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新模式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大国关系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相比相差甚远,并且处于时刻变化当中。冷战已经结束很久,尽管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单极时代正在结束,新的力量正在兴起或复兴;更出现了一些由多国组成的团体,例如欧盟。与此同时,空前庞大、复杂的国际制度、规则与标准体系正引导着大国关系的多个方面。大国之间希望通过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以及各类论坛来共同应对挑战。
  很多大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源远流长。占领别国以获取经济利益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虽然如此,但诸如领土争端这般时而凸显的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些大国之间的隔阂所在。此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亦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在亲密盟友之间亦是如此。如今,大国也面临着共同的安全挑战,比如全球变暖、流行性疾病与恐怖主义,各国需要共同携手才能有效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手中的核武器也许最终会帮助制止各方之间的冲突。
  当前,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大国关系在全球是最为关键的。从一个角度来看,如今似乎没有重新思考美中关系的必要——尽管其中有着磕磕绊绊,但通过四十多年来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双方获得了共赢。在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基本一致,中国亦是如此。美中成功地处理了双方间的竞争与差异,并且不时地共同应对挑战。可以说,两国已经在探寻一种大国关系的新模型,其中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和安全上的互相依存,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尖锐的分歧以及恼人的纷争。美中之间现有的这种关系是前所未有的。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在历史上从未存在过,且这种关系处于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两国之间又确有利益分歧,所以,没有人能够肯定双方之间的这种稳定关系将会持续多久。这一不确定性也令双方感到不安。
  两位长期观察美中关系的人士李侃如与王缉思评论道:“战略互疑”困扰着美中关系。“战略互疑”指的是一种认为对方会为实现自身关键的长期目标而损害本方核心发展前景与利益的观念。自2012年起,双方之间的“战略互疑”逐步发展,一旦恶化,将会演变成相互对立的局面。
  尽管美方多次否认,但很多中方人士仍担心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策略。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不安感让一些美国人将中国臆想为一个无人能挡的经济掠夺引擎。上述二位观察家认为,双方在历史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是双方互疑的主要根源,而这两大差异都难以解决。
  未来的不确定笼罩着美中关系,没有一方能透彻地了解另一方的意图。一方的领导人或外交人士可以随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很难确定他们到底是如何看待这一关系的,将来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当这样的不确定与一方能力的增长,尤其是军事能力的增长相结合时,各国便会开始估计最糟的情况,紧张情绪也会升高。如此这般,则会形成政治学家所说的“安全困境”。
  著名国际政治学者肯尼思·沃尔兹曾说:“一方的舒适是另一方的烦恼。因此,一个国家即使是在为增加防御能力而发展战争武器时,也会被他人视为一种威胁,认为自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除了这些不安因素外,还有双方之间最有争议的问题,而那些试图从双方冲突中获利的人也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不难想象,这些因素將会引发一系列的猜忌与敌意,从而让美中关系脱离正轨。因此,考虑到大国关系的历史先例,我们有必要严肃地思考一条创新的道路或者新的方向。
  在我们看来,一种理想且合乎现实的美中关系应该是合作、灵活、互相尊重、成熟、全面、积极、互利、可预知并且有弹性的,同时要遵守国际标准与规则。此外,政府的多个层面应该都有沟通渠道,包括军事操作的层面。这些沟通渠道在危机时刻应该也能有效运行,从而降低失误的几率。在某些领域的危机、分歧以及冲突即使很紧张,也不会影响其他领域的进展。总之,双方都会积极追求自身的国家利益,但同时也会强化国际规则与标准,以及维持地区稳定和双边关系。
其他文献
影评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碰到“不同的人”,或许我们不任由自己施加恶意与冷眼,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怪物  这部“在路上”题材的电影非常不同。很少会有人想到这样的视角,也更少有人愿意把这样的人物作为主角。这部《不凡之路》改编自德国影片《文森特想去看海》。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电影很勇敢,因为导演决定以三个病人作为主角。  疾病早已超出了医学的范畴,成为了文明和文化之中的某种隐喻。有些疾病会引发人们的同情,
近日,《循环》杂志刊登的一项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经常骑自行车游玩或上班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对40岁、50岁及60岁的2万名个体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保持骑车的个体发生肥胖的风险降低39%,高血压风险降低11%,高胆固醇风险降低20%,糖尿病风险降低18%。
一项发表在9月12日《科学报告》上的研究称,耶鲁大学开发的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大脑训练程序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閱读和数学方面的能力。在四个月内每周进行三次训练后,学习效果得到改善。耶鲁大学精神病学名誉教授布鲁斯·魏思乐说,该程序增加了集中、自我控制、记忆认知等技能。
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全球与在线教育研究所所长,著有《谁怕大猛龙:为什么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又最差)的教育体制》 一书  中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注度一直在上升,但全球教育中首先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问题,所以非常难回答“哪种教育模式更好、哪种更差”。  比较教育的优劣,首先要看教育的目的,此外还要看衡量标准。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尤其是几个特定学科的知识)、培养整齐划一的人才,那么,中
男孩女孩都该“富养”,我指的是视觉。孩子们需要看得见的丰富。但是,丰富又并非专属于孩子。在国外很多地方,最普通的小店也会布置得尽量琳琅满目,不能容许有一个架子空着,店招要尽量做得别致,店名字母要独具个性,因为人们懂得,丰富的元素关系到观看者的心情,让人觉得走进来挑挑东西,是在分享一种喜悦——有谁不乐意心情好呢?  初见蒲公英图书馆引进的《地图》,觉得应该叫“手绘地图”“给孩子们的地图” “神奇的世
当前,一股焦躁的炒作之风弥漫商界。无论股市、房市,无不弥漫着赚快钱的心态,也令做实业的企业家们心神不定。  最近,马云在湖畔大学的讲演,强调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核心之本。他引用了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1.我们的事业是什么?2.我们的客户是谁?3.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4.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  企业要基业长青,须明确自己的使命、愿景
真实不是具有绝对确定性的“真理”,这种真理是不存在的,而它的虚幻替身却给人类带来一个又一个灾难  真实(truth)是一件好事,这似乎人人皆知,不用多说大家就能明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真实之善是一个自明之理(truism)。然而,也正因如此,主张真实的种种说法——“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讲真话”“实话实说”“事实胜于雄辩”——很容易成为空洞的套话和陈词滥调,也经常是言不由心的口
剑桥大学8月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有较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生物钟会影响病毒复制及扩散的能力。据这项发表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报告介绍,夜班工人经常日夜颠倒,打乱了他们的生物钟,这很可能是他们对病毒抵抗能力差的一个因素。
《格尔尼卡》  编者:[法]阿兰·塞尔  出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定价:58元  2003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科林·鲍威尔在联合国讲话,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寻求各国的支持。在他背后,本来挂着一幅画,联合国官员特意用蓝色幕布把它遮了起来,他们后来的解释是:为了不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到“视觉上太困惑”。  这幅画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遮蔽正是暴露。《格尔尼卡》的被遮蔽,反而凸现出了它的威力。
在一个民粹主义盛行且财政紧缩加剧的时代,欧洲领导人既想让自己的国家成为中国外汇储备的受益国,又需要谨慎对待国内民粹主义。无论如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在欧洲经济泥潭中仍将持续扮演突出的角色。  在当今时代,寻求外国投资已经成为各国的一种常态,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很多资金紧缺国家的政府应对经济萧条的重中之重。然而,西方國家的政治家却不能简单地号召国外的企业来帮助他们拯救公共财政,甚至,某些产业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