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与英语在翻译中的词汇空缺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ao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差异及历史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有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汇空缺”现象。
  
  一、分类
  
  根据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来源与背景,我们可将词语之间的空缺现象概括为以下五大类:
  (一)由于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的差异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接触不同的事物。这样,不同语言中就存在语言上的空缺现象。例如:汉语中的“炕”“旗袍”“中山装”“麻将”“二胡”“锅盔”“辘辘”等在英语中都属词汇空缺。而英语中的“tank”“jacket”“bus”“nicotine”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地道的对应词,只好按读音将其分别译为“坦克”、“夹克衫”、“巴土”、“尼古丁”。再有,“Cheesecake(奶酪蛋糕)”,在英语里,指女性健美照或美腿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但在汉语里,没有一个恰当的翻译。又如“AmericanDream”实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Lazy Susan(懒惰的苏珊)”,指一种盛食品的自动转盘,供顾客选用;“Merry widows (快活寡妇)”,指一种女子的紧束身衣。这些词都具有独特的英国文化背景,但在汉语中无法对等地表述。
  (二)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饮食、起居等文化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一些节日、庆典等喜庆活动中,如中国的“元宵”“腊八粥”“过年”“爆竹”“压岁钱”“红娘”“月下老”等都代表特殊的中国文化内涵。而英语中的“salad”“coffee”“chocolate”“hamburger”等在汉语中也属空缺。只能取其读音借入。
  (三)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东方人大都信仰佛教或其它,而西方人大都信仰基督教,这两种宗教的教义、礼仪等各不相同,也造成了词汇上的空缺现象。如汉语中的“观音”“玉帝”“风水”“土地庙”“玉兔”“青鸟”等均带有浓厚的汉文化宗教色彩,外国人听起来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英语中的“love”“God”,也并不等于汉语中的“仁”、“上帝”等。
  (四)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由于人们认识、审美习惯的不同,对客观事物各持己见,那么也就对代表这些事物的语言赋予不同的意义。这属于词语之间的引申义、喻义空缺现象。如在中国,“山羊”被看作是一种老实巴交的动物,如“替罪羊”。而英语里“goat”却含有“色鬼、好色之徒”的意思;“杜鹃”是报春鸟,令人感到愉快,可英语中的“Cuckoo”的含义却是指傻子;汉语中“喜鹊”象征有喜事,而英语中的 “magpie”都指“嘴碎的人”;汉语中的“蝴蝶”和“鸳鸯”往往象征着“忠贞的爱情”,由此引起人们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海外就被译为“The butterfly lovers”,可英语中的“mandarin duck”却没有任何指含意义。
  (五)由于语言及非语言(文化)原因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1.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其数量词的社会文化内涵各不相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是以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的几何梯级的发展。因此,双数在汉语中蕴含有吉祥的文化涵义。从社会生活中追求好事成双,渴慕双喜临门,到人际交往中送双份礼,生育风俗中坐双满月,以至作为文学形式的对联,可以说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对双数情有独钟。如“四平八稳、四通八达、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再如下面这幅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有人曾尝试将其译成英语:
  Seawaters tide,day to day tide,everyday tide and every day ebb,
  Floating clouds appear,often appear,often appear and often go.
  就其意义而言,大致是相当的,但论及形式,原文之妙在译文中却消失殆尽。另外,一些双关语、歇后语、成语典故以及一些格律诗都无法加以完美地互译。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视单数为吉利,在表示更深的程度时英语往往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面加上尾数“一”。汉语中的“十分感谢”“万分感谢”“千恩万谢”英译是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汉语成语“日理万机”在英语中则是“to have one thousand and one things to do”,在一些说英语的基督教国家中,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的宗教传统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在这种宗教传统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上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由于《旧约》《创世纪》第一章描写耶和华花了七天时间创造了世间万物,因而一周为七天,星期日为安息日;主祷文又分为七个部分;圣母玛丽亚有七件欢乐的事和七件悲哀的事。因此“七”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具有其独特的宗教意义。相反,“13”在西方被认为是凶数,西方人们对其避之惟恐不及、门牌、楼层没有13,而代之以12A;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宴会不能13个人同坐一桌,也不能有13道菜;每月的13日都不宜从事庆典等喜庆活动。
  2.一些由颜色构成的词语在英汉语言中也存在词汇或语义空缺。如“blue box(蓝盒子)”,在英语中指装在电话机上以逃付长途电话费的非法小型电子装置;“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用杜松子酒和白兰地酒合成;“He has a green thumb(绿大拇指)。”指一个在种植方面堪称行家的人;a white lie (白色谎言),指一种善意的欺骗。同样,汉语中有许多由颜色构成的词如:红眼病、红娘、绿帽子、白领、又红又专、红杏出墙、黄货、绿色人生、黑色七月等具有独特的文化涵义,英语中也难以找到语义或文化涵义对应的词语。
  3.一些地名往往带有浓厚的语言特色。“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汉语中常用的表示法。其中“长城、黄河”被人们认为是“伟大毅力和精神”的象征,“苏杭”又被认为是人间天堂。但这层含义只适用于汉语,如将其直译成英语而不加注释,其喻义就空缺了。
  
  二、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词汇空缺现象
  
  英汉语言间的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却给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这种空缺现象在翻译中如何处理呢?
  (一)英汉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语言传递活动,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母语和外语水平。正确理解原文,对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科学、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应该有较多的了解,并对两种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词语、新现象有所注意与研究。
  (二)对待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语言现象,除了思想上要有严谨的态度外,还得在实践中不断练习、不断提高。对此,人们通常采用音译、直译、意译和改编四种形式。
  1.音译是按照读音将英语或汉语词语直接引入的一种方法。如“炒面(chowmien)、饺子(jiaozi)、元(yuan)、叩头(kowtou)”;“humor(幽默),copy(拷贝),brandy(白兰地),pound(磅),whisky(威士忌),radar(雷达),ton(吨),nylon(尼龙),guitar(吉它),Olympic(奥林匹克)”等。
  2.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表达方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习语的翻译中较为常见。如英语中的“the cold war(冷战)”“the hot war(热战)”“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Misfortune never comes alone(祸不单行)”“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汉语中也有咸菜(salted vegetable);四菜一汤(four dishes and soup)”等。此外,如:“software(软件),moonwalk(月球漫步),supermarket(超级市场)”等。
  3.意译
  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用直译法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并且在其它语言中找不到合适的同义词可供套用,就得用意译法配合上下文把原文的含义表达出来。如汉语中的“春卷(spring roll)、豆腐(bean curd)、定心珠(worry beads)、土地庙(the protective shrine of the land-god(保护土地神的祠堂)、落花流水(be shattered to pieces)”等。英语中也有许多名词是通过意译借人的,如:“honeymoon(蜜月),horse power(马力),television(电视),basketball(篮球),nightclub(夜总会)等。一般说来,报纸、杂志、机关、团体等的原文名称,大都含有明显的意义,所以宜用意译法,有些地名因为有特定含义,所以也采用意译的方法。如:“Life(《生活》),Time(《时代》),White House(白宫),Cape of Good Hope(好望角),Iceland(冰岛)”等。另外,还有一些习语要用意译法,如“Break the ice(打破沉默),By hook or by crook(不择手段),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等。
  4.改编
  对于英汉语言中有些文化内涵特别强的词,只采用某一种翻译方法(如音译、直译或意译)是不够的,而必须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便是“改编”。如:音译兼意译、直译兼意译、意译兼直译。如汉语中的“炕”“粽子”“观音”等均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只能采用音译加注解或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分别翻译为“kang, mud-brick-made bed in the countryside of north China(中国北方农村用泥砖做成的床)”,“Zongzi , made of glutinous(由糯米做成的)”,“Buddhism GuanYin----the Goddess of mercy(仁慈之女神)”等。英语中有些名词翻译成汉语时也需要采用音译或意译再加上一个字来说明类别。如:“ice-cream(冰淇淋),jazz(爵士乐),jeep(吉普车),mohair(马海毛)”等。
  
  三、结束语
  
  翻译是一门艺术,做好翻译工作需要翻译者对翻译的艺术不断实践,也就是说翻译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但是了解到英语、汉语两种语言的一些差异,能够使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做到对原文全面而正确地理解,并在翻译的时候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恰当的词语,从而使译文更加趋于精确、完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0.
  [2]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刘继才.唐诗宋词论稿[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贾德江.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5]熊文华.汉语和英语中的借词[A].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6]萧立明贾德江.浅淡文化视点与英汉翻译[A].英汉语比较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7]杨自俭 刘学云.翻译新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8]曹卫东.关于“异”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金玲,西北师范大学二附中)
其他文献
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赛前、赛中和赛后心理训练可增强训练效果,提高比赛成绩,加快身体机能恢复。
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公司治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在内外治理机制的动态统一中实现的.超越外部机制的发展程度,过分强调国际惯例,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是一部很受欢迎的教材,但书中的“做”“作”不分,给汉语教学者造成了困难,请看下面的例子:
合成了新型Co(Ⅲ)混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摩尔电导进行了表征。
虽然我国在不良资产(NPAs)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NPAs问题依旧非常严重.我国现行的按账面价值收购、局部剥离的NPAs分散处置模式的弊端日渐突出,已经难以适应我
本文从MHD方程组出发,推导了太阳风磁化等离子体中非线性静电离子声波孤立子传播的非线控制方程,从而得到了扰动位势的解析解。讨论了各种等离子体参数情况下孤立子形成的条件。
研究了从紫竹梅中提取天然色素的工艺方法,并对该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为该色素的提取和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和工艺参数。
辨证复句大概是高中语法知识复习整理过程中最不容易解开的一个疙瘩。教者也好,学者也罢,往往都被不计其数而又变化无穷的关联词搞得犹如雾里看花,很难有个清晰的印象。近年来复句专项知识虽然已经不作高考要求了,但在“正确使用词语”(考试说明)的概念下,仍然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能力,而关联词正确使用的前提,则是对复句内部关系的正确判读,因而复句尤其是辨证复句,仍然是“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知识链上的一个必须解开的环
文章基于股票发行上市实行保荐人制度的条件下,对保荐人责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首先通过对保荐制下保荐人在发行上市的全过程及发行上市当年的余下时间及以后的2个会计年
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视角对贾平凹在中篇小说《美穴地》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对业已形成的古色神韵、凝练质朴的语言风格,从文言的“雅”与方言的“俗”两个层面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