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我们深切感受到其教改主题明显不同于以往,其关注的中心不再局限于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是把重点转向研究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学生质量评价作为保证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应该对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由此,在英语学科中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必要性
终结性评价——考试是学生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其他评价形式和手段不能取代的独特之处。但是这种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它只反映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应试教育下终结性评价的负导向和负激励已被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形成性评价则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这些特点明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对照教育的终极目的,思考教改的变化,审视当前的考试升学制度,考察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在实践中把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评价功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切合实际的选择。
二、两种评价相结合应注意的原则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
英语学习评价不仅要包括测试型评价,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以及发展潜能等方面的非测试型评价。
2.导向性原则
评价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在做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形成性评价的力度,促进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
3.评价要素的多样化自主性原则
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个体的表现,不仅教师可以拟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要素,学生在拥有选择权外,同样拥有自主权决定评价内容(当然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这不仅使得尊重个体成为可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定量化原则
事物的质和量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评价工作要坚持定量化原则,对难以量化的形成性评价指标,可先定性评价,然后进行二次量化,以避免评价工作的主观性。
5.可行性原则
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就学生而言,他们所要改变的只是做作业的出发点、作业形式和学习心态等,谈不上增加学习负担;就教师而言,确实增加了对学生各项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任务,但若依托计算机技术,研发操作性强的教学软件,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一旦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就可以从中省去每天追讨作业等其他事务所耗费的大部分精力。另外,研究成果应具有可操作性,方便一线的英语教育者使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会给师生额外增加负担。
三、综合性评价的实践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包括期中、期末和学期成绩均包含两部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结果只是其中的一项,其在总分中所占比例以考试的可信度而定。形成性评价的量化结果则占用剩余的比例。
量化指标的确定是体现形成性评价优势的关键。在确定时,必须注意每项指标应体现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促进和激励的目的,并且量化指标应尽可能全面。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学习档案,收集学生作业。我们也建议学生设计自己的英语学习资料簿,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英语信息,让他们寓乐于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推行综合性评价的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考场纪律的自觉遵守程度提高,尤其是中等差生成绩提高显著;更好地维系了学校指导教学和教师引导学生这个有机整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业务水平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说,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学生成长、分享学生愉悦的过程。
(作者单位:湖南省临澧县教研室)
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必要性
终结性评价——考试是学生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其他评价形式和手段不能取代的独特之处。但是这种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它只反映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应试教育下终结性评价的负导向和负激励已被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形成性评价则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这些特点明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对照教育的终极目的,思考教改的变化,审视当前的考试升学制度,考察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在实践中把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评价功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切合实际的选择。
二、两种评价相结合应注意的原则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
英语学习评价不仅要包括测试型评价,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以及发展潜能等方面的非测试型评价。
2.导向性原则
评价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在做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形成性评价的力度,促进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
3.评价要素的多样化自主性原则
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个体的表现,不仅教师可以拟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要素,学生在拥有选择权外,同样拥有自主权决定评价内容(当然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这不仅使得尊重个体成为可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定量化原则
事物的质和量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评价工作要坚持定量化原则,对难以量化的形成性评价指标,可先定性评价,然后进行二次量化,以避免评价工作的主观性。
5.可行性原则
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就学生而言,他们所要改变的只是做作业的出发点、作业形式和学习心态等,谈不上增加学习负担;就教师而言,确实增加了对学生各项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任务,但若依托计算机技术,研发操作性强的教学软件,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一旦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就可以从中省去每天追讨作业等其他事务所耗费的大部分精力。另外,研究成果应具有可操作性,方便一线的英语教育者使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会给师生额外增加负担。
三、综合性评价的实践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包括期中、期末和学期成绩均包含两部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结果只是其中的一项,其在总分中所占比例以考试的可信度而定。形成性评价的量化结果则占用剩余的比例。
量化指标的确定是体现形成性评价优势的关键。在确定时,必须注意每项指标应体现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促进和激励的目的,并且量化指标应尽可能全面。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学习档案,收集学生作业。我们也建议学生设计自己的英语学习资料簿,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英语信息,让他们寓乐于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推行综合性评价的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考场纪律的自觉遵守程度提高,尤其是中等差生成绩提高显著;更好地维系了学校指导教学和教师引导学生这个有机整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业务水平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说,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学生成长、分享学生愉悦的过程。
(作者单位:湖南省临澧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