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舒怀赏扇子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谜语,如谜面:“有风不动动有风,不动无风动有风,等待梧桐落叶时,主人送我入冷宫。”“打开来半个月亮,收起来兜里可装;来时石榴花开,去时菊花开放。”大家猜猜看,它们的谜底是:扇子。
  扇子,在我国历史悠久,据传早在公元前26世纪就有扇子,且有“其制起于轩辕氏黄帝”之说。扇,户下从羽,可见最初的扇子是“羽扇”。相传商殷时王者用雉羽造长柄大型羽扇,作为出行仪仗饰物。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这“仪仗扇”的生动画面。汉代以后用绢制的纨扇,在宫廷中兴盛起来,称之为“宫扇”。此时,扇子才开始用于取凉。大约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携带方便的折扇。《南齐书》:“褚渊以腰扇障目。”此“腰扇”即“折叠扇”。至北宋,朝鲜的折扇开始传入我国。渐渐地,折扇走俏于士大夫间,又被作为贡品传入皇宫。明代时,明成祖喜爱折扇,并把它作为恩赐大臣的赏品,令工匠大量制作,折扇由此开始风行。明清两代,在盛产毛竹、鸟羽、绫罗和纸张的江、浙、川,出现了专门从事制扇工艺的作坊,扇子种类日益丰富,论尺寸大小,有七寸、八寸、九寸半和一尺等诸种;论扇股儿的数量,有十四股、十六股、三十六股和四十股等之别。
  经历代发展,如今我国的制扇工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光彩,扇子种类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品种不下四五百种,如美观大方的鸟竹拉花绢扇,文雅清秀的二青三青竹扇,小巧灵便的菱形圆形藤扇,物美价廉的大圆蒲扇等等。在扇子家族中,有不少驰名中外的名品,如苏州檀香扇,素享“扇中之王”美誉,具有纤巧玲珑、芬芳馥郁、华美精致之特点,一扇在手,满屋生香,清心怡神;杭州黑纸扇,是“杭扇”中的一绝,工艺精湛,柔软轻滑,图案美观,收折灵活,且可遮阳、挡雨,有“一把扇子一半伞”之称;四川自贡龚扇,扇形如桃,透明晶莹,色泽嫩黄,图案精美,画面花纹随光线强弱变化,独具一格;浙江湖州羽扇,以花纹天然、形象雅致、光滑明亮、质地风柔四大特点,成为扇苑中一奇葩;广东新会葵扇,以工艺扇最为出名,清雅秀丽,摇曳多姿,郭沫若赞之:“精逾鬼斧,巧夺天工。”此外,江苏高淳、湖北洪湖的羽毛扇,浙江浦江、山东的麦秸扇,福建的印花纸扇,广东肇庆的牛骨扇,浙江绍兴的全棕折扇,南京的昭京扇,四川的棕榈扇等,也风采各具,名闻中外。在扇子世界中,有许多奇特的扇子,令人叫绝。如上海一雕刻厂制作的一把紫檀香微雕梅花扇,扇长13.8毫米,上宽0.9毫米,重量仅0.1克,此扇被收入到《吉尼斯世界纪录》。1983年,江苏一教师,在不足一平方寸的扇面上,镌刻着300首唐诗。这把艺扇融诗文、书法、微雕艺术于一体的艺术珍品,是迄今最精致的牙雕字扇。1984年,杭州王星记扇厂艺人金岗,在一柄只有9寸的黑扇上面,用金粉写《四书》全文,达5.7万余字,堪称金粉书法扇的一大奇观。业余艺人王贤宝制作的“九龙扇”,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折扇,这柄巨扇宽4米、高2.3米,要4个人才能展开,3人手拉手才能触及巨大扇面的两端,其扇轴粗如碗口,骨架为两根2米长的边骨和26根扇蕊,扇面上绘有一条盘龙,八条虬髯飞舞的行龙左右缠绕,独具风采。
  扇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自古牵动着诗人的情愫。扇赋予诗人以灵感,诗人为扇添光彩。南朝江淹写的是纨扇:“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唐人张祜的《福竹白竹扇子》吟咏的是竹扇:“藤缕雪光缠柄滑,篾铺银薄露花轻。清风坐向罗衫起,明月看从手中生。”元代郑元佑《赵千里扇面写山次韵》赞的是折扇:“宋诸王孙妙盘礴,万里江山归一把,卷藏袖巾舒在我,清风徐来谷衣薄。”明代瞿佑的咏扇诗:“开合清风纸半张,随之舒卷岂寻常。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自凉。”展现了一幅温馨的家庭消夏图,清幽又迷人。唐代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生动地描绘出少女们持扇追萤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呈现出一幅清新的纳凉场景。唐代李峤的“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时如可赠,持扇合欢情。”一把小扇竟是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
  扇子不仅入诗,也入联。在联海中,扇联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如联语:“明月入怀,团圆可喜;仁风在握,披拂无私。”上联说的是白团扇,将家人团聚的意愿寄托扇上,下联则暗喻持扇者立身品德高尚。相传,唐伯虎与祝枝山常取对互娱。一年夏天,两人来到一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枝山吟道:“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脱口续了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上下联对仗工整,不露斧凿之痕。明朝朱元璋一次见大臣陶安以书作枕,即出一上联:“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此时,才思敏捷的陶安见皇上手摇一把画有山水的扇子,应声吟道:“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下联对得贴切自然,又颇具大气,朱元璋听后不禁大喜。
  扇子不仅是取凉之物,在我国文化艺术中特别是戏剧表演艺术中,也占有重要席位,有的戏剧曲目,本身就是以扇取名的,如《晴雯撕扇》、《芭蕉扇》等。在传统戏曲舞台上,扇子已成为许多行当的道具。一把扇子,可代笔墨,可作刀枪,增风流儒雅,添无限娇媚。在戏剧表演中,文生以扇尽展其潇洒,旦角以扇掩饰其娇羞,花脸以扇平添其威武,丑角以扇更逞其滑稽。扇子在戏剧表演程式上,也颇有讲究,如文生扇胸,花脸扇肚,小生不过唇,黑净到头顶,丑扇目,旦掩口,媒婆扇两肩,僧道扇衣袖等等。在戏剧中,表演所用的扇子种类视剧情而异,如《西厢记》中红娘用的是团扇,用以扑蝶戏耍,透露少女天真烂漫;《闹江州》中的李逵,手持二尺长大折扇,表现人物粗犷豪爽;戏剧中诸葛亮手执白羽扇,衬托出他指挥若定的神形。我国一些戏剧表演艺术家,在运用扇子表演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如京剧名家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凭一把扇子,便把贵妃醉态表演得维妙维肖;豫剧名家牛得草在《七品芝麻官》里,折扇的姿态多达三十余种。
  有趣的是,不少书画名家喜欢在扇面上挥毫题字作画,在咫尺天地尽情展示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情趣盎然。三国时,画家杨修为曹操画扇,不小心掉下一个墨点,聪明的杨修便顺势将墨点画成一只苍蝇,一会曹操过来,竟认画作真,忙用手去拍打扇面上的“苍蝇”。从此,“误点成蝇”的故事便在画坛流传至今。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见一卖六角扇的老妪,因一再折价也卖不掉手中的扇子,遂起同情心,在老妪所卖的每把扇上题了字,老妪埋怨其弄脏了她的扇面,王羲之则保其以10倍之价出手不成问题。果然,老妪手中的这些扇子不一会儿便被抢购一空。至此,“书圣”在扇面上题字,轰动绍兴全城,至今绍兴城内还有“题扇桥”的古迹。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擅长扇面书画,他曾在一扇面上画了《竹子》,竹枝斜出,枝密叶茂,意境幽深。画面上所题的诗句:“东风撼地酒初醒,壁上篝澄短焰青,倒屣起来看竹影,清霜满瓦月中庭。”更使扇面诗画合壁,相映生辉。清代画家郑板桥是一位扇面画的高手,他的一幅雨竹扇面画,竹篁瘦筱,仅仅几片叶子,但水墨酣畅,极富风雨秋深,清幽箫爽的意趣,被誉为扇面画中的一绝。近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但他的扇面画,也超凡脱俗,誉满天下。他曾为友人作扇面画,画面上枇杷数粒,果叶相间,错落有致,并题诗云:“朋友定购香宾票,中得头标买枇杷。”更增添了扇面的艺术效果。他还喜欢收藏扇子,当得一清代名画家任伯年的扇面画精品时,爱不释手,并盖上了“悲鸿生命”那方意味深长的收藏印。
  “清风生掌握,爽气满襟怀”。扇子,带给人们的是无限惬意!
   〖编辑:修远〗
其他文献
每天清晨,公园总是热闹非凡。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小姑娘,都认真地舞动着身躯,伸展着四肢,一招一式毫不含糊。其中,有一位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舞步轻快、娴熟而又稳健,像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就是我的邻居,今年78岁的林章老人。  林章老人个头不高,短衣短裤运动鞋,精神爽朗,动作敏捷,脸上总是绽放着笑容,露出满口皓齿。问起保持良好气色的“秘诀”,他说:“保持年轻的心态,快快乐乐的生活。
《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从现代医学来看,这里的“心”相当于脑。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在心的统领之下,各脏腑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但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正常的情绪变化,一般是不会损害健康的。如果突然的或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
居家前面有一个大阳台,老伴总不忍心让它空着。于是在一个灿烂的春天便灵机一动,做了一个长长的钢槽,和我一起又去买来一些土。  有了槽,又有了土。老伴就回乡下农村向亲戚要了一些菜种子、花种子。老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种花种草是他的喜爱。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老伴希望把自己的小家打扮得像个菜园。无奈手头拮据,总是买不起大些的房子,配带一个菜园的。是啊,“室雅何须大”,“生活怎么样,全在我们怎么看。”诗人与
洪昭光先生曾经收治一个病人,是刚刚退休的干部,患室壁瘤,大面积心肌梗塞,里面还有血栓。因为在外省,当地医生说,这里没有办法,唯一的一线希望是去北京安贞医院做搭桥,再把室壁瘤切除了。洪教授说:“你要做可以,但要做一个心肌存活试验,如果心肌还有存活的,搭桥就有效,否则搭桥也无效。”可是一做心肌存活试验,没有活的心肌。唉呀,这下完了。刚巧那天医院里有个健康教育课,每月一次,患者听了这场教育课,他说:“听
我这样赞美老年人的生命之花:  人到60岁是雪里红梅,70岁是出污泥而不染的水芙蓉,80岁是耀眼的千日红,90岁是秋阳中的满天星,百岁是开不败的四季海棠花。青年人是生命之旗,他舞出了充满朝气的年华。老年人是生命之碑,他竖起了生命的标高。  老年人之美在于形。少年如青枝绿叶,青年人如花朵满树,中年如果实累累,老年则是铁干铜枝,虬曲苍劲之美,别有风采;如萧萧修竹,如凌云古松,如傲雪老梅,老而犹健,老而
一位在岗的朋友对我说:成天忙忙碌碌,生活和工作压力太大,感到很累。我笑言:换个角度看问题,笑对压力,乐于奉献,卸去精神枷锁,忙而有条理,会感到轻松而愉悦。  人生于世,贵在一个“忙”字。正因为许许多多人的忙,火车才能奔驰,宇宙飞船才能升空,五谷才能丰登。忙而不感到有压力,是人生的高境界。2008年8月24日晚,在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宋祖英和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的合唱可谓是珠联璧合。那一刻的
米饭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充饥食品,也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食物。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风味独特、形式各异的“民族饭”。  苗族风味“花米饭”因黑白糯米相混,所煮出的米饭呈黑紫、淡红和白等混和色,不仅颜色好看,而且食味可口、又黏又香,并有滋补作用。制作方法:普通糯米适量,黑糯米少量。两米混合洗净,上笼蒸熟,即成花米饭。  阿佤族风味“鸡肉烂饭”阿佤族风味鸡肉烂饭,是阿佤族群众逢年过节或办婚丧等大事
人老了,本应一身轻松度晚年。可是,一些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却反而逐渐变得挑剔、爱计较了,不满意的事情也随之而来。例如:电话铃响,接听一问,原来是对方拨错了号码;早晨7点要准时看报,可投递员送报却误点了;买菜付钱时,商贩却把钱翻来覆去地看,担心是假钞。这样的事碰上一件,有些老人的情绪就会低落一天。  多年前,我曾经在杭州灵隐寺中看到一副对联:上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是“万事只求半称心”。细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