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美术课堂上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作品欣赏中领略作者的创作情操,在创作中如何通过作品体现自己的情感、品德,让别人了解自己。所以,强化德育不是一句口号,更要身兼力行。
[关键词]作品欣赏;作品创作;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120-01
职业高中是培养祖国未来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职业高中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德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事职业教育二十余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大多数职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综合素质低,这代表是县级职业教育的现状。要想培养一个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加强德育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美术教育。
一、在美术样品欣赏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样品欣赏是职高学生在美术课中接受美术知识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只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在欣赏作品教学中既要分析了解画家生活的时代、经历、画家的作画风格和流派,更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作品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比如,在欣赏佛教壁画作品《萨埵太子以身饲虎》时,让学生感到萨埵太子不惜舍身救虎,敢于奉献的精神教育;欣赏南宋画家李唐的《采薇图》时教师通过作品中叔齐·伯夷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不作周的降民的气节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欣赏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画家对关心下层人民的疾苦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欣赏雕塑和建筑作品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美,使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通过了解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珍贵艺术品的行径,让学生增强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其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决心。
二、在学习美术技法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其一,教师要将一丝不苟、爱岗敬业、耐心细致的品性言传身教地通过绘画写生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我在给学生做静物色彩写生示范时,首先把所需的绘画工具、材料摆放整齐,然后对所描绘的静物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各个静物的前后、左右、明度、色相、透视等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比例、所占空间的大小等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构图,用单色轻轻勾画物体的外形,从后到前、从上到下,由里至外铺出大的黑、白、灰色调,再把黑、白、灰色调深入地表现为五色调关系。这样的绘画过程生动地再现了物体形象,看着逼真的静物使每个学生惊讶不已,受益匪浅。
其二,教师要将合作精神、互利共赢、相互幫助、乐于奉献、共同奋进的思想通过手工制作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一次手工课上,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小制作,唯有两个学生在那里坐着闷闷不乐。我了解询问了他们原因,原来一个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没买到彩笔,另一个学生说在上学的路上丢了剪刀,没法完成手工制作。我笑着对他们说没关系,你们可以坐在一起互相用对方的工具来完成。在下课的时候,我看到他俩拿着自己的小制作都开心地笑了。
其三,教师要把工作中井井有条、循序渐进、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整理绘画工具等步骤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时接受交通法规,文明礼貌,保护环境的教育。如在画水粉画准备下课时,我就要求学生把水粉笔清洗干净,按大小号放回原位。把在作画时洒到地板上的脏水用拖布清理干净,盖好调色盒,避免颜色晾干,把洗笔桶脏水倒到污水处才可下课。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时,接受交通法规、文明出行,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农民农作物的教育。
三、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感,愉悦和净化人的心灵,同时还可以激人奋进;而粗制滥造的美术作品会使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可见,培养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养成追求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良好行为品质,对于其未来成长为国家栋梁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作品创作的内容需要收集大量素材,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感悟人生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同时还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磨练坚强的意志。其次在确定作品创作中反映的主体时,如教师可让学生画出冬季雾霾天气十分严重的情况,揭露当前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一主题思想,同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还可以反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陋习,如打架斗殴、欺行霸市等给家庭或社会带来的危害,让学生自觉形成尊老爱幼、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
总而言之,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是发展变化的,观念是不断更新的,在美术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同时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教师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责任编辑 斯 陌)
[关键词]作品欣赏;作品创作;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120-01
职业高中是培养祖国未来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职业高中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德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事职业教育二十余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大多数职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综合素质低,这代表是县级职业教育的现状。要想培养一个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加强德育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美术教育。
一、在美术样品欣赏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样品欣赏是职高学生在美术课中接受美术知识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只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在欣赏作品教学中既要分析了解画家生活的时代、经历、画家的作画风格和流派,更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作品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比如,在欣赏佛教壁画作品《萨埵太子以身饲虎》时,让学生感到萨埵太子不惜舍身救虎,敢于奉献的精神教育;欣赏南宋画家李唐的《采薇图》时教师通过作品中叔齐·伯夷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不作周的降民的气节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欣赏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画家对关心下层人民的疾苦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欣赏雕塑和建筑作品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美,使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通过了解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珍贵艺术品的行径,让学生增强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其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决心。
二、在学习美术技法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其一,教师要将一丝不苟、爱岗敬业、耐心细致的品性言传身教地通过绘画写生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我在给学生做静物色彩写生示范时,首先把所需的绘画工具、材料摆放整齐,然后对所描绘的静物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各个静物的前后、左右、明度、色相、透视等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比例、所占空间的大小等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构图,用单色轻轻勾画物体的外形,从后到前、从上到下,由里至外铺出大的黑、白、灰色调,再把黑、白、灰色调深入地表现为五色调关系。这样的绘画过程生动地再现了物体形象,看着逼真的静物使每个学生惊讶不已,受益匪浅。
其二,教师要将合作精神、互利共赢、相互幫助、乐于奉献、共同奋进的思想通过手工制作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一次手工课上,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小制作,唯有两个学生在那里坐着闷闷不乐。我了解询问了他们原因,原来一个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没买到彩笔,另一个学生说在上学的路上丢了剪刀,没法完成手工制作。我笑着对他们说没关系,你们可以坐在一起互相用对方的工具来完成。在下课的时候,我看到他俩拿着自己的小制作都开心地笑了。
其三,教师要把工作中井井有条、循序渐进、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整理绘画工具等步骤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时接受交通法规,文明礼貌,保护环境的教育。如在画水粉画准备下课时,我就要求学生把水粉笔清洗干净,按大小号放回原位。把在作画时洒到地板上的脏水用拖布清理干净,盖好调色盒,避免颜色晾干,把洗笔桶脏水倒到污水处才可下课。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时,接受交通法规、文明出行,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农民农作物的教育。
三、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感,愉悦和净化人的心灵,同时还可以激人奋进;而粗制滥造的美术作品会使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可见,培养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养成追求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良好行为品质,对于其未来成长为国家栋梁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作品创作的内容需要收集大量素材,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感悟人生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同时还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磨练坚强的意志。其次在确定作品创作中反映的主体时,如教师可让学生画出冬季雾霾天气十分严重的情况,揭露当前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一主题思想,同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还可以反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陋习,如打架斗殴、欺行霸市等给家庭或社会带来的危害,让学生自觉形成尊老爱幼、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
总而言之,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是发展变化的,观念是不断更新的,在美术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同时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教师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