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理性思考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加强新时期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全新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0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教书育人为先, 这不仅是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而且是对教育者的要求, 乃至对整个教育系统的要求。因为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要内容之首, 身体力行, 模范表率是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因此要培养造就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 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等内容。当前,传统伦理道德正遭遇最剧烈的冲击,出现在个别教师身上的师德滑坡现象,日益引发社会各界对师德现状的深刻反思。
  
  1 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既是推动以德治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与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道德行为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高质量完成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只有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 才能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出新时期对社会有用的未来建设者。
  1.1 加强德师风建设, 是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从师先立德,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我们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针对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2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曾明确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教师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教师是与社会有广泛联系和对社会有特殊影响的职业,师德不仅在学校内部起着调节教育过程、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作用,而且还通过所培养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着社会,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1.3 加强师德建设是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是进行教育创新的主力军。在推进教育创新进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观。教师观念的创新,关键在其师德建设上,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爱学习、终身学习,使自己在不断汲取古今中外先进科学文化、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素质教育,这也是推进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进行教育创新的根本保证。
  1.4 加强师德建设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神圣职业,如果没有先进、主流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年轻一代,很难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作为承载此任务的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才能自觉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要求,把自己的职业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完成自己所肩负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
  1.5 加强师德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和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下,师风师德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如有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对学生缺少应有的关爱;有的教师执教不严,甚至个别教师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这些问题虽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情况和程度也有所不同,但却严重影响教师应有的形象,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2 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毋庸置疑,当前教师的主流是好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敬业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但是,一些教师的师德表现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和问题。
  2.1 道德意识淡化,缺乏敬业精神
  在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没有把它看作是承担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伟大事业。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部分教师过于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缺乏敬业精神,导致业务钻研不深;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一些教师奉献意识差,不愿甘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是把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看得较重,把教师工作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渠道,导致敬业精神不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
  2.2 缺乏爱心,育人意识淡薄
   “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精辟地概括了教师的神圣职责。然而,少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是将“教书”与“育人”人为地割裂開来,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给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未来就业的一技之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势必导致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只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教师应尽的职责,轻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他们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及一些不良嗜好视而不见,不愿批评教育;对学生缺乏爱心,不肯花时间、下力气去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而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讲不清楚,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实践证明,正是由于部分教师将“教书”与“育人”人为割裂开来,没有将二者和谐统一起来,从而阻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2.3 师表意识淡薄,自身形象不佳导致师德失范
   在道德信念上,与一般的职业劳动者相比,对从事教育劳动的教师要求更高、更自觉;在道德行为上,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典范性和更鲜明的示范性。然而,部分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二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三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教学效果、科研成果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质量观、管理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
  3 加强师德建设的理性思考
  
  近年来, 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等文件, 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 对于师德建设与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广大教师要真正在教学科研中体现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实现教师成为道德的典范、人格的楷模、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就必须自觉培养教师道德意识, 践行并涵育教师职业道德。
  3.1 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前提
  师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关于教师道德的标准,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所作出的善恶褒贬的判断。师德评价是教师行为的道德价值的仲裁者,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素质具有制裁和激励、教育和监督的作用,师德评价是教师道德得以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各校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学术成就和教学质量外,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情况,把学生作为师德评价的主体,增加教师教书育人的硬性指标的规定,以此促进师德建设。
  3.2 促進师德内化是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
  加强教育引导认识是情感产生的依据,是进行道德意志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决定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
  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师德认识问题。在师德建设中,我们不仅要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而且寓教育于多种形式的师德实践活动之中,使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师德实践锻炼,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使教师具备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具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具备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标准,具备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
  加强师德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作为理论形态的外在的教师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依据,以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一个人道德境界的提高,美德的养成,主要不是靠“外烁”,而是靠“内化”,依靠自我的努力与锻炼,内在的修养与锻炼才能使人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此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对照师德规范做到“内省”和“慎独”,这是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条件。
  努力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学校应积极营造利于教师成才和弘扬师德师风的环境氛围。学校领导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以平等的身份与广大教师交朋友。各级领导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做师德建设的表率。要经常关心广大教师的生活,特别是在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以及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以足够的重视,扎扎实实地为教师排忧解难。学校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应在全校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使广大教师看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使命感和荣誉感,自觉地履行教师职责。要加大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师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形成崇尚师德、培养师德、弘扬师德的好风气。
  3.3 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关键。
  我们倡导教师的道德自律,但也不能把师德建设完全建立在人人都自律的良好愿望上。因此加强师德建设要从制度上加以落实,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大力弘扬师德之风。第一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师德建设制度化首先必须着眼于建立一种有利于师德建设良性运行的机制。使师德建设有章可循,强化执行力度。为了保障师德建设,同样也必须加强法制,使师德建设制度化,法律化。第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新时期师德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应用科学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把师德落实情况与年度考核、岗位聘任等密切联系起来。鼓励教师教书育人、敬业爱岗,自觉履行师德规范,使广大教师逐渐形成一种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的内在要求。也要制定惩罚条例,对于损害教师形象的教师要及时惩戒,进行批评教育,以此促进全社会形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风尚。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教师的师德行为。通过设立师德督导巡视小组,建立师德监督网站对教师师德加以示范和警戒,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督促教师严格自律,完善师德修养,确保教师的道德自律能力永不退化。第四建立健全追究责任的机制根据《教师资格条例》、《教师法》的规定,强化教师教学督导,严格教师职业规范,对于犯错误的教师及时严肃处理;健全用人失察追究、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还要健全发现问题的机制和纠正错误的机制,使师德败坏的教师在学校中没有藏身之地。
  3.4 改进师德建设方式, 实现师德内化的良性发展
  师德建设能否取得成效, 不仅取决于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心, 而且取决于具体实施师德建设的学校采取何种方式方法。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信息化时代, 面对社会多元化带来的价值观多元化现象, 不能固守一套固定的模式, 要善于根据时代的变化, 结合一定时期师德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适应教师队伍结构的变化, 不断调整师德建设的方式方法, 使师德建设方式体现出多样性、个性化和科学性。在工作中, 要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出发, 重视师德内化过程中知、情、意、行综合作用的过程和培养; 要以人为本, 关注教师的现实生活, 让教师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师德规范;要善于将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要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发挥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将师德的基本要求变成自己的内在约束, 才能积极地将他律转化为自律, 不断提高师德水准, 实现师德内化的良性发展。
  师德的形成是一个与社会环境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过程。要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就要给个体道德活动以充分的自由权利, 关注个体道德的自我建构能力, 推进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实现道德自律。我国教师良好道德的出现,必将会对中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而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刘保庆.论高校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3] 姜启军,万峰,章佩敏.高校师德建设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4):42-45.
  [4] 曹成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谈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J].高等农业教育,2003(1):40-42.
  [5] 王露璐.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1).
  [6] 吴昊,唐凯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
  [7] 谢安邦,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2001重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收取我院200例头晕或眩晕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
【摘 要】施工生产实习是高校土木专业的重要实践教育环节,它对于对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建立起着十分关键作用。但是目前的土木生产实习教育模式,使土木专业的学生在素质与能力上很难得到真正培养。本文指出了传统土木生产实习教育模式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方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土木专业;生产实习;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
目的:探讨参附联合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SAP模型组(B组)、SAP参附联合丹参治疗组(C组),各组24只.建模成
目的:探究玻尿酸预防颈面部术后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34例颈面部术后瘢痕患者,分组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实验组
【摘 要】对培训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是一切培训工作的基础,是培训业务的最终目的,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我们培训部门存在的根本。文章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的理解探求培训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培训;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0       员工培训是一项直接涉及人对外部变化适应特征培养的系统工程。培训
长期以来人们相信雌激素对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然而1998年和2000年先后发表的大型随机循证临床试验HERS和ERA结果令人失望。2000年ACC会议建议患冠心病的绝经期妇女
该文通过对股票期权理论及实践的研究探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股票期权的由来、基本模式、激励机制及其发展历程;客观分析了股票期权的各种利弊关系;详细列举了股票期权的各种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和评价言语行为理论并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如何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听力作了一些探讨。根据这一理论,当一个人说话时会同时产生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语行为理论最关注的是言外行为,它试图解释说话者的言外之意。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听力教学;高职院校;语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展开分析,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方法:纳入39例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从2005年开始,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了各家电视台的宠儿,各大卫视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节目以分享选秀市场的一杯羹。而相对于往年5月份才开始争奇斗艳的选秀节目,今年新年伊始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