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生态学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z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许多高校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农学、林学等专业都开设了生态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观察自然、认识社会,发现并解决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环境污染等各种生态问题。生态学内容庞杂且涉及面广,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抓住重点,而且传统教学过于理论化、抽象化,从而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生态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期提高生态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31-01
  一、当前生态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生态学中名词概念多、多学科互相交叉、内容相互渗透,抽象、难于记忆和理解等特点,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的困难;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及流于形式、尚不能真正发多媒体优势的“多媒体”的应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不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无法提高学习兴趣,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学生成绩的评定仍然不够全面,还是以期终考试为主,未能考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外,资金不足、教学改革方面研究较少,以及生态学理论课时过多、实践环节滞后,也同样影响着生态学的教学效果,和削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生态学教学的改革建議
  1.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种领域获得广泛使用,研究如何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学内容涉及学科较多,学科之间的渗透面大,教师课前必须进行细致的准备,收集大量相关信息,弥补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缺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具有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时更新、充实教材内容,使概念和理论具体化、教学内容情景化,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授课的效果。
  2.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围绕生态学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现实的相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如建立开放实验室和定期去专业实习基地,或者组织学生调查周围实际的环境问题,通过多样的实践感知和体验活动,可以将书本上抽象的东西变成学生感性的认识,将一些死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活的对具体实际的认知,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和感悟,增长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了解周边实际的环境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3.完善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过去的主要以笔试为主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人才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评估,因此,建立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课程学习成绩应采用综合评定得模式,不能仅仅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应增大平时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讨论及实践等活动考核力度,不同的形式占总成绩不同的比例,实行动态考核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评定方法。这种成绩综合评定模式既可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选择合适的教学参考书,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应选用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和复习资料,在授课过程中也应根据专业的要求,将相关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的新热点等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学内容应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还要关注身边的实例,鼓励学生应用生态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并从分析现实生活中实例中总结出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5.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导航者和实施者。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但是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上课时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同授课教师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探讨达成共识,增强了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有助于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是师生组成的传授与学习的双边智力活动,涉及到教和学两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采取诸如由若干学生组成一组,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感兴趣的题目,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综合分析,或并将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经过以上实践探索,学生的學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全方位进行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面向2l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学校应继续以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考核机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国发.生态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1(3):42-43.
  [2]陈又玲.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课教学设计[J].高等农业教育,2003,(5):46-48.
  [3]姚维刚,李彦.高校如何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4):53.54.
  作者简介:石丽艳,通辽职业学院,1978年生,生态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政治作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完善和精神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广大教师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和发展,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向。本文在新课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浅谈关于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娄文勇,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首届国家优青)获得者,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评估专家,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
期刊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不同HBV感染205例,患者血清HBVDNA,并与正常人20例作比较.结果HBV感染患者205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93%,慢性乙肝、乙
目的:评价补片免固定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n-TE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普外科行 n-TEP 的患者180例(190侧)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复发率、术后
摘要: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常常要对给出的式子进行变形而对式子的变形没有统一的规定,一个式子有时可从不同方向进多种变形,选择怎样的方向变形则因题而异,技巧性非常强。虽然式子的变形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对同类问题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需在平时多总结方法。高中数学中基本不等式、三角函数的应用较多,本文主要对其中常用的变形技巧进行简要小结和分析。  关键词:变形技巧 基本不等式 三角函数  【中图分类号】G63
全球网(www:World Wide Wde)对教育系统的潜在冲击几乎是无限的.然而,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具备适当的应用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的冲击会比可能的要小.证据表明,我们的教师需要
一、活动背景rn扦插是植物无性生殖的应用之一,同时也是义务教育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的学习范围,属于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明
期刊
脸上架着副随时都有可能滑下来的大眼镜,走路好似日本人,一路拖拖沓沓的小碎步……不说话的魏明伦似乎老有醉意,半眯着眼,仿佛沉浸在某种梦境之中。 去年新当选全国剧协副主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