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褶:从剧场到中间地带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展览越来越青睐“表演艺术”所制造的事件性效应,美术馆开始容纳一批“表演艺术家”进入它们的开幕式现场,并成为流动酒席的一部分。
  由剧场出发的表演艺术家因为各种原因遭遇美术馆,瞬间像两个地质板块的相撞,其隆起的“皱褶”于是便构成了某种生态,有人困惑于二选一的问题,有人乐在其临界且不可被定义的状态。
  或用当代艺术的观念在剧场中取胜,或携剧场经验在展览中挑战图像和物化的艺术空间。
  从剧场到中间地带,是与另一股叛离阵营的势力在皱褶上相遇了,不断的“错过”和相互排演,欲从对方的经验中找到突破的捷径,这时谁是前景,谁是后景?一连串“戏剧事件”揭开了被忽略的“局部”。
  事件:
  >>>北京
  四环外剧场界:纸老虎戏剧工作室(田戈兵)
  2000年,在朗涛艺术会所创作《妈咪报告》,演员是一名来自KTV的“妈咪”,熟稔各种行业黑话与当下热词,田戈兵称其“天才演员”,《妈咪报告》也是她对从事“边缘”工作的报告。演出当日,“妈咪”失踪(可能出于暴露的反悔),于是变成了一场关于《妈咪报告》的“排练”—“排练”是将要发生、还未发生的时刻,如“黄灯”(汪建伟),介于通行与停滞的中间环节。
  2002年,在北京“和”多媒体艺术活动中演出戏剧《世方豪庭“和”雷雨》,当晚是一个视觉艺术展览的开幕,不论是架上绘画还是影像都变成了关于《雷雨》的讲座剧场的背景。
  2005年,受邀参加第二届北京大山子艺术节“表演艺术单元”,于时态空间演出整体剧场作品《对话2005升级版》,特定空间的面积较大、呈长方形,作品也相应发生了“升级”,比如用板车拉着舞者环游场地,观众则被围在中间。
  四环外剧场界:生活舞蹈工作室&草场地工作站(文慧&吴文光)
  2005年,参与策划第二届北京大山子艺术节“表演艺术单元”,邀请了纸老虎戏剧工作室、组合嬲、李凝、多空间(香港)等,将一批剧场表演艺术家拉到798艺术区。之后文慧与吴文光将工作室搬入草场地。
  赴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全国各大美院举办影像和剧场工作坊。
  发起“民间记忆计划”,发动年轻人返回村子采访老人,结合了口述影像、身体剧场与社会行动,创作《回忆:饥饿》等纪录剧场作品。
  2015年,代表中国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从四环外到二环内:新青年剧团(李建军)
  2011年,《狂人日记》的舞台以1:1的方式挪用了“废墟”,当代艺术语汇的舞台装置刺激了主流戏剧界,造成褒贬不一。
  2013年,《美好的一天》酷似一个展览,19名“普通人”的讲述配合调频发射器与收音机构成了一台声响装置。
  赛博空间的剧场:en?(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变这样?)(孙晓星)
  2015年,超文本剧场《——这里是分割线——》(www.zhelishifengexian.org)以纯网页的形态发表于互联网,强调其为剧场作品的同时,主流戏剧界“不明觉厉”并觉其“走得太远”,当代艺术界将其比照新媒体艺术、后网络艺术予以辨认。
  >>>上海
  我们的无形剧场:组合嬲(张献)
  2011年,张献应征提诺·赛格尔作品《这是交易》(This Is Exchange)在上海展览的“诠释者”,与参观者交谈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向规定话题“市场经济”之外的个人话题,把别人的展出空间变成了自己的,把提诺·赛格尔的作品变成了张献的作品《这是我的生活》(This Is My Life)。
  2012年,张献带领一批表演者参与到第九届上海双年展胡介鸣的《黑匣子》行为实验室,因不满于表演者“主体性”被剥夺而成为别人的作品,开始在整个上海双年展场地做表演,张献鼓动所有表演者在个人简历中写下“参加过第九届上海双年展”—这是彼此间的传说剧场。
  为了离家出走:失禁小组(小珂&子涵)
  2006年,作品“病房一号”《14号病房》在上海东大名艺术创库演出,将表演艺术作品进行物化进而展览化,如作品创作的装置以及构思文稿展览,持续一周,之后被各种美术馆展览纳入。然而,同年受邀第六届上海双年展开幕表演,因为现场协调问题,导致无法按计划演出,小珂开始反思当代艺术与剧场艺术两个场域的问题,表演艺术是否只是展览的暖场?只是视觉艺术的一张“插图”?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社会各界对此也俞加关注。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强学习能力,能快速接受新生事物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相较于失业再就业人员、农民等创业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大省.但在文化身份上却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这尴尬大概来自其作为古代中华文明的摇篮和近代在经济与文化上的某种滞后的反差.好在
期刊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与融合,是现代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等教育学科作为教育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由于其学科属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决定了
期刊
倘若只能给你六平米的空间,你能用它做什么?当笔者抱着这样的想法在脑海里盘算的时候,只有一种“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慨。可是对于精明的商人来说,它可以变成一家精致又讨巧的小店;对于优秀的室内设计师来说,它可以变成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对于艺术家来说呢?他们可以把它变成一个私人美术馆—位于广东小洲村的腾挪空间就是这样一个只有6平方米的独立艺术空间。  “腾挪”是围棋的一个术语,指在围棋局部战斗
看过《小王子》的人大概会想起这个数字,B612美术馆的参与者司马莉说道,他们也是希望借此定位这个位于老城洛阳的空间:可以小,但要丰富,不失想象力。  洛阳是一个充满历史和传说的地方,比如有人说远在周王朝,写出《道德经》的老子就在这里当图书馆长了。最早的私人美术馆,可能要数隋炀帝在洛阳建设的“妙楷台”,用来藏古法书真迹,而建“宝迹台”,则藏名画古物。过去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都是像乾隆的《三希堂》
都说实体书店发展艰难,但重庆黄桷坪却有一家书店,从开店之初就坚持“免费”为读者提供图书阅读和茶水,而它就是喜玛拉雅书店。这个书店是由具有读书情节的雕塑家刘景活开办的,书店经营八年,藏书已经上万册,80%的书都是捐赠所得,可见书店的名气已是蜚声在外。这里的藏书以艺术、人文类书籍为主,是许多川美学生查阅艺术史料的宝地,也是艺术家们的“后花园”,被青年学子和艺术爱好者誉为“黄桷坪的精神堡垒”。川美诸多要
动人的力量童年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经常在家门口的树林里玩游戏,在林中我们有了许多发现,还有许多神秘的未知和想象游离在其中。思绪时常会置身在那片遥远,绿色的,神奇的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