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n2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投加酸和碱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单独碱处理、酸-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对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并研究了各种预处理方式对后续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碱处理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溶出量比酸碱联合处理要大16%左右,预处理第8 d,达到5 406.1 mg.L-1.采用先酸(pH 4.0,4d)后碱(pH 10.0,4 d)预处理,在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乙酸产量及其占总短链脂肪酸(SCFAs)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预处理方式,其乙酸产量(以COD/VSS计)可达到74.4 mg.g-1,占总SCFAs的60.5%.酸-碱预处理后污泥混合液的C∶N比值为25左右,C∶P比值在35~40之间,这比单独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后的C∶N和C∶P比值更有利于后续厌氧消化.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酸-碱预处理后,厌氧消化到第15 d,酸-碱预处理污泥的累积甲烷产量(CH4/VSS加入)达到136.1 mL.g-1,分别是空白对照、碱-酸预处理和单独碱预处理方式的2.5、1.7和1.6倍,厌氧消化效率最高.经过8 d酸-碱预处理和15 d的厌氧消化,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总去除率达到60.9%,污泥减量效果比其他预处理要好.很显然,酸-碱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污泥厌氧消化及污泥减量化.
其他文献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形式之一,通过施工工艺与先进技术的结合,赋予了建筑更多功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预制装配式建筑利用工厂化施工代替施工现场作业
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支付体系的迅速发展,不仅给银行传统存贷和结算业务带来了冲击,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商机。银行必须利用信息技术重新调整为客户提供的服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管是从经济角度来看,还是从社会、政治角度看,无不显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正>一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时,所确定的导向直接决定了该国的会计准则柜架结构,并进而对该国的会计体系,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产生巨大影响,准则的国际趋同也在很大程度
都说“习惯成自然”,当人们长期习惯于某种思维、行为方式后,便会不自觉地按已养成的方式去想、去做。现实生活中,常有临时骑用别人摩托车的情况,这时要特别注意习惯性思维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文化产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降低其受到的制造类等传统产业的限制,实现低投入高输出的高效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和社会能够得到更
社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社区管理工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社区卫生的管理情况和社区公共卫生保障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社区服务,也对社会
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具备污染小、低能耗和高收益的产业特点,符合当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
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精神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影视产业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以井喷式的趋势增长。据中国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