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甘肃高考英语试题评析及教学建议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2011年高考英语命题特点和思路对于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和高考复习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2011年全国高考英语甘肃卷(全国II卷)的命题特点是梯度性、情境性等,教学应注重平时练习,注重语境创设。
  关键词:高考英语;试题评析;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0-0015-03
  
  2011年甘肃省高考英语试题保持了近年来一贯命题思路,难度适中。试卷延续了2010年全国II卷的风格和特点,层次由易到难,梯度把握得比较好,符合2011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命题原则、难度,能力测试取向都与2010年基本上保持一致。试卷主要突出了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突出语境,综合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二是试题选材地道,集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可读性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和思想性。
  一、试题结构
  2011年高考英语甘肃卷依然围绕基础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英语知识运用占33.3%,读、写占66.7%。具体题型分布比例如下图所示:
  
  试题评析:该题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法、词汇表意功能的能力。这15道小题涵盖的语言点有情景交际、特殊句式、副词的辨析、形容词比较级、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用法和情态动词用法等,同去年相比加大了非谓语动词的考查(2道题)。缺少虚拟语气、语态等的考查。具体突出以下特点:
  (1) 考点分布比较均匀,覆盖面较广,难易度适中;语境设置真实,结合的语言点较科学合理;试题难易有区分度,有利于选拔学生。
  (2)突出了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如第15,18小题对非谓语动词基本语法知识及运用其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3)个别考点较少见。如第15小题,The island, to the mainland by a bridge, is easy to go to.A. joiningB. to join C. joinedD. having joined非谓语动词作定语在高考中考查较少见,解此题考生需要很好地掌握解题步骤。
  (4)设置句子的结构逐渐复杂,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如:19. It was a nice meal, ______a little expensive.A. though B.whetherC.asD.since题干中状语从句是省略句,其意思是“这顿饭不错,尽管有点贵”,从句前省略了主语和谓语。
  (5)考点变化。同2010年相比考查内容增加了动词辨析、冠词和介词搭配的考查,分布在10题、14题和16题。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单纯地讲解语法,要将语法融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句或文中,让学生通过理解例句来理解语法的应用。另外,在平时练习时,给干扰项提供语言环境,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完形填空。试题评析: 该题考查学生掌握词汇知识、习惯用语、语法知识、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句法结构以及语篇领悟、逻辑思维和语言感悟等能力。文章体裁选用的是记叙文,材料选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现实性。2011年甘肃卷的完形填空材料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如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回家车上睡觉,课上打盹睡觉等因疲倦而睡觉的现象是无处不在的,但像其中的开车睡觉是很危险的,自然暗示人们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题型难度适中,文章描写细致逼真,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考点选项设计全面,以实词为主,主要考查了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考点分布均匀。
  教学建议:建议训练学生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兼顾上下文,不可顾此失彼。另外,在平时教授课文时挖去一些词进行短文填空训练,可培养学生的上下文推测、篇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意识地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4.阅读理解。试题评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书面语篇整体理解的四种能力(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细心判断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命题角度和考查要点主要涉及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主要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其中主旨大意题和主要信息题所占比例较大。主旨大意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的理解能力以及区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型可分为主体型、标题型和目的型。主要信息题对理解全文的内容很重要,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解答这类题,有时理解字面意思即可作答,有时需要归纳、概括和推断才能作答。其它题型所占比例较小,但是也要掌握其题型特点,总结、归纳解题技巧。2011年的阅读理解,体裁多样化,材料真实新颖,语言地道,贴近生活实际,反映时代特点,信息量大。五篇阅读文中A篇、B篇和D篇均为说明文,其中 B篇为科普说明文,C篇为广告, E篇为叙议结合的文章。选材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可读性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的难度适中,只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理解上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选题上还是以细节题为主,题目的设置上有陷阱,稍有不慎,就会做错。
  教学建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给学生提供不同体裁的文章,问题设置也要全面、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技巧。对有图表或广告、生词较多的应用文体裁的文章,方法是先看文章后面的问题,然后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对于说明文和论文,方法是细看文章首尾句,快速阅读中间句,不必平均使用时间;对于记叙文,方法是依照时空发展的顺序弄清文中的5个“W”(Who, when, where,what,why)和1个“H”(how),文章读完了,脉络也清楚了。另外,如果文章中遇到难读难记的人名或地名时,可采取代名解决,如Shakespeare可用SH代替,New York可用NY代替等,这样查找有关人、地信息时好找,既醒目又省时。
  5.补全对话。试题评析:该题重点考查对话上、下句之间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口语交流的功能项目。上句问什么,下句就要回答什么。所选材料通常是一段情景丰富的对话,长度在二十句以内;内容接近学生日常生活,信息量大,能体现时代气息,语言交际真实可信,学生容易理解;形式是在一段对话中留出若干空白,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在整体把握内容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与综合,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句子,使补全后的对话完整、通顺、意义正确。考查项目主要涉及到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交际功能项目,如打电话,谈论天气, 度假, 看病, 购物等。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情景识别,得体交际能力、词汇记忆,语法运用能力、逻辑思维和对具体语境的把握能力,尤其是对整体语义的理解能力。2011年该题话题是两个陌生人之间的闲聊,语言交际真实可信,逻辑关系明了清晰,共十七句话,学生容易理解。
  教学建议:课堂训练应通读对话全文,摸清对话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身份、对话的内容、 理清上下句的逻辑关系,使你填入的话和整篇对话文理通顺,融为一体,符合说英语国家人的习惯;还要注意空白处的标点符号,是问号,应填问句;是句号,应填陈述句。此外,强调学生选择的选项内容不能偏离对话的主题,对话补全之后,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链,不可有遗漏、残缺或多余的现象发生。
  6.单词拼写。试题评析:该题是一种集理解、语法、结构、词性、词形于一体的综合性题型,通过句子的语境主要考查考生“读、写、译”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2011年所考查的10个词全是考纲要求的基础词汇,是平时课程中讲解的词,涉及5个名词,4个动词和1个副词。对考生来说,68题的“卡住”(stuck)稍微难一点。单词的平均长度是7.5个字母,最短的为5个字母,最长的为10个字母,难度和长度适合拼写考试的特点。
  教学建议:教师平时应加强学生单词拼写基本功的训练,注意要把拼写训练同语法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建立起句子概念,选用合适的单词,使用恰当的词形。做题时,首先要分析所缺单词的句子成分,正确判断其词性,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副词等。其次要确定单词的正确形式。最后要正确、工整、清楚地拼写出所缺单词,并认真检查,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如字母r写成v,u写成v,a写成o的现象等。
  7.短文改错。试题评析:该题内容浅显,浓缩了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典型错误,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对书面语篇的阅读能力。许多学生做此题时,要么读过文章后不知如何下手,要么凭感觉草草确定几处错误,敷衍了事。其实该题也是有规律可寻的,错误分布主要集中在冠词、名词的单复数、动词形式、形容词和副词的误用或者它们的原级和比较级的误用、非谓语动词的误用、代词的误用、介词或副词搭配错误以及上下文的逻辑错误等。错误设置形式大致分为四类:错一词、对一词、多一词或少一词,所占比例通常是7:1:1:1。要求考生作出合理的判断并进行修改。2011年该题全文130个单词,共13行,纠错占7行、正确占1行、多词1行和少词1行,多词为形容词,少词为不定冠词,重点考查了连词、代词、动词的时态、非谓语动词、冠词、名词、介词等。从篇章来看运用的都是简单词汇和常见句型,突出了语言基础知识和书面语交际基本技能的考查。
  教学建议:首先要明确短文改错题型的考查目的和内容,了解错误的设计形式。其次要探讨答题方法,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方法得当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最后要在写作练习中通过学生相互纠错的活动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要求学生平时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
  8.书面表达。试题评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以笔头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的事物、发表意见和表明观点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几年高考英语甘肃卷(全国II卷)该题考查均为书信格式,属于常规文体,实用性强,是关于“介绍”方面的主题,难度相当,内容不同。2011年题目要求考生在Global Mirror周报创刊五周年之际征集读者意见中,给该报的主编写封信,对Global Mirror周报作出评价并提出建议,语言涉及学生比较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较好地反映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此外,由于题目采用的是书信体,增加了考题的实用价值。多数学生能正确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建议:首先要审题,弄清范围要求。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材多样,有文字背景材料提供要点的、有看图或图表材料的、还有两者相结合的,各种提示材料都要仔细阅读,审题必须到位。
  其次要立题。明确主题,突出要点的主体地位,做好内容上的必要删减。
  再次要丰题。根据所提供信息组织语言并作适当的补充,使写出来的文章意思连贯,语言流畅,逻辑严密,血肉相连。语言加工过程要做到:上下句主谓一致;动词时态、语态正确;连接词在复合句中使用得当;递进、并列、转折等副词或其短语运用自如,使语言连贯清楚;适当地运用新课标中的高级词汇能给文章增添色彩;合理地发挥联想能充实文章的内容;正确规范的拼写、书写能使文章美观大方。
  最后要查题。查信息点是否完整、有无遗漏;查语法是否正确,词法方面主要检查拼写、冠词、名词单复数和词语搭配是否正确。句法方面主要检查时态、语态、主谓一致、连接词,过渡词等使用是否得当。
  此外,平时要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行文和规范的书写习惯。
  三、结束语
  总之,2011高考英语甘肃卷的命题思路坚持了稳中有变的原则,题型未作变动,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总体难度适中,选材广泛,设题科学,体现课标理念,立足语境语用,重视基础知识,强化文化意识,有利于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和高校选拔人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每年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对高考英语复习教学会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年普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梁文霞.2010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1).
  [4]杨飞鸽.2010年高考英语试题评析(甘肃)及2011年备考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0,(9).
其他文献
目的监测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 coccus aureus,MRSA)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并与同时期院感监测标本中检出的MRSA一起做同源性检测分析。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
随着我国小城镇建设持续发展,相关政策不断推出,资金支持力度加大,不同类型特点的城镇建设布局应具有怎样的特征逐渐得到各方面的重视。由于景区依托型小城镇拥有突出的生态
地方高校超常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速图书馆外文图书的建设:第一,以课程设置和研究课题作为采购的依据;第二,重点要突出;第三,实用与学术价值并重;第四,成立“学科专家选书委员
<正>一.苦苦摸索90年代后期,作为全县的龙头学校,我们给自己加压,要做好教育科研工作,要干就干国家级课题。做过几年之后方思路逐渐明晰起来,"高大上"的课题,只不过是花钱买
会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的墨迹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为21世纪培养出高素质合格医学人才,本文从加强素质培养和教育,21世纪医学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及如何提
<正> 聋校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揭示一系列数学概念、法则、性质等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促进聋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关键,也是发展聋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
本文审述了献血者献血后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指出每一名无偿献血者都是采血护士的护理监护对象;要求采血护士对献血者献血后的诸多“注意事项”要陈述到位;为献血者提供有扶手靠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先教什么,后教什么,采用什么方式来教十分重要。可用师生互动、实物表演、体态语言、歌曲游戏、现代媒体等方式去调控课堂教学结构,以使学生爱学、乐学、会
就业信息是指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或就业机会的所有相关信息。获取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需求信息后,才有可能对其整理、分析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