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联盟在集体行动中的协调机制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非营利组织联盟的协调工作成为当下联盟建设的重点内容。虽然联盟的成立遵循一定的自组织机制,但联盟内部也会因为资源、权力、组织利益等因素产生不和谐现象,进而导致联盟常常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而现实当中的很多联盟又都疏于管理,不重视协调工作,致使联盟犹如一盘散沙,严重阻碍了其后续的生存发展。和谐管理理论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实用理论,构建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非营利组织联盟的协调机制,对于化解联盟内部集体行动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联盟;困境;和谐管理理论;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0303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现象逐渐增多,既有常态型的合作,又有非常态型的合作,既有不完全合作,又有战略型合作。进一步的合作促成了联盟的成立,通过建立联盟,非营利组织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开始发挥合力效应。但是,要想发挥联盟的功能作用,首先要保证联盟内部的团结一致。然而,现实总是不能令人十分满意,调查发现,很多非营利组织在建立联盟以后常常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导致联盟建设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其合力效应。
  1非营利组织联盟集体行动的困境及困境产生的原因
  非营利组织联盟内部有合作,也有竞争。事实证明,联盟在集体行动中存在困境,这不仅影响了联盟作用的发挥,甚至违背了联盟建立的初衷。无论是紧密型联盟还是松散型联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内部矛盾,如果协调不好的话,轻则影响联盟效用的发挥,重则导致联盟的解散或是名存实亡。以中国FA草根联盟为例,它成立于2006年,成员组织有100多家,覆盖全国各地。FA联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联盟内部矛盾不断,成员与联盟之间缺少合作与信任。虽然FA联盟的成员组织数目众多,但真正关心联盟建设与发展的只是少数,更多时候都是秘书处在支撑着整个联盟的运作。而当联盟内部有资源可供分配时,又会发生资源哄抢现象,从而引发严重的内部矛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成员组织也会抱怨联盟内部的权力过于集中,草根组织缺乏参与联盟决策的机会。
  实际上,不单是FA联盟,很多非营利组织联盟都会发生集体行动的困境,最终导致共同目标无法完成。究其根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联盟内部存在权力不对等的现象,比如微妙的门槛、精英主义,以及过度的集权。成员组织为了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或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选择加入联盟,不得不放弃一部分的自治权,但如果联盟内部的权力分配不好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冲突,影响联盟的团结与协作。当然,联盟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成员组织的资源占有情况有很大联系,如果资源发生流动,则权力结构相应地发生变迁,这样就有可能出现新的权力分配不公现象。
  二是联盟里面资源不平衡,尤其是信息资源的不平衡。联盟里面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与否直接影响了各成员组织筹集资金或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那些能够及时获取信息资源的组织必然有更多的机会,相对地就削弱了其他组织的活动能力。虽然非营利组织联盟具有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特点,资源与信息的累积效应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解决问题,但也不会做到资源的绝对平衡。现实情况往往是,那些拥有较多资源或较为关键资源的组织在联盟里面拥有较多的话语权,于是在联盟里就有较大的权力或影响力,而其他组织在获取资源或是行动方面很是被动,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三是理性人追求自利的特点,每一个组织都希望本组织能在集体当中获得最大的好处,于是便有了争夺资源现象。不仅如此,有些成员组织还喜欢坐享其成,经常“搭便车”,对联盟产生全方位的依赖,不仅包括资源的依赖,还包括责任的推脱。如此一来,严重挫伤了其他成员组织的积极性,影响联盟内部的团结。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组织,仍然符合理性假设,它有追求自利的特点,对于那些自身能力有限的非营利组织来说,他们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到联盟的建设当中。而非营利组织联盟却需要成员组织更高层次的承诺,以实现他们更为广泛的目标,所以,联盟与成员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四是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利于联盟内部的合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跨区域或跨国非营利组织联盟身上。如在南北环保非营利组织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就是,北方环保组织在向南方环保组织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力图向南方环保组织推行他们对环保问题的看法。致使环保主义者质疑合作网络的目标和理念。不可否认的是,价值观念的差异是非营利组织走向国际化的挑战之一。在一个非营利组织联盟里面,如果部分成员组织的主流价值与联盟的主流价值不相符合,那么就很难融入到联盟当中,也无法取得正面认同。
  综上,非营利组织联盟在集体行动中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成员组织对于联盟建设的漠不关心,在资源分配方面的哄抢争夺,在大型联合活动中不配合等现象。笔者曾在网上搜集整理有关我国非营利组织联盟的资料时发现,现实中我国成立的非营利组织联盟约有近百家,包括政府推动型的和民间自组织型的,但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联盟都忽视了联盟共同体的建设,最终结果是联盟轰轰烈烈地成立,悄无声息地散去。非营利组织联盟由于组织规模庞大、人员众多,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冲突发生。如果内部冲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联盟的生存发展。
  2非营利组织联盟现有协调机制分析
  非营利组织联盟按照其内部约束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紧密型联盟和松散型联盟,当然,这样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紧密型联盟一般制定有联盟章程或联盟内部详细的规章制度、奖惩机制等,联盟的组织架构相对完善,一般设有理事会和秘书处,联盟日常事务的处理主要依据联盟章程或管理制度来进行。而松散型联盟,大多表现为合作网络、公益论坛、或是交流发展中心等等,其本身对成员组织的约束力很小,联盟的建立多是基于共同的目标或服务理念。成员间虽然彼此联系,但联盟内部也许没有理事会或秘书处,更没有详细的管理章程,通常时候联盟内部活动的举行都是依靠一个核心组织或是几个人的努力。相比之下,成员的进入退出机制也没有紧密型联盟那么严格,因此其集体活动或合作的频次有限。   无论是紧密型联盟还是松散型联盟,当联盟内部出现集体行动的困境时,都需要有一些程序化的协调机制或非程序化的协调机制。程序化的协调机制主要依赖于一些规则、计划或制度等,如联盟的章程、联合行动纲领、联盟内部的各项制度规定等,是可以事先设计出来的,能对组织中的各种依赖关系进行协调处理。非程序化协调机制主要是基于人际关系协调和沟通的协调机制,虽不具有固定的范式,但却是协调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面。亚洲减灾与应急网络的秘书长Mr. Amod Mani Dixit就曾指出,定期的接触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而项目合作可以帮助建立信任。只有建立联盟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系统,联盟才会有效地运转。此外,一些跨国非营利联盟还可以利用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中间人士的桥梁作用来进行融合,以避免或减少由于不同社会背景而引发的联盟集体行动冲突。
  可以看出,现有的关于非营利组织联盟在集体行动方面的协调机制还很不完善,多表现为基于人际关系的和临时性的协调活动,而没有形成稳定的系统。再加上一些联盟根本没有设立管理机构,也没有成立领导协调小组,因而其内部联系松散,无法操办大的联合活动。非营利组织联盟的运作与管理对于联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其中的协调机制是必须的。明茨伯格曾经说过,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来对非营利组织联盟进行协调,以保证联盟的正常运作以及共同目标的实现。
  3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
  和谐管理理论是复杂多变环境下的问题解决学,最早由西安交通大学的席酉民教授于1987年提出,理论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且被广泛运用在各个相关的领域内。和谐管理的基本思路为“问题导向”基础上的“优化设计”与“不确定性消减”双规则的互动耦合。即在和谐主题的指引下,识别组织中的各种依赖关系,以优化设计和不确定性消减为路径,综合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对组织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其中,和谐主题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以及组织的使命、愿景等确定的组织在特定发展时期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关键任务。和谐主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组织、环境、领导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和谐管理理论将有关“优化设计”的机理、规律或主张称为“谐则”,如组织和管理员工的一些制度、流程、结构等,以期达到组织投入要素的协调匹配和整体优化;将有关“不确定性消减”的机理、规律或主张称为“和则”,如可以影响员工认知、情感或行为的政策、文化和管理模式等,以期诱导员工表现出组织期望的行为。和谐耦合是指和则与谐则围绕和谐主题在不同层次间的关联互动,是对和则、谐则关系的调节。
  和谐主题的提出使得和谐管理理论变得实用而不那么空洞,对于组织发展中的管理问题,可以引用和谐管理理论的系统框架加以解决。总的来说,和谐管理理论提供了这样一种管理思路:它把组织中的人、物等要素系统地整合,认为组织问题的解决既要靠基于人的能动性的人际关系作用,又要靠一些制度层面的约束来保障,二者耦合互动,最终解决管理难题。至于两者耦合的程度,则要根据具体问题及组织特征来确定。相比较其他的管理理论,和谐管理理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提供了一种宏观层面的全局视野,以系统论的观点来解决组织问题。它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复杂管理问题,如企业组织、公共部门、工程项目管理等,并有学者尝试将和谐管理理论应用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同样地,对于非营利组织联盟在集体行动中出现的困境等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种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协调机制。通过这样一种协调机制来化解联盟集体行动的困境,确保联盟目标的完成。
  4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非营利组织联盟内部协调机制构建
  4.1辨识和确定和谐主题
  和谐管理的第一步是要确定和谐主题。和谐主题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组织战略、领导特质等来确定。组织战略是一个组织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于非营利组织联盟来说,可以从联盟建立的目的和愿景来理解。以往非营利组织之间几乎各自为战,彼此不协作,导致公益行业经常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组织发展缓慢。非营利组织联盟的建立让单个的非营利组织走出狭小的自我圈子,与其他组织建立联系,彼此协作,共同致力于第三领域的发展。通常地,那些加入联盟的非营利组织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相同的价值理念。尽管如此,组织在合作过程中也会有冲突发生,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协调机制。协调的原动力就在于化解内部冲突,解除集体行动的困境,提高合作效率,最终实现联盟的共同目标。
  和谐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环境对解决组织管理问题的重要性,认为和谐主题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特征。非营利组织联盟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环境、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公民意识状况以及国际上的影响等;内部环境主要涉及联盟成员的素质水平、组织的职能定位以及组织架构等。非营利组织联盟的领导者或负责人要根据组织的资源、环境等特征,结合组织的战略来综合确定和谐主题。显然,构建联盟在集体行动中的协调机制,须明确的和谐主题就是要化解集体行动的困境,协调内部矛盾,促进联盟共同体的建设。
  4.2构建以“和则”与“谐则”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首先分析联盟中现有的协调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协调的制度安排、协调机构建设情况、协调的流程以及联盟的使命、宗旨、人际关系等,然后依据现有的协调工作情况,对照和谐主题,构建双规则的协调机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构建和则机制与谐则机制的基础是要明确联盟内部的各种依赖关系,因为和谐主题的实现有赖于各种依赖关系的优化处理。非营利组织联盟内部的依赖关系是双向的,既有成员组织对于联盟的依赖,如各种资源依赖、声誉共享等;又有联盟对于成员组织的依赖,如大型活动的人力、物力需要等。根据资源依赖理论的观点,组织为了生存发展必然要与外界发生交换作用,因此会对外界产生依赖关系。因此,非营利组织联盟的领导者要学会识别各种依赖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谐则与和则。具体为,一方面设计联盟的组织结构(例如成立联盟秘书处、领导协调小组等)、管理制度与职能分工等,并通过“优化设计”的方法来匹配和谐主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作用,建设好联盟的使命、宗旨、合作理念等,并采取“能动致变”的路径来达到和谐主题。特别地,可以发挥那些与多个组织有密切关系的中间人士的桥梁作用,利用他们在各组织之间的人际关系优势,达到改善组织间关系,增进合作的目的。   4.3“和则”与“谐则”双规则机制的耦合互动
  和则机制与谐则机制并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相辅相成,互动耦合的。它们是解决管理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手段,侧重点不同,和则是基于人的行为不稳定性的对不确定性的消减,谐则是对确定性环境下的组织中的人或物等要素的优化。通过不确定性消减和优化设计这两种机制的耦合互动,组织表现为一种更高的秩序。相应地,非营利组织联盟在解决集体行动中的协调问题时,要始终围绕和谐主题,综合使用和则与谐则机制,并进行系统整合,发挥整体效应。除了可以设立协调小组,按照规章、制度、流程等来协调处理以外,还可以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人在组织协调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沟通交流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等的培养,软化内部冲突,达到和谐状态。总之,和则与谐则是联盟内部协调机制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耦合程度越高,联盟内部就越稳定和谐。
  4.4协调机制模型的动态分析
  和谐管理理论适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这一点对于非营利组织联盟来说再恰当不过。非营利组织联盟不同于政府和企业部门,它们对外部环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当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联盟内部随之受到影响,因此,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构建的非营利组织联盟的协调机制是动态发展的。不同环境下或联盟发展的不同阶段,协调管理的和谐主题不一样,随着和谐主题的漂移,相应地,和则与谐则机制也要随之调整以匹配和谐主题,然后和则与谐则进行系统内部的耦合互动,最终解决联盟在集体行动中的困境问题,促成联盟共同体的建设。概而言之,和谐管理视角下的协调机制就是和则与谐则围绕着和谐主题相互作用的过程,彼此之间耦合互动,共同解决组织问题,如图1。
  参考文献
  [1]赵小平,赵荣,卢玮静.非政府组织联合体建设中的集体行动难题分析——以中国FA草根联盟为例[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2,(01):223234.
  [2]王玉生,罗丹.国外NGO联盟研究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14,(03):104108.
  [3]宋志远.NGO组织网络的成员参与和权力分配的结构分析——以“反对家庭暴力网络”为例[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7,(01):182196.
  [4]Rohrschneider R and Dalton R.A global network?Transnational cooperation among Environmental Groups[J].The Journal of Politics,2002,64(2):510531.
  [5]杨义凤.中国NGO国际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3).
  [6]Mr. Amod Mani Dixit.Promoting and Strengthening NGO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Asian DisasterReduction and Response Network (ADRRN) Network Development[J].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t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24 December,2003.
  [7]Stephanie Chan.Crosscultural civility in global civil society:trans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hinese NGOs[J].Global Networks,2008,8(2):232252.
  [8]席酉民,肖宏文,王洪涛.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的新发展[J].管理学报,2005,(01).
  [9]席酉民,尚玉钒,井辉,等.和谐管理理论及其应用思考[J].管理学报,2009,(01).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受到其落后的企业文化的制约。在对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小企业;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8101  经济
期刊
摘要:现阶段基层“三小”建设中究竞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三小”建设,提高基层员工幸福指数,增强农行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此,选择南京六合支行进行了调研,旨在探讨推动基层“三小”建设不断完善之路径。  关键词:  基层网点;“三小”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7902  六合支行现有网点18个,网点员工150多人,其中,乡镇网点8个
期刊
摘要: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同时面多诸多挑战,创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解决农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以广东阳山县创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例,分析其创新做法及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常态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阳山县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
期刊
摘要: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产值,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问题,进一步推动农产品面向市场,实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也是农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需求。湖北土老憨集团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为此,通过对土老憨集团发展现状分析,探讨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摘要: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转型升级在传统企业中日益增多,然而对于这一行为能否为企业和股东带来价值尚无定论。面对市场大环境的改变,海印股份主动进取剥离了高岭土业务,向家庭生活休闲娱乐中心运营商转型,是典型的从重资产运作向轻资产运作的转变,研究发现剥离活动短期内市场反应为负,而长期市场反应为正。为此,对于企业转型升级合理运用收缩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转型升级;战略剥离;轻资产;市场反应  
期刊
摘要:利用2000—2013年的数据,探求广西农产品加工产业与农民收入的关系。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广西农产品加工产业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带动农民增收;但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广西;农产品加工产业;协整分析;格兰杰检验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04002  1引
期刊
摘要:便利店O2O模式是近期商业发展的重点,对此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前景,并按照构建方式的不同将国内便利店O2O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分析了不同模式的优势劣势,以此对每8类便利店O2O的运作模式提出了策略建议。  关键词:便利店;电子商务;O2O;构建方式;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7602  1便利店O2O的概述  1.1便利店O2O  
期刊
摘要: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自一提出便引起了强烈反响。发展家庭农场,不仅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也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分析全椒县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有利于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家庭农场;全椒县;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4702  1引
期刊
摘要:  “四化两型”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如何确定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推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四化两型”?如何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符合“四化两型”的优秀高技能人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分析经济发展与“四化两型”建设推进的大背景下,分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发展的若干战略着眼点。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调查问卷》,从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宗教适应及心理适应四个维度对南昌工学院51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状况的对策。  关键词:  文化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4303  1引言  文化适应(Acculturat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