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外向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英语学习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育现状,提出改进英语教学方法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改进高职高专院校 英语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贵在得法。就是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完成课程目标。比如,要是为了培养翻译能力,翻译教学自然是得体的;要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为目标,则应该设计互动式、交互式、活动型或任务型活动等。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了改进英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一、 改进英语教学方法的需要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收世界一切的文明成果,扩大国际的交往和合作,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和文化事业,加强综合国力,学习和掌握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显得十分重要,社会对英语和英语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突出。像亚洲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一些国家英语比较普及,对外交往就比较容易,成为它们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我国英语普及不够,影响了对外交往的规模和效率,我国许多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对外交流合作也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甚至制约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我国对英语教学一直重视,英语开课早,课时多,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大部分学生学习8—12年的英语,但是,多数学生却不能熟练地阅读原版的外文书籍,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英语教学方法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因此,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规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的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尽管高职高专院校重视英语教学,英语授课安排每周6—8个课时,可是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需要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这是中国加入WTO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更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 使用英语教学方法的困惑
教师上课,必须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否则就无法进行教学。教师所用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效果不好就反映了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而教师要完成这一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方法的确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缺乏正确认识英语教学方法
国外有不少语言教学方法,分为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和现代的语言教学方法。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和二十世纪初期,主要是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教学法(The Direct Method)和听说教学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现代的语言教学方法是在二十世纪后期出现的,有情景教学法(The Oral Approach and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肢体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默式教学法(The Silent Way)、团体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自然教学法(The Natural Approach)和暗示感应教学法(Suggestopedia)。这些教学法随着英语学习和教学而传入中国,可是,中国多数英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认为学生都是经过高考录取的,有一定的英语水平,用不着过多地考虑教学方法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用注入式的教法往里灌,这样就把实践性很强的英语课变成教师的演讲课,学生很少有口语实践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结果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英语课缺乏交际气氛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没有英语环境和交际气氛是学不好英语的。这种环境和气氛主要是教师设计的,教师首先要多说英语,学生才能多听英语。一些教师除了读单词、读课文和少量的课堂用语外,基本上是用汉语授课。没有和谐交往基础的教学,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把英语课变成英语知识的传授课,没有英语环境和交际气氛,忽视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是英语课效果差的一个原因。
3. 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中国,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还是在职人员,都要参加相关的英语考试。教师们的教学也围绕着英语考试进行,注重笔头训练,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许多人终生苦学英语而忙于应试,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为英语伤脑筋”。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新生们进入学校后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教学就需要有评估,要评估就会有考试。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这样的标准化考试仅仅是英语教学评估的一种方式,不能等同于英语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是全面的、多样化的评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在完成了英语教学任务后进行的终结性评估,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的结果,并不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或教学全貌的评估。实际上,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形成性测试如学生自我测试和各教学阶段的诊断性测验等,跟踪和评估教学过程,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一书的序言中,J. C. Alderson指出,“考试的后效,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与其说是考试带来的,不如说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现的。”当前,各所高职高专院校参加教学评估,要求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及格率,这就造成教师不得不把教学重心放在考试上。
三、 寻找改进英语教学方法的出路
1. 英语教学方法本土化
英语教学方法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泊来品”、“洋为中用”,在中国,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二语言,仅仅作为教学中的一门课程。国内外的语言教学方法不少,但不能照搬照抄,需要教师在继承、借鉴和批判的基础上,研究针对中国人学习英语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四位一体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模式、多元智能教学法、“双倍英语”教学法、沉浸式英语教学法等,都是教师们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中国的文化背景,设计了适合中国人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教师们不断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2. 传统讲授法的有效运用
传统讲授法如果运用不当,很容易使教学失去生机,形成“填鸭式”。但是,如果教师结合教学理论,掌握教学艺术,充分挖掘讲授法的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一些教学环节中,讲授法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讲授法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仍然有用武之地,其内涵和价值远非“一言堂”所能概括。讲授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演讲法、引导法、点拨法等,具有说服力强、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等特点。传统讲授法应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以求启迪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讲授法中的演讲法,就是教师针对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的激情引趣的教学方法。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人脑在接受信息并进行加工、储存、组合的过程中受本人的态度和兴趣所制约,所以,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才会充分指向教学活动,才会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演讲法,把教学内容经过加工整理,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补充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小常识,尽量找些不同个体关注的热衷问题,吸引学生深入教材,体现学习的意义。此外,讲授法与现代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相结合,直观教具及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的印象,加强形象思维,而教师的讲课艺术则能促进抽象思维和演绎思维,二者有机结合更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智慧。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更好地设计教学情景、简化教学难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思维密度,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见,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相辅相成,会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扩大阅读课时
扩大阅读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于英语教学所开的课时为每周6节,这6节课的安排是理论课2节、阅读课2节、听说课2节,一般教师在此6个课时内完成一课书内容的讲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极少。强调阅读,是考虑到这与学生日后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他们毕业出去后有相当的人将从事技术领域的工作,如果不能独立阅读外文书籍和资料,吸取原版之精华,不能独立思考,则谈不上理论知识的运用,更谈不上实践技术的改进和理论的升华。因此,在教师的引导和暗示下,学生自己去体会原文的精华,去发掘文章的深意,去比较文化的异同,必要时教师予以解疑答问。除了书本知识,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外文报刊、杂志和书籍,这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更新、词汇量的增加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这会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更加深其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4.增强英语学习的实践性
传统的填鸭式、输入式、鹦鹉学舌和死记硬背的外语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它占据了学生思维空间和拓展知识的空间,导致学生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薄弱,缺乏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的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语言去获取、去表述最大的信息量,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语境中,学生只有学会了语言运用,理解了语义语境,方能更大程度地掌握一门语言,因此,我们英语的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语义语境的理解及其运用。
总之,在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探索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要求的科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张世梅. 关于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7,(1).
[3] Jack C. Richard & 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金艳.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思路与未来展望. 中国大学教学,2005,(5).
[5]Cheng, L. Y., Y. Watanabe, and A. Curtis (Ed.) (2004)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6]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英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 冯春梅等. 谈高职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 辽宁高职学报,2004,(8).
[8]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讲座.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9]张立荣,徐立华.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5,(2).
关键词:改进高职高专院校 英语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贵在得法。就是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完成课程目标。比如,要是为了培养翻译能力,翻译教学自然是得体的;要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为目标,则应该设计互动式、交互式、活动型或任务型活动等。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了改进英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一、 改进英语教学方法的需要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收世界一切的文明成果,扩大国际的交往和合作,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和文化事业,加强综合国力,学习和掌握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显得十分重要,社会对英语和英语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突出。像亚洲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一些国家英语比较普及,对外交往就比较容易,成为它们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我国英语普及不够,影响了对外交往的规模和效率,我国许多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对外交流合作也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甚至制约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我国对英语教学一直重视,英语开课早,课时多,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大部分学生学习8—12年的英语,但是,多数学生却不能熟练地阅读原版的外文书籍,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英语教学方法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因此,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规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的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尽管高职高专院校重视英语教学,英语授课安排每周6—8个课时,可是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需要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这是中国加入WTO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更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 使用英语教学方法的困惑
教师上课,必须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否则就无法进行教学。教师所用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效果不好就反映了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而教师要完成这一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方法的确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缺乏正确认识英语教学方法
国外有不少语言教学方法,分为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和现代的语言教学方法。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和二十世纪初期,主要是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教学法(The Direct Method)和听说教学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现代的语言教学方法是在二十世纪后期出现的,有情景教学法(The Oral Approach and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肢体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默式教学法(The Silent Way)、团体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自然教学法(The Natural Approach)和暗示感应教学法(Suggestopedia)。这些教学法随着英语学习和教学而传入中国,可是,中国多数英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认为学生都是经过高考录取的,有一定的英语水平,用不着过多地考虑教学方法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用注入式的教法往里灌,这样就把实践性很强的英语课变成教师的演讲课,学生很少有口语实践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结果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英语课缺乏交际气氛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没有英语环境和交际气氛是学不好英语的。这种环境和气氛主要是教师设计的,教师首先要多说英语,学生才能多听英语。一些教师除了读单词、读课文和少量的课堂用语外,基本上是用汉语授课。没有和谐交往基础的教学,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把英语课变成英语知识的传授课,没有英语环境和交际气氛,忽视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是英语课效果差的一个原因。
3. 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中国,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还是在职人员,都要参加相关的英语考试。教师们的教学也围绕着英语考试进行,注重笔头训练,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许多人终生苦学英语而忙于应试,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为英语伤脑筋”。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新生们进入学校后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教学就需要有评估,要评估就会有考试。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这样的标准化考试仅仅是英语教学评估的一种方式,不能等同于英语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是全面的、多样化的评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在完成了英语教学任务后进行的终结性评估,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的结果,并不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或教学全貌的评估。实际上,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形成性测试如学生自我测试和各教学阶段的诊断性测验等,跟踪和评估教学过程,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一书的序言中,J. C. Alderson指出,“考试的后效,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与其说是考试带来的,不如说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现的。”当前,各所高职高专院校参加教学评估,要求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及格率,这就造成教师不得不把教学重心放在考试上。
三、 寻找改进英语教学方法的出路
1. 英语教学方法本土化
英语教学方法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泊来品”、“洋为中用”,在中国,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二语言,仅仅作为教学中的一门课程。国内外的语言教学方法不少,但不能照搬照抄,需要教师在继承、借鉴和批判的基础上,研究针对中国人学习英语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四位一体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模式、多元智能教学法、“双倍英语”教学法、沉浸式英语教学法等,都是教师们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中国的文化背景,设计了适合中国人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教师们不断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2. 传统讲授法的有效运用
传统讲授法如果运用不当,很容易使教学失去生机,形成“填鸭式”。但是,如果教师结合教学理论,掌握教学艺术,充分挖掘讲授法的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一些教学环节中,讲授法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讲授法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仍然有用武之地,其内涵和价值远非“一言堂”所能概括。讲授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演讲法、引导法、点拨法等,具有说服力强、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等特点。传统讲授法应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以求启迪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讲授法中的演讲法,就是教师针对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的激情引趣的教学方法。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人脑在接受信息并进行加工、储存、组合的过程中受本人的态度和兴趣所制约,所以,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才会充分指向教学活动,才会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演讲法,把教学内容经过加工整理,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补充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小常识,尽量找些不同个体关注的热衷问题,吸引学生深入教材,体现学习的意义。此外,讲授法与现代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相结合,直观教具及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的印象,加强形象思维,而教师的讲课艺术则能促进抽象思维和演绎思维,二者有机结合更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智慧。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更好地设计教学情景、简化教学难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思维密度,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见,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相辅相成,会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扩大阅读课时
扩大阅读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于英语教学所开的课时为每周6节,这6节课的安排是理论课2节、阅读课2节、听说课2节,一般教师在此6个课时内完成一课书内容的讲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极少。强调阅读,是考虑到这与学生日后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他们毕业出去后有相当的人将从事技术领域的工作,如果不能独立阅读外文书籍和资料,吸取原版之精华,不能独立思考,则谈不上理论知识的运用,更谈不上实践技术的改进和理论的升华。因此,在教师的引导和暗示下,学生自己去体会原文的精华,去发掘文章的深意,去比较文化的异同,必要时教师予以解疑答问。除了书本知识,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外文报刊、杂志和书籍,这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更新、词汇量的增加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这会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更加深其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4.增强英语学习的实践性
传统的填鸭式、输入式、鹦鹉学舌和死记硬背的外语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它占据了学生思维空间和拓展知识的空间,导致学生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薄弱,缺乏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的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语言去获取、去表述最大的信息量,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语境中,学生只有学会了语言运用,理解了语义语境,方能更大程度地掌握一门语言,因此,我们英语的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语义语境的理解及其运用。
总之,在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探索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要求的科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张世梅. 关于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7,(1).
[3] Jack C. Richard & 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金艳.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思路与未来展望. 中国大学教学,2005,(5).
[5]Cheng, L. Y., Y. Watanabe, and A. Curtis (Ed.) (2004)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6]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英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 冯春梅等. 谈高职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 辽宁高职学报,2004,(8).
[8]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讲座.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9]张立荣,徐立华.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