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在武汉市居住区景观中的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武汉市逢大雨就涝的现象越来越多,在武汉建设海绵城市背景下,雨水花园能实现减少雨水径流,净化初雨污染,延缓水流高峰时间,同时将雨水盛起来,既降低峰值流量,又能改善城市水环境,其普及和推广有重要的意义。居住小区是城市重要细胞,根据《武汉市住宅与房地产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达35平方米,居住区景观中的雨水花园建设对整个城市的海绵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雨水花园的功能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二 雨水花园在武汉市居住区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武汉历史年平均雨量为1316毫米,2016年6月以来武汉累计降水量达到932.6毫米,从6月30日20时开始至7月6日16时,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记录的本轮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80毫米。简单计算可以看出,,这次短短7天不到的时间即降下了全年占比44%的雨量。按照平常的降雨量,武汉部分地区也会出现渍水的情况,而此次的特大暴雨更使得武汉的排水系统再次被人诟病。
  其实武汉在提出建设海绵城市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改建扩建很多地方的渍水情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比如友谊大道、头道街、小东门等这些在以往都是渍水的重灾区,今年都经受了考验,虽然有的地段逢暴雨必涝、逢涝必堵的问题仍然存在,但排水的工程依然要持续跟进。除了大面积的市政工程,居住区的排水整改也是重点,当这些作为城市细胞的居住区排水得到了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
  按照武汉市的年降雨量,对雨水的利用非常必要,对于居住区来说,可充分利用雨水花园与屋顶、道路、硬质铺装等,实现立体的居住区海绵模式。
  三 国内外居住区雨水花园案例
  目前国内多个城市有尝试,已经初见成效。北京朝阳区,利用社区的湿塘,雨水可以直接被“吸入”,湿塘利用植物自然净化,减少了雨水污染带来的水体环境的污染,通过雨水利用还能够补充地下水水体,湿塘的水要是满溢出来了,可以把溢流的水存储到雨水调蓄池,调蓄池里的水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补充回用给湿塘,大大改善雨水的排放问题。
  法国里昂市中心的中央社区里特意留出了一个容量为870立方米的储水池。雨天时,社区公园周边建筑上流下的雨水会被引水渠集中引入这个储水池内。储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以辅助净化。随后,经过净化后的水被重新引入到城市绿化区中灌溉植被。韩国首尔市选定几个生活小区进行水循环改造,包括铺设透水地砖、建造雨水花坛、设置雨水收储设施,通过回收雨水和废水再利用等方式,该小区的灌溉用水完全来自于雨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
  四 雨水花园在武汉市居住区景观中使用的特点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过滤雨水净化水质,补给地下水,对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城市景观都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具有生态性、参与性、艺术性的特点。
  生态性主要指1.雨水花园通过短暂的滞留,延长了雨水的渗透时间和渗透量,补充了地下水,降低了雨水径流的流量,减小了城市管道的排水压力。2.雨水花园通过土壤的渗透作用、植物吸收作用,去除了雨水中的一部分污染物,渗透的过程也是净化的过程植植物在抑制扬尘、吸附尘埃、降低噪音、保持空气氧平衡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雨水花园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减少了城市中混凝土与石头的使用,增加了土壤的比率。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在光合作用中能将地面的净辐射转变成化学能,减少增加环境温度的热量,从而降低局部环境温度,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4.雨水经过渗透过滤后,经管道流入楼下的雨水桶或地下的蓄水池,用于小区灌溉植物、洗路洗车等,能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约小区用水成本。
  参与性是居住区雨水花园重要的特点,社区可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比如通过创建节水小报、或者微信公众平台普及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组织参观优秀的案例,走进居民家中,是他们看到雨水花园的可行性,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鼓励居民可以开发自己家的阳台、露台和楼顶,通过种植植物或种植瓜果蔬菜,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利用雨水搜集装置储存雨水,同时也能节约浇水的费用。另外雨水桶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据测算,建筑房屋大概占城市下垫面的30%左右,如果居民都愿意将接收屋顶花园渗水的雨水桶摆在自家楼下,对于减少径流排放的效果就很明显。
  艺术性是雨水花园容易忽略,但不可缺失的。雨水花园作为一种景观形式,在具有实际的作用外,也应当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创造优美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要综合考虑植物的体量、花期、质感等,也可结合景观建筑和座椅、围栏、景灯等设施,丰富雨水花园的景观层次,增加景观的趣味性。
  五 雨水花园在武汉市居住区景观中的运用方法
  武汉构建居住区雨水花园要从选址、土壤、结构、植物四个方面进行考量,在居住区的入口、广场、公园、停车场、屋顶等区域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的方式减少雨水的径流量,场所不同,雨水花園的应用方式也会有不同。
  入口处由于人流和车流相对集中,且路面污染较大,既需要有迅速排水的系统,同时要注意过滤。车行道雨水可通过一系列排水沟和管道转移到雨水花园中,由绿地净化过滤,一部分水渗入地下,雨量大时,多余的雨水则由管道进入集水池,雨水收集到一起用于小区绿化浇灌。盲道、步行道换成透水砖,建设蓄水模块,进行雨水收集。
  广场的面积较大,可通过渗透性强的铺装来实现排水,透水铺装率不能小于70%,硬质铺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应配建调蓄池、景观水体等雨水调蓄设施,并通过绿化种植和雨水池塘,增強场地对水源的涵养能力。
  公园则可以通过设置微型湿地或雨水收集池的形式缓解强降水,同时湿地和雨水收集池也具有净化雨水的作用。
  停车场的铺装一方面可以使用植草砖,通过与吸水性强的植物结合,雨水可沿砖块直接渗入地下,多余的水可以通过管道集中到大型的蓄水池中。
  屋顶通过屋顶花园和雨水收集装置净化雨水。一般来讲,屋顶的雨水相对污染物较少,更容易被利用,现在居住区的屋顶设置有雨落管可将雨水收集引入建筑旁的滤水池,这些水可引至周围的绿化带,通过多管齐下,居住区的雨水花园不仅效率高,同时也具有景观的多样性。
  结语:
  雨水花园作为武汉市构建海绵城市的重要一环,是一种分散式的雨洪控制与利用措施,通过改善雨水外排,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有助于防内涝缓缺水。落实居住区雨水花园景观的建设和改造能对整个城市的水资源、地下水系统、气候调节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相信随着政府的提倡和民众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小区将雨水收集利用纳入到小区居民的生活中,居住区雨水花园的建设将遍地开花,最终实现武汉海绵城市的建设。
其他文献
【摘要】:人们在关注一个产品的时候,界面作为信息传达的一种直观地表示方式,能够直接的向人们传达信息以及情感,因此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人们逐渐的对界面的设计变得更加的关注,如对于手机的界面的设计等。良好的界面设计应该能够使得人与产品之间具有交互的作用,人与机器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沟通从而实现良好的信息交流,而交互动画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于界面设计的过程的交互动画的应用进行了研
期刊
【摘要】:目前,房地产企业在经营建设过程中所能够获得的效益在不断降低,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将如何保障效益收入作为经营的主要内容。这种形势之下,房地产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迫切。合约规划在房地产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更好提高成本整体管理水平,确保项目预期收益。而本文以有近二十年开发经验的久隆集团为例展开分析。  【关键词】:成本管理;合约规划;成本控制  前言  房地产
期刊
【摘要】:所谓五感,指的就是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以及嗅觉,人们能够通过这些感受来感知这个世界。在艺术设计中,视觉是主要的感受,设计师通过视觉进行相关的设计,同时其他的感受作为辅助能够帮助设计师加强设计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方式也逐渐的发生了改变,虽然视觉仍然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但是与其他的感觉相互交融来进行艺术的设计是设计的趋势所在,因此本文主要对于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的“
期刊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向土木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加固设计原因,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加固设计以及土木工程建设中地基加固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地基加固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需要大量的建筑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群,土木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土木工程建设的整体结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期刊
【摘要】:在國家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为了培养适应设计服务产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可以从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入手,将校企合作融入毕业设计的各环节,从毕业设计教学的主体到氛围的营造,全方位彰显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毕业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学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承担国民基础教育的幼儿园,其文化构建意义更是深远。对幼儿园而言,文化是灵魂,是保持其自身特色,产生持续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对儿童而言,童年所受的文化印迹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积极适宜的文化能帮助幼儿从小播下幸福的种子,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空间和高度。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构建;整合创生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
期刊
【摘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是推动文化软实力和加强经济硬实力的方略之一。本文对新型文化业态概念、类别及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提供有限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新型文化业态;盈利模式  2006年颁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产业
期刊
【摘要】:文中分别从体裁形式、受众对象、传播形态、核心精神以及体裁内容等方面多角度入手对唐宋变革视野中文学艺术的转型进行了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唐宋变革对文学艺术转型的影响,以加强人们对唐宋变革视野中文学艺术转型的了解。  【关键词】:唐宋变革视野;文学艺术;转型  能够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王朝文化政策、时代的变迁等都对文化领域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是要分析唐宋变革中的文学艺术转型,
期刊
【摘要】:近年来,动画不仅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也逐渐受到成年人的青睐。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逐渐发展,融合传统文化的元素,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既顺应了动漫产业的发展要求,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体来说,推动我国动漫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我国动漫产业低迷的现状,实现我国动画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动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进
期刊
初冬,不如金秋的层林尽染,不如盛夏的热情似火,不如阳春的鸟语花香,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它让我想到温暖的阳光,想到明亮的笑容和蓬勃的青春。  冬天代表着一种生命体验的需要,代表生命在艰难的日子对信念的固守。其实,只有在经历了枯与荣炎与凉之后,才会呈现绝美的韵致。眼前的初冬,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番诗情。使人去深思,而不再轻浮。是的,在这个粉妆玉砌的季节里,虽然没有四处飘溢的稻花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