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错误的阅读——《艺术的去人性化》读书笔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ra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批评史经典之作《艺术的去人性化》是奥尔特加·伊·加赛特写于1925年的,当时处于盛现代主义时期
  初见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作者,只是好奇这个外国人所说的艺术的人性化是什么,就急匆匆从图书馆借走。甚至连作者简介都没看,更别提长长的序,直接預设当代语境开始读正文。
  几句之后发觉不对劲。首先是对“新艺术”这种含糊其辞概念的疑问,开始还在推断作者所指“新艺术”大概是古典主义之后的艺术,现代、后现代、当代的总称,写来比较方便。然而越看越不对,越来越形而上的趋势,简直要开始批判现实主义。且作者对于现实主义无法忍受般地“偏执”批判又好像是一个认真的人被对立派践踏过一样地回击。实在奇怪,忽然觉醒!作者不会是上上世纪人吧!一看作者简介……真是为自己的冲动感到无语。遂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实在不想让长而堂皇枯燥的序打破新书到手的冲动,读前请至少推断一下作者的写作年月。
  好玩之处在于这一次错误的阅读预设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本应顺理成章地与作者站在同时代共同感叹,却带上了90年后的艺术背景与视角去和当时的反叛先锋对话辩论。有些观点至今仍然适用,而有些变迁则让人体验到艺术的生生不息。
  体验是轻松的,但在奥尔特加写作的年月里,写这些是多么严肃合理且真挚!就像谈到精英与大众思想永远不可能人人平等的时候,他重任在身似的写道:“如果这个问题在政治领域提出,它能激起莫大的骚动,所以,也许现在还不是大加宣扬的好时机。”
  我的感动在于艺术的力量,“新艺术”首先直观地将社会劈成两半:小众与大众。接受新艺术的那部分人即小众,小众不一定就是精英,但他们是与众不同的。比如当超现实主义者力求将内部与外部的“真实”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场域时,停留在追捧描摹还原真实世界手艺的观众,自然是毫不理解。在现代主义时期,新艺术的出现,使得这两类人的交往更有秩序。新艺术划分出了不同的社会人群。
  除了物质的划分,艺术在精神上给了大家这样一个分流途径。时至今日,艺术仍然有这样的能力。尤其是当今艺术的内涵,不仅要求看懂作品的观众有艺术知识背景,还需对艺术以外的学科有所了解,并最终落到艺术表达上。女性艺术家朱迪·芝加哥作品《晚宴》,主题直指女性主义,如若不了解女性主义的话题,如何在象征意味浓重的作品前重新思考。
  艺术的另一个力量在于带观众逃离现实生活,艺术一直有这个能力,我们已经面对无趣的现实太久,真实世界让人失去期待,翻来覆去不过做些自欺欺人的改动,心灵仍在现世中哀叹。如何冲出真实世界?艺术提供了这种可能性。我们可进入艺术在真实世界中创造的虚幻世界,梦游于潋滟的海平面,昏暗的蜃景。在其中,我们不再需要现实的经验。
  奥尔特加处在现代主义时期并不能看到未来的艺术走向,只能凭借着从前的艺术为新艺术的存在做各种阐释。他是那么排斥傳统艺术,但他是理智的,同样在提问自己:“除开迄今为止的艺术传统与作品,艺术还剩下些什么呢?如此宽泛的抨击旧艺术就相当于反对艺术本身。难道就像修行多年的和尚有的“信仰危机”,即他对于自己尊奉的清规戒律、对于曾主宰他生活的准则本身的反感吗?”
  反传统当然不是这样没来由的。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中萌发,对传统艺术永远服从,灵感便消亡于传统艺术的框架中,艺术如何发展?新艺术注定要在旧艺术中新生,就像后现代艺术之后,永远会有新的艺术产生。
  将近一个世纪之后读这篇著作,我对奥尔特加精神的敬仰大于对艺术的反思。在新艺术刚萌芽之时,他能够跳出传统艺术,全面地认识新艺术。不论处于艺术的哪一个阶段,我们都要永远保持警惕,永远反驳反思自己,就像作者所说:“我们最根深蒂固、最坚定的信念往往是最不可靠的。这些信念限制着我们,约束着我们,令我们难得自由。”这是他的精神,也是艺术永恒的反叛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在國家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为了培养适应设计服务产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可以从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入手,将校企合作融入毕业设计的各环节,从毕业设计教学的主体到氛围的营造,全方位彰显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毕业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学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承担国民基础教育的幼儿园,其文化构建意义更是深远。对幼儿园而言,文化是灵魂,是保持其自身特色,产生持续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对儿童而言,童年所受的文化印迹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积极适宜的文化能帮助幼儿从小播下幸福的种子,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空间和高度。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构建;整合创生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
期刊
【摘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是推动文化软实力和加强经济硬实力的方略之一。本文对新型文化业态概念、类别及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提供有限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新型文化业态;盈利模式  2006年颁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产业
期刊
【摘要】:文中分别从体裁形式、受众对象、传播形态、核心精神以及体裁内容等方面多角度入手对唐宋变革视野中文学艺术的转型进行了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唐宋变革对文学艺术转型的影响,以加强人们对唐宋变革视野中文学艺术转型的了解。  【关键词】:唐宋变革视野;文学艺术;转型  能够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王朝文化政策、时代的变迁等都对文化领域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是要分析唐宋变革中的文学艺术转型,
期刊
【摘要】:近年来,动画不仅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也逐渐受到成年人的青睐。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逐渐发展,融合传统文化的元素,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既顺应了动漫产业的发展要求,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体来说,推动我国动漫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我国动漫产业低迷的现状,实现我国动画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动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进
期刊
初冬,不如金秋的层林尽染,不如盛夏的热情似火,不如阳春的鸟语花香,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它让我想到温暖的阳光,想到明亮的笑容和蓬勃的青春。  冬天代表着一种生命体验的需要,代表生命在艰难的日子对信念的固守。其实,只有在经历了枯与荣炎与凉之后,才会呈现绝美的韵致。眼前的初冬,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番诗情。使人去深思,而不再轻浮。是的,在这个粉妆玉砌的季节里,虽然没有四处飘溢的稻花香
期刊
近年来武汉市逢大雨就涝的现象越来越多,在武汉建设海绵城市背景下,雨水花园能实现减少雨水径流,净化初雨污染,延缓水流高峰时间,同时将雨水盛起来,既降低峰值流量,又能改善城市水环境,其普及和推广有重要的意义。居住小区是城市重要细胞,根据《武汉市住宅与房地产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达35平方米,居住区景观中的雨水花园建设对整个城市的海绵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在大力地加强法治社会的建设,这一点从“四个全面”中可以体现,强调要为战略布局提供法治保障。当代法治建设应当包含立法、司法、执法与守法四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加强。立法是法治的前提,法学研究与立法的进步,能够推动社会公正公平和文明的进步。因而,立法与法学要结合时代要求和国家法治建设实际,承担法治建设的使命。  【关键词】:法治社会;立法与法学;使命  十八大之后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强调社
期刊
【摘要】:近年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了社会公众关注热点,但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滞后不前,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的保证农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均衡人们的收入水平,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因此,必须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保证管理制度与法律体系能够相互协调,保证社保的正常资金来源,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
期刊
【摘要】:“悲剧”这一美学概念最早由西方介绍到中国并被运用于文学研究,是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开始的。王国维在大量吸收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并对其进行继承和改造,形成新的悲剧美学思想。主要从人生痛苦本质的描绘、无用之用的审美观、彻头彻尾的悲剧三方面分析《〈红楼梦〉评论》中的王国维悲剧美学思想。  【关键词】:王国维;悲剧;美学思想  一、人生痛苦本质的描绘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