因为抗战已经过去70周年,我们对抗战的历史记忆逐渐模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重政治宣传,轻学理研究。我们在铭记这段苦难历史的同时,过于重视宣传,却忽视了学理层面的研究。抗战胜利已经70周年,真实记录中共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作用的书籍极少,期间只有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史专家李东朗于2015年撰写的新书《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深入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作用的专著。台湾地区却出现为数不少的关于国民党正面抗战的书籍,比较典型的有台大历史系教授吴相湘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史》、台湾国防部史政局组织编写的《中日战争史略》、薛光前的《八年对日抗战中之国民政府》,还有郭汝瑰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等书籍。
  二是宣传娱乐多,真实少。现在的时代是眼球经济时代。电视需要眼球,只有收视率才能保证电视台的经济利益。为了经济利益,很多电视台播放了大量不实的“抗日神剧”:《抗日奇侠》、《利箭行动》、《箭在弦上》、《永不磨灭的番号》等。这些神剧任意杜撰历史、歪曲事实,把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作用庸俗化、娱乐化,从而让人对共产党的抗战产生了怀疑。台湾大学的学生萧昱远就针对此事发表议论,认为“抗日的庄严意义,在民间逐渐沦为笑谈,失去对抗日受难同胞的追思与纪念,毁了历史真实意涵。”
  三是视角单一,缺乏新意。第一,缺乏现代化的视角。有些人常怀悲情主义来看待抗日战争,这部分人只注意到牺牲的人数,看不到牺牲的原因。诚然,国民党在抗战中进行的大规模作战的次数以及牺牲军人的数量比共产党多,但这些会战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很多国民党军人更是牺牲于溃败中。所以,我们在评价一场战争时,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牺牲的军人数量上,应该用现代化的视角,看到来探究这场战争打得如此艰难的原因。第二,缺乏国际的视角。有些人仅仅从国内视野看待抗战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共两党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国际的视角。在分析抗战中各党派的作用,我们既要看到抗战后期美、英等国对国民党的援助,但也要看到抗战早期德国与苏联对国民党援助,这样才能更为合理的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表现孰优孰劣。
  三、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到底谁才是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关键要看是谁具备抗战胜利的必备条件: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确的政略与战略指导、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在这些条件中,中国共产党确实发挥了支柱性作用。   (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刚向近代转型的国家,政治分歧,军事分裂,经济落后,社会分散是其特有的标签。在统治集团分化,全国无法形成抗日合力的形势下,必须有一支组织严密、内部团结、政治进步的力量来推动举国抗战局面的形成,而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一系列宣言,谴责日军的暴行;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随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还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联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们团结起来,同时致电蒋介石,愿意接受国民党的改编。上述事实表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不同的是,国民党却破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9年1月,国民党在五届五中全会上成立了“防共委员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1941年发动了“皖南事变”,并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国民党政府才公开宣布对日作战;更有为数众多的各级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如1942- 1943年河南灾荒期间,时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贪污救灾款,其所属部队被老百姓骂为“小日本”、“二鬼子”。
  (二)指明了抗日战争战胜利的方向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有两种观点甚嚣尘上,一种是“速胜论”,一种是“亡国论”。前者认为国民党的抗战能力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帮助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打败日军,而后者恐惧于日军的武器与进攻速度,认为中国抗战必败。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事实,不利于抗战。毛泽东同志对这两种错误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抗战持久论。
  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发表《论持久战》一文,从国立对比、战争进程、战争形势等方面详细论证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和必胜性。在国力对比上,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其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都远在中国之上,但日本国度太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缺乏,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明显落后,但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在战争进程上,抗日战争可分为战略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阶段。中国将会呈现出从劣势到平衡再到优势,从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的态势,日本则恰恰相反。在战争形式上,强调第一阶段以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阵地战为辅;第二阶段以游击战为主,以运动战为辅;第三阶段以运动战、阵地战为主,以游击战为辅,三种战术灵活交替运用。关于运动战,“要反对所谓‘有退无进’的逃跑主义,同事也要反对‘有进无退’的拼命主义” ;关于阵地战,在中国当时的条件下,不便于使用;关于游击战,应该“一是辅助正规战,一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 。
  毛泽东同志不仅系统、周密的论述了持久战,还用游击战和运动战赋予了持久战强大的生命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三)支撑了全民族持续抗战的大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弱御强的战争,因此战争非常艰苦,这就更需要抗战的决心和勇气。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坚持和忍耐,对全民族持续抗战起到了支撑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组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为期六年的独立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面对国民党的对日妥协和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有力的抵制和回击;在全国抗日陷入低潮时,中国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重新点燃了全国的抗战热情;当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战场时,中共中央通过节衣缩食和游击战法来顽强应对,重挫日军;当抗日根据地出现物质极端匮乏时,中共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来丰衣足食。更重要的是,共产党在抗战中进行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在抗日根据地内进行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国民党虽抗战有功,但发挥的作用远远不能与她在全国的地位和拥有的资源相匹配。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处于劣势的人民军队抗击了58%至62%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收复了近200座城市,扩大解放区24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千万。从全国一偶到占半壁江山,恰恰说明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活力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注释:
  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7页,第499页.
其他文献
摘 要 虐童问题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如何对虐童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罚和治理,是亟需探讨的问题。本人为,虐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应当将其纳入刑法规制范畴之内。但是,在现有的刑法体系之下,对于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仅仅需要扩大“虐待罪”的主体适用范围即可,并不需要单独设立“虐童罪”。  关键词 虐童行为 刑法规制 虐童罪 虐待罪  
摘 要 制定一部《商事通则》是近年来商法学者热议的商事立法的新思路,许多商法学者对此进行了宏观层面的构想。但是单独制定商事基本法的必要性存在疑问。一旦制定“内容服从形式”的《商事通则》,从长远来看也会为带来系列不良影响。在民、商事社会关系日益混同的社会背景下,“民商合一”是发展趋势。在私法统一的框架下,制定一部现代意义的民法典,此外配合完善商事单行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事法律的空白、冲突等现实问题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法律的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都赋予了少数民族基本权利。但随着环境污染、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现象越来越多,只有通过司法途径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以及理论研究上,促进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来保障公共利益是有必要的。在这一趋势下,少数民族地区也迫切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实现保障人民的
摘 要 科技日新月异,工业与信息化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追求现代化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我们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时,乌尔里希·贝克指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里。本文从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阶层性和民主性、反思现代化和反思风险社会三个方面,对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进行剖析和论述,对现代化风险进行思考。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以辩证的观点认识风险,对待风险。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理性 阶层 民主  作者简介:吕杨
摘 要 单独依靠行政检察部门或民行检察部门,挖掘行政违法案源的能力毕竟有限,检察机关更多的应是在履行职务犯罪侦查、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审查起诉、控告检察、诉讼监督等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行使职权行为。民行检察部门不能单纯依赖自行发现和控申移送,而更需要对内加强与自侦、公诉、侦监、刑事执行检察等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实现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建立行政违法案件线索移转机制。  关键词 行政违法
摘 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内政外交、党的建设等一系列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时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 习近平 世界观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杨在峰,梅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剧变的时代的开始。日本作为亚洲唯一发达国家,巩固了其经济大国的地位,开始摆脱是依赖美国还是相对独立的抽象议论,在亚洲地区甚至全球都广泛而深入展开了活动。本文主要从二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的两个年代,即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日本首相的更替为基数,来分析在这两个年代里日本主要的对华战略。  关键词 二战后 日本 对华政策 七八十年代  作者简介:徐紫嫣
摘 要 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关乎由此身份给成员们带来的相关直接土地权益的获取,特别是在城镇化高速进展的今天,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农村土体征收利益分配就直接依赖于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确认。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民族地区社会土壤的特殊性,并分析了在城镇化时期如何结合民族地区社会土壤、国家相关法律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相关法理确认原则和确认方式,对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资格的确认与管理做出了相关
摘 要 法制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行政主体执法也更加规范。随着规范性文件的增多,法律词语上表述不统一,立法意向不明确等问题逐渐凸显。作为安全生产重要的执法领域,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所依据的各项文件必须在立法目的和表述上保持一致,才能做到执法统一、做到保持法律的权威性。文章从“责令”及其后缀的表现形式入手,结合行政处罚法和安全生产法,对“责令”词义及其立法本意进行分析。  关键词
摘 要 对于卖淫场所的卖淫行为,如何通过证据的收集来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归责,直接影响了案件的定性和量刑。侦查机关在办理涉及卖淫类案件过程中,对于各类涉及卖淫类案件所需的证据标准未予明确,致使关键性的定罪证据出现缺失,为后续的案件审理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以案说法,从分析案件定性着手,并从全程跟踪、指导侦查人员侦查取证等方面出发,阐述如何来完善该类案件的取证。  关键词 定性 证据 取证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