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APO研究到HAPO随访研究的启示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全球缺乏统一的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一直到2008年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HAPO)研究公布,2010年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共识小组(IADPSG)诊断标准诞生,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学术机构采纳,才基本结束了这一局面。2019年,随着HAPO随访研究(HAPO FUS)陆续发表,业界对GDM产后转归、孕期轻度高血糖对母婴两代人的深远影响,均产生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文将从HAPO研究到HAPO FUS进行阐述,以了解这些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镜下EST联合鼻胆管引流术对老年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及血清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入住本院的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内镜下EST联合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恢复情况、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和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IL-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循证支持模式对老年喉癌全喉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营养状况、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喉癌患者8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干预,研究组予循证支持模式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SDA评分分别为(44.88±5.11)分、(42.67±3.7
解读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1版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并参考近10年的相关文献,将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诊断进行归纳分类,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便与国际接轨。
目的探讨肺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搜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9年1月因肺部阴影收住院,初期按肺炎治疗,后经病理证实为肺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治疗过程、转归及误诊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瘤5例,继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瘤10例。男8例,女7例,年龄20~76岁。发热14
目的调查1型糖尿病(T1DM)育龄期女性孕前管理知晓率,了解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现况,为制定我国1型糖尿病妊娠期疾病管理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项目的成人T1DM开展问卷调查。调查T1DM育龄期女性的孕前管理知晓率并分析相关因素,同时评价育龄期T1DM女性自我血糖监测(SMBG)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管理知晓的
目的研究血清蛋白酶3(PR3)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2型糖尿病(T2DM)、肥胖不合并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中的变化,并探讨血清PR3在鉴别LADA与T2DM中的价值。方法纳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40例LADA患者,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湖南人群中年龄匹配的29例T2DM患者,26例肥胖不合并糖尿病患者(
胰岛内皮细胞和β细胞是胰岛的重要组分,两者在细胞功能和存活方面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促进关系。同时,胰岛内皮细胞在糖尿病发病机制和治疗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深入探讨胰岛内皮细胞与β细胞间对话涉及的分子和信号通路将有利于理解胰岛功能调控机制,并可能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合并隐匿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67例房颤合并肺栓塞患者(房颤合并肺栓塞组)的临床资料,与70例不合并肺栓塞的单纯房颤患者(单纯房颤组)进行比较;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又将房颤合并肺栓塞组分为隐匿性肺栓塞组和症状性肺栓塞组,分析隐匿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房颤合并肺栓塞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
目的构建模拟人散发性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及其肝转移的Apcloxp/loxp+KrasLSL-G12D/-+Smad4loxp/loxp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C57BL/6-Apctm1Tyj/J(ApcloxP)、B6.129S4-Krastm4Tyj/J(KrasLSL-G12D)及129S6-Smad4tm2.1Cxd/J(Smad4loxP)、C57BL/6J小鼠杂交并筛选出基因型为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CFS)混棒结构治疗股骨干长节段粉粹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制作相同人体股骨干长节段粉碎性骨折混棒结构及双棒结构模型各8根,共16根,并随机分为混棒组和双棒组。混棒组与双棒组各随机选取4根分别行轴向压缩实验及径向扭转实验。观察两组的轴向压缩屈服载荷与位移情况,以及径向扭转屈服载荷与角度变化;同时记录各组曲线开始出现折点,或趋于水平状态时的屈服载荷即最大屈服载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