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政策演进中的教师主体责任变迁

来源 :教育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zq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政策不断演进.一线教师是落实“减负”的重要执行主体,在政策演变的不同时期,教师承担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缓解学生升学压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推动教育综合治理、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等责任,责任焦点从“学生”走向“课改”、从“体制”走向“体系”.“减负”政策演进和责任变迁启示我们:落地落实落细“减负”政策,要切实提高教师政治站位,促进教师增强政策认同感,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用优质教学为减负赋能.
其他文献
STEAM教育聚焦“科学与工程实践”,是基于社会发展、由探究向实践转变、重视学习进阶等理念的恰当融合.工程实践AIPCI模式包括提问、想象、规划、创造和改进等阶段,对培养学生科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构建国际体育话语传播体系对于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基于话语权理论与新闻舆论观视角,从传播者、接受者、话语内容、话语平台、传播方式和反馈机制6个方面分析我国国际体育话语传播与影响力提升策略,以提升我国国际体育话语对外传播能力.研究结论:(1)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增强话语公信力;(2)拓展国际体育传媒渠道,提升话语传播力;(3)构建国际体育对话平台,增强话语引导力;(4)增强体育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话语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的整体架构,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考查目的,提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四个维度的考查内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等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创造性树立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高考命题理论和具体方法论.根据文本特点,新课程语文高考命题涵盖了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言文类、古诗词类、情境默写类、语言综合运用类和作文类等八大板块不同类型的试题,通过多元化命题路径,全面考查“语文必备知识”,落实学生的语言建
期刊
古诗教学需要有群文阅读.通过群文的方式整合初中教材中的边塞诗,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展现思维发展的层级性、灵动性、深刻性、全局性,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增加思维深度,引导学生发现多视角思维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思维中和共读共议中学会多种思维方式,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审美品位.
通过项目式学习促学科实践活动内容有效实施,学习内容要结合生活的真实问题和课程资源,学习目标要指向学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学生要体验成为应对挑战的真实协作者,学习成果要体现项目学习的多元价值.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运用时间轴管理,确保学习进程管理系统化;利用项目墙展示,促使智慧共享和优化改进;构建家校共同体,助力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重视成果公开展示,促进项目学习复盘反思与改进.
积件式写作是基于系统论,借鉴装配式建筑原理形成的科研写作模式,由积件式写作操作系统和积件式写作资源库两个子系统构成,能有效帮助一线教师做好教学经验的梳理和表达,进而提升教学实践智慧,实现专业成长.
新时代社会发展急剧变化,教育既有新内涵更有新使命.近年来,传统名校宜宾市第八中学,在经历两校整合、新校区启用、借校帮扶和恢复高中办学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挑战中,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践行理念引领、制度创新、创生整合、内涵提升策略,开启了学校教育高质量创生发展新路.
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德育“156”一体化育人模式即是围绕一个中心任务,做实五项内容,拓宽六条途径,创建出德育一体化建设系统的实体,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德育“156”一体化育人模式并非是学校德育在某一方面的特色和亮点,而是培育学校整体特色亮点的摇篮和母体,是凸显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操作系统.
为了培养小学生劳动素养,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和合”办学核心理念,构建与实施小学“我爱劳动”课程,通过“课程目标重塑、课程资源重构、教学样态创生、教学空间再造、教学评价激励”,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提升劳动技能,感悟劳动之美,改变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有温度、会学习、能创新”的未来型人才,真正落实立德树人.
为了研究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对我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的指导意义及具体运用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布迪厄的知识底色入手,就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及其他对体育实践的核心理路予以系统回顾与述评,并对其理路在国内的运用进行剖析与反思.研究结论表明:布迪厄在其社会学视野下,回答了体育实践研究的逻辑起点、历时性与共同性、价值关系以及体育实践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同时,也界定性地提出了“体育场域”、“惯习”、“身体资本”、“区隔”等概念性工具.进而建构了一套相对成体系的体育实践研究理路,为体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