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心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其主要内容是分析、探究学校情景中的学和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原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心理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要具备的心理学素养。基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培养思路,以任务驱动为主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应试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任務驱动型    教育心理学    应用
  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教育心理学有了全新的教学要求,以往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于当前的教学环境,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具有较为独特的优势,所以在教育心理学运用的十分广泛。该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有效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还能根据教学任务发分配情况和完成度,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概念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内容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划分,并将划分出来的任务作为每个教学过程的目标,将教学知识点隐藏其中,借助任务目标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1]。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该教学模式,既能尊重学生的思想,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分析,寻找解题的思路,同时该教学模式,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最为主要的便是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重参与、轻传授,若是教师能够巧妙运用,那么定能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告别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促进作用
  2.1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教学模式下都十分注重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巧妙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理,还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借助自身的言行举止来感化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肯定教师的教学,进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
  另外,由于每位学生成长的环境和学习情况的不同,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教师则需要正视这种差异性,并借助教育心理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交流和指导,以此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2.2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与之相关的学习任务,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为其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我们要知道良好的教学环境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产生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设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提高教学任务的完成效率[2]。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最后,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组织一些有益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
  2.3有利于加强指导针对性和目的性
  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型教学时,设定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满足当代教学的需求,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特征,切不可急于求成。另外,教师也需要从整个教学内容出发,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因为自身的能力问题而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不知该如何解决,而教师也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那么便有可能会有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在教育心理学中融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减少问题的出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
  3.1以整体性任务评价为基础,合理分析心理教学情况
  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从教学任务的真实性、教学难度的客观性、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从中还能看到教学任务的实施情况。具体如下:教学任务的真实性则是指在教学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教学压力,而教学压力则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造成较大的转变,进而便会提高较高的要求;教学难度的客观性则是学生形成正确心理的过程十分复杂,所以教学任务也就尤为繁琐,需要教师付出较大的耐心;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即为教学过程需要缓缓而行,并严格把控教学时间。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了解教学的性质,以此来体现教学成果和产生的价值,从而得出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这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教师在教育心理学中,巧妙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还能将教学评价的优势发挥出来。
  其次,根据教学方向性任务,深入分析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便是治疗、调节心理有问题的人,以及引导、疏导相关症状的人。通过这一教学方向指向,深入分析教育心理学,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进而得出最终的结果[3]。而这也能间接反应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规划,实现以质量推动发展的目的,使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内在心理发生积极的变化。这便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主要作用和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教学发展的走向,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2制定目标性任务分析,确定教学的方向
  首先,以教学质量为基础,加强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成功。满意度的好坏能够看出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决定着教学成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教育心理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认知心理协调当作了教学的首要目标,更是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氛围的构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突出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含义,更是体现了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4]。   其次,教学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自然也就会影响对学生健康心理引导的目标,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则是一种完全依照教学任务目标为基础,挖掘其驱动力,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双方满意的教学模式。
  最后,教育心理学学科需要制定长期可实施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学科的整体发展。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师可以以教育心理学学生的正确心理健康认知规律为基础,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实现却十分的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构建适合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这样便能为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之后再通过不断地拓展学生的心理层次,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预防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相关的知识,让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认知层面相符合,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那么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则需要教师、学校制定长期性的目标,以此来促进教育心理学的长久发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需要按时按期排查学生的心理情况,并深入挖掘教学任务的有效性,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向不会偏离轨道,同时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3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树立正确的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教育心理学的情感价值可以说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它能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而情感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角度,使学生能够抒发自身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教育心理学的整体发展和走向。教师在教育心理学中实施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借助繁琐复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通过教学任务中的针对性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分解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积极分析情感价值,同时根据体验式教学组织的开展,使学生能够从中清楚地了解到什么才是情感心理,以此来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减少学生在學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进而将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5]。
  3.4转变心理定向,淡化学生对心理定式的影响
  心理定式可以说是每个人心理发展的根本,由自身的日常心理的习惯而形成。在教育心理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借助心理定式所形成的规律,从其角度为基础,淡化学生对心理定式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且准确的社会心理、目标心理以及价值心理,以此来推动学生的社会发展心理以及认知心理。在教学中,心理定向也可以说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而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借助任务难度为促进方式,形成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心理定式不断地延申和拓展,再结合研究型、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抑制心理定式的过程中,明确积极的心理目标,借此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认知心理,并确保价值心理能够始终保持有效性和巧妙性,进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方向,提高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运用价值和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类课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应当认识其重要性,并强化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性和合理性,将它的教育性与应用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机的融合。为此,教师需要巧妙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  考  文  献
  [1]宋洋.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1):169-170.
  [2]郅利聪.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33):104-105.
  [3]侯松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6):178.
  [4]高婷.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8(04):180-181.
  [5]任倩.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34.
其他文献
【摘要】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促进这两种教育方式结合,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大难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為幼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种教育方式的相关要素对他们的结合措施做了讨论。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 结合策略  引言: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疫情”影响,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已经成为常态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凸显重要。为了促进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推进“三教”改革,本文以福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子制图与制板》的建设为例,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理念、思路、建设内容以及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设计方法 设
【摘要】 近年来的消防救援实践表明,如何在原有通信系统中断的情况下实现短时间、有效性的通信,是消防救援面临的突出性通信问题,也是影响消防救援活动开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地震、台风、洪涝、泥石流等重大公共性突发事件下,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通信难题为背景,提出卫星转公网信号系统在保障消防救援通信能力和效果方面的应用情况,为补足消防救援中通信中断的短板提供相应的技术性思路和方法参考。  【关键词】 卫星
【摘要】 高职英语阅读课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独立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和丰富的知识面,为英语教学开展英文翻译工作和进行外贸沟通与交流提供保障。但是,当前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了解文本材料的特点,品味不出文本材料的重点,当然也无力攻克文本材料中出现的难点,这就是严重的“三点异常”阅读障碍。对此,教师从分析高职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现状入手,阐述“三读一除”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并且展示“三读一
【摘要】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其中以信息技术最为明显。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在教育领域涉足,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影像于一体,极易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还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点,能够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是现在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
【摘要】 继续医学教育就是基于当前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模式,医学继续教育本身体现出重要的价值,占据着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地位,这种教育模式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构建更加丰富的医学认知,使学生能够形成专业的医学理念,让学生在未来参加医学工作的过程中更加快速地适应岗位的变革以及要求,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以及灵活性。通过继续医学教育能够推动医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医学研究工作的
【摘要】 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来小学教育的最新理念之一,也是各个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一直以来被忽视的教育单元。核心素养不仅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关键部分,也是幸福家庭构建的基础。本文剖析当下各个小学核心素养中的问题,并提出利用乡土资源优化迭代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 德育  引言: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处在小学学龄的小学生而言,影响着其终生的发展。小学阶段的道德
【摘要】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推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高中课程中开始逐步加入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受到认知不足,缺少专业信息技术教师配备以及教学内容理论化等等因素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文章首先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教学的对策,希望能够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