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假期课程”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ing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小学始终围绕“芙蓉花开”课程,开发了“荷你有约 筑梦成长”暑假活动课程,课程涉及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学科,品读经典、玩转魔方、益智游戏、摄影绘画、话剧表演、古诗诵读等多种形式的“暑假作业”,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此次课程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整合多学科,为我们进一步进行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在成功地组织了“荷你有约 筑梦成长”暑假课程之后,学校多次组织全体干部及部分教师进行研讨,以及在学生家长中进行调研,并在保留学生喜欢版块、修改需要调整的内容的基础上实施了寒假“相约17 冬意融蓉”“荷你有约 祝梦成长2.0”课程。假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引导了班主任积极投身到课程建设中,促进了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水平
  同多种课程开发一样,寒暑假课程的开发也是研究过程,需要教师多方面系统地分析与思考。
  假期课程实施环境分析 班主任要从朋友、家长、学生等多种渠道了解寒假活动环境的信息,在环境背景下,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选择、确定主题,使其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需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实践活动的价值。
  假期课程参与主体的分析 学生、家长作为寒暑假活动课程的主体,班主任要对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进行分析。多种途径积极观察学生、家长的表现,尽可能地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还要考虑到学生在从事寒暑假活动学习任务时,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与寒暑假活动的适合性。
  确定主题,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主题的选择是整个寒暑假期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要围绕的中心点,选择主题大体参考的几个标准:符合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参考活动课程与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与学生生活相关等等。在整个的寒暑假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迫使教师对于日常“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工作,要在课程的引领下“再思考”,使自身的工作在关注学生获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也有显著的提升。
  促进家校良好沟通关系的形成
  注重前期调查 由于假期课程是学生在家完成的课程,家长必然参与其中。因此,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家长感受,班主任通过问卷、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家长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假期的活动设计,注重使学生和家长心甘情愿地参与其中。
  注重凝聚亲情 寒暑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美妙的时光,家长的陪伴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同时,这一时光也是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热爱劳动等传统美德最好时机,所以在寒暑假课程设计中,我们注重凝聚亲情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与家长享受亲子时光。
  注重过程的互动 假期中,为了推进活动的实施,班主任教师会时常保持着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关注家长的朋友圈,为家长参与点赞,给予学生鼓励或者通过电话沟通指导活动实施,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密切的联系加深了家长与班主任教师之间的感情,家长感动于教师工作的用心,更加理解、支持班级工作。
  完善班级文化,发展学校文化
  寒暑假课程就是要学生在寒假、暑假这两段非学校的生活期间,在生活积累与生命感受的基础上自主去体验学校外部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深刻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说假期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班级文化、学校文化的逐步深化,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在寒暑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诗意芙蓉”—荷花诗句的积累与诵读,使学生对荷文化有深刻的理解;“道出精彩”—循循善诱、点点墨香,中外名著为孩子插上心灵的翅膀;“指尖魅力”—剪纸布艺、国画书法,传统艺术引导孩子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魔法世界”—达人选拔、竞赛比拼,益智玩具打开孩子思维的天窗……审视每一个活动课程,无不围绕学校“培养民族底蕴国际视野的育人”目标,点点滴滴地将“芙蓉花开 多元融通” 的课程文化渗透其中。
  提升集体凝聚力
  假期结束后各班收上来的作品琳琅满目,老师们在两天时间里将全部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布置到一起,将学校作品连廊瞬间变成了一个“艺术展厅”。完成之快,质量之高令人赞叹。同时,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各年级老师用尽心思汇报他们的精彩假期。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师生情感的交融,提升了集体凝聚力。
  在这次寒假活动课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师生的成长,从前期策划到假期开展,再到开学后的汇报,每一次都是在学校的支持与鼓励下,师生策划与参与,孩子们显得格外快乐,老师们表现得格外主动,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他們的进步与变化。教育是个“双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进步,老师也在逐渐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精彩。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驱动着新型语文评价体系的建构。作为一种可以检测学生认知思维、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可满足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相应要求。本文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核心要素,初步建构了文学类文本阅读表现性评价指标并提出评价任务。语文教师可根据需要,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起点、过程与结果阶段运用表现性评价,以此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素
问题缘起  学生作文《论奉献》开头: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根为树木输送养分,却埋在地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都说明了无私,意味着奉献。这篇作文开头的“纷纷穿飞万花间”一句描写蜜蜂不辞辛劳地采蜜、酿蜜;“根为树木输送养分”一句写根默默无闻地奉献,这两个事物的共性是“无私”。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一句蕴含的道理却是“坚持不懈”,与前两个事物不能构成类比。  其实,这
期刊
【摘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承担着弘扬与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功能。与其直接关联的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单元选文多数存在增删修改,有鉴于此,本文引入真实语境建构模型,在原稿与选文并存的共时语境中,通过对比分析,揭示选文文字改动对彰显作品思想深刻性和语言规范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开辟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新路径。  【关键词】真实语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深度理解  “中国革命
德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克丽斯塔·沃尔夫于1963年在民主德国出版了小说《分裂的天空》.这部小说讲述了一对恋人丽塔·塞德尔和曼弗雷德·赫尔富特的故事.女主人公中学毕业后
期刊
初中是学生正式接受历史启蒙教育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展有关历史方面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历史观,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初中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很难从容应对繁多而杂乱的知识点,容易陷入学习低谷。同时,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常规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教法单一、缺少逻辑,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很难掌握历史知识。  “现状”开启“思绪”  仔细观察当前
期刊
学院派男作家邹贤尧,是中文系出身的大学教授,起初在高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后来转向电影教学,写作则是他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的“副业”.科研和教学的反哺,再加上
期刊
自古以来,跨语言的文化研究是文化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地理上的疏离和交流的缺失,这项研究多停留在作品翻译和赏析的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
期刊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选入了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表面上是议论文,难度并不太大,但是其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立人的意义,当为语文教学的
期刊
长期以来,外国文学作品赏析和教学的研究一直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课题.在对这些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优秀成果,其中,以导读和赏析的方式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
期刊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简洁凝练,语句优美,节律明快,或抒情,或言志,或叙事,无论是配乐演唱还是低吟浅诵,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汉魏六朝时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