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茶酒论》的戏剧性——以P.3910为中心

来源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kou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存的六件《茶酒论》写本中,P.3910写本因特殊的装帧形式再次把《茶酒论》的内容、抄写者、作者连接成一个剧本共同体。内容上通过语言对话,塑造了“茶”“酒”角色,造成了戏剧冲突;抄写者阴奴儿、作者王敷都具有创作剧本的功底,这些都是把《茶酒论》视为剧本不可或缺的要素。敦煌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又往往与民俗仪式息息相关,把《茶酒论》置于浴佛节日和唐代饮茶风气习俗中,加上特定的演出场所,茶酒戏剧便呈现出综合、立体的表演状态。
其他文献
问题缘起  学生作文《论奉献》开头: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根为树木输送养分,却埋在地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都说明了无私,意味着奉献。这篇作文开头的“纷纷穿飞万花间”一句描写蜜蜂不辞辛劳地采蜜、酿蜜;“根为树木输送养分”一句写根默默无闻地奉献,这两个事物的共性是“无私”。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一句蕴含的道理却是“坚持不懈”,与前两个事物不能构成类比。  其实,这
期刊
【摘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承担着弘扬与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功能。与其直接关联的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单元选文多数存在增删修改,有鉴于此,本文引入真实语境建构模型,在原稿与选文并存的共时语境中,通过对比分析,揭示选文文字改动对彰显作品思想深刻性和语言规范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开辟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新路径。  【关键词】真实语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深度理解  “中国革命
德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克丽斯塔·沃尔夫于1963年在民主德国出版了小说《分裂的天空》.这部小说讲述了一对恋人丽塔·塞德尔和曼弗雷德·赫尔富特的故事.女主人公中学毕业后
期刊
初中是学生正式接受历史启蒙教育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展有关历史方面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历史观,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初中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很难从容应对繁多而杂乱的知识点,容易陷入学习低谷。同时,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常规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教法单一、缺少逻辑,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很难掌握历史知识。  “现状”开启“思绪”  仔细观察当前
期刊
学院派男作家邹贤尧,是中文系出身的大学教授,起初在高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后来转向电影教学,写作则是他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的“副业”.科研和教学的反哺,再加上
期刊
自古以来,跨语言的文化研究是文化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地理上的疏离和交流的缺失,这项研究多停留在作品翻译和赏析的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
期刊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选入了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表面上是议论文,难度并不太大,但是其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立人的意义,当为语文教学的
期刊
长期以来,外国文学作品赏析和教学的研究一直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课题.在对这些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优秀成果,其中,以导读和赏析的方式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
期刊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简洁凝练,语句优美,节律明快,或抒情,或言志,或叙事,无论是配乐演唱还是低吟浅诵,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汉魏六朝时期的
期刊
近两年来,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小学始终围绕“芙蓉花开”课程,开发了“荷你有约 筑梦成长”暑假活动课程,课程涉及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学科,品读经典、玩转魔方、益智游戏、摄影绘画、话剧表演、古诗诵读等多种形式的“暑假作业”,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此次课程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整合多学科,为我们进一步进行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在成功地组织了“荷你有约 筑梦成长”暑假课程之后,学校多次组织全体干部及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