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功臣不能忘了解散热器下的空间

来源 :电脑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脂的作用


  要了解这些导热材料的作用,还得从芯片的设计说起。以目前的主流桌面处理器为例,它们都采用金属顶盖封装。虽然其顶盖已经是便于导热的材质,但顶部并不是非常光滑平整的,大量銘文和微小的凹凸(图1)使其难以紧密接触散热器的底部,更不要说一般的散热器的底部也难以做到非常平滑。
  要想让两者紧密接触、实现快速导热,就必须在两者间加入可以快速导热并填充各种空隙的材料,这就是导热硅脂的作用。液金与导热垫的作用与之类似,不过液金的导热能力更强,导热垫则无需涂抹,可以快速安装。



  导热硅脂的主要参数就是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越高,则在同样的条件下导热越快(图2),此外流动性和耐干燥能力决定了它们是否能更好地填充细小的缝隙和耐受长时间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银色和金色等硅脂据称含有金属微粒,甚至是导热能力超强的银、金微粒,但这并不说明它们就一定更好,首先银色和金色并不是银和金的专属颜色,其次如果分散剂本身导热性能不足的话,分散在其中而不是互相接触的金银微粒并不能发挥出它们的导热能力。



  液金(图3)则是真正发挥金属高导热能力的填充材料,相对于高质量硅脂十几W/(m·K) (瓦/(米·度))的导热率,较好的液金导热率可达到数十W/(m·K) 。不过因为其中真的含有大量金属材质,所以它也有很好的导电能力,而且可以和金属发生反应,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如果溢出到主板上,很可能造成短路,腐蚀等严重问题。

硅脂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硅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其实际作用是填充缝隙,避免出现空气隔热层,所以在充分填充了缝隙后,硅脂在处理器顶盖和散热器底面间的厚度其实是越薄越好的。对于目前4cm×4cm左右的消费级处理器顶盖,一般使用大米粒大小的硅脂就够了;如果用于体积更小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中端GPU等,则小米粒大小即可;面积更大的专业级处理器、高端G PU 等则需要适当多涂抹一些。



  比较实用的涂抹法方法是把硅脂放在芯片中央(图4)或刻字最密集的地方,用散热器底部压一压、转一转,让硅脂尽量填入芯片表面和散热器底部的凹处,剩余部分则会被挤到边上。如果产品提供了刮刀,也可以在安装散热器之前将硅脂刮薄,均匀分布在处理器顶盖上,近期还出现了一种扁嘴硅脂管,挤出的硅脂就是薄薄一层,更加好用。
  注意如果硅脂放置得太多,造成挤出量太大的话,最好尽量刮去,不要让硅脂接触到周围的主板电路,因为有些硅脂可能会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如果接触到主板上暴露的电路、针脚等,就会出现短路故障。
  对于现在流行的底部直触式热管散热器,还要注意散热器底座的做工,如果热管镶嵌部位有较大缝隙(图5)的话,则应在散热器底座一面适当多涂一些硅脂,避免沟槽填充不满而出现空气隔热层,影响散热能力。
  至于液金和散热垫,笔者建议普通用户不要自行使用,以免出现问题,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损坏。


硅脂的注意事项


  我们买到的消费级硅脂大都是有衰减和有效期的,无论是已经涂抹使用还是保存在管/罐中,过了一定的时间,因为氧化、干燥等原因,导热能力会明显下降,需要重涂。这一点在北方,特别是干燥季节更加明显,一定要经常注意电脑的散热表现,及时处理。
  此外在维护电脑或升级配件的时候,取下散热器发现硅脂已经发干或固液分离的情况也很常见。其实硅脂里的液态分散剂对导热的作用不大,因此干了的硅脂不一定就失效了,但不再湿润流动的硅脂在维护、升级完毕后显然已经不能正常填充缝隙了,所以重新安装散热器的时候,必须将状态已经不好的硅脂刮掉重涂。
  放置时间较久的硅脂使用前也要先观察状态,如果出现固液分离,但液体不成滴,不会流到芯片周围,固体部分也仍有流动性或者可以和液体充分混合,那问题就不大,可直接使用。而如果液体粘度太小,四处流动,固体则已经干涸龟裂,那就完全不能用了。所以在购买硅脂时也要注意,如果不是频繁拆卸散热器,则不要购买大包装的硅脂,避免浪费。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AMD桌面处理器仍然使用直插式安装方式,在拆卸散热器时如果硅脂特别粘稠或板结,都可能将处理器直接拔下(图6),有可能造成断针等情况,所以建议大家在拆卸散热器前最好先开机预热一下,让硅脂变软;然后关机,松开卡扣,慢慢地左右旋转散热器,感觉硅脂松散之后再提起散热器。
其他文献
建议大家使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安装3DMark,如果未收录可以登录3DMark官网下载(地址:https://benchmarks.ul.com/zh-hans/3dmark-android)。首次运行3DMark需要赋予其使用手机存储空间的权限,并下载数据包(图1)。  Wild Life是3DMark最近更新的测试项目,它提供了普通测试和压力测试两大模式(图2)。其中,普通测试是历时约1分钟的
期刊
首次运行APP时需要先选择3个习惯,选择好后点击“确定”。进入首页后依次点击“日常习惯→添加一个自定义习惯”按钮,即可打开习惯定制页面。在“给该习惯命名”选项中可以直接输入一个名字,如夜跑、练字等,或者也可以在“习惯库”内挑选,如拉伸筋骨、做转眼运动、看一部电影等(图2、图3)。  设定完名称后挑选一个图标和颜色(图4),接下来设定打卡日及打卡时段。打卡日提供“固定”、“按周”、“按月”三种方式,
期刊
通过对分离组合图表的分析可以知道,它主要由“堆积柱形图+带平滑线和数据标记的散点图”组成。不过这里的堆积柱形图和传统的有所不同,它由分段产品图(各个产品的底端是对齐的)组合而成,“带平滑线和数据标记的散点图”也是如此,它和分段柱形图相对应(起始坐标不是传统的从零开始)。  我们先来制作分段产品堆积柱形图。为了实现各个产品的底端对齐,这里需要添加辅助数据,然后将辅助数据的柱形图设置为“无填充”即可。
期刊
微信占用空間的根源,就是因为它承担了社交、娱乐和工作的重任,好友同事间频繁发送图片、视频等大体积文件,如果你没有定期清理聊天记录的习惯,微信的体积自然会愈加臃肿。  但是,很多微信的聊天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又非常重要,特别是涉及到工作和学习的资料,一旦误删会非常麻烦,像笔者这种懒惰(懒得修改好友备注名称)和记性不好的人,如果不看过往的聊天记录,很容易出现不知道这个好友是谁的窘况,在删除聊天
期刊
北京时间10月29日凌晨,AMD发布了其新一代游戏显卡Radeon RX 6000系列,包括AMD Radeon RX 6800、RX 6800 XT以及新旗舰RX 6900 XT显卡。  AMD Radeon RX 6000系列游戏显卡基于AMD RDNA2游戏架构,该架构是下一代主机、PC、笔记本和移动游戏设备的新基础,可提供更强大的性能与能效比。与基于AMDRDNA架构的AMD Radeon
期刊
如今微信已經成为我们最常用的社交软件,面对与日俱增的好友数量,很多人都有定期清理一批好友的意愿。那么,什么样的好友可以安心删除?自然是已偷摸将你拉黑或删除的那些人。问题来了,如何在众多好友中筛选出这些“候选人”呢?  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群发消息,所有显示发送异常或失败自然就是我们的目标。但是,这种方式会打扰到其他关系正常的好友,显然不太友好。因此,笔者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另外两种识别方法。  第一种
期刊
在下載DesktopNoteOK软件(http://www.softwareok.com/?Download=DesktopNoteOK)的时候要注意,它有安装版和便携版(标有Portable字段的文件)可选,这里我们以使用免安装的便携版为例。  运行软件之后,点击“创建标签”,即可创建一个新的桌面标签,每点击一次“创建标签”,就会生成一个标签,标签的颜色则是随机出现的(图1)。  当然,这只是软
期刊
CFan曾在2020年第13期《新工艺遇到新架构全面解读ARM“三剑客”》中介绍过ARM在5月份最新发布的Cortex-A78、Cortex-X1和Mali-G78三大核心架构IP。11月初,ARM再次发布Cortex-A78C,而这个后缀带“C”的IP,则是针对笔记本等高性能计算设备定制的架构核心。  我们都知道,在ARM架构的SoC(处理器)中,Cortex-A7x一直都是作为“大核”的存在,
期刊
英伟达和AMD的新款显卡发布让显卡的一个重要参数——TGP成了玩家讨论的热点,它代表着显卡的全部功耗,即GPU、显存、供电单元等卡上所有元件在全速运行时的耗电总量。这一参数在新一代显卡中的“飙升”就是它引起关注的原因,前一代的RTX 2080 Ti FE(Founder Edition)的功耗達到260W,需要搭配650W电源时就已经让人惊叹不已(图1),英伟达新一代的RTX 3080/3090更
期刊
PCIe即PCI-Express,它是一种诞生于2003年的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拥有高速串行、点对点双通道、高带宽传输等突出特点,并一路从PCIe 1.0迭代到了PCIe 5.0。  PCIe总线可以分配1~16个通道,通道越多带宽越大。以单个通道的速率为例,PCIe 1.0、PCIe 2.0、PCIe 3.0、PCIe 4.0和PCIe 5.0分别为2.5Gb/s、5.0Gb/s、8G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