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宁波抗英诗史

来源 :宁波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yfei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鸦片战争”时期,由于清政府的庸弱无能,经不起主和派的危言耸听,轻率地罢免了主战派代表林则徐、邓廷桢等爱国重臣。庿谟失算,以致舟山沦陷,宁波亦相继失守。在这一段时间内,清廷也曾调集各地援军,派遣钦差、将军、参赞等大员,驰赴前线,冀图规复。无如这批大员,都是纨绔膏粱子弟,不谙韬略。事权不统一,尔虞我诈,勇于制造矛盾,妨功害能。一闻虚惊,便自动溃散。扬威将军固然是声威扫地,参赞文蔚烟瘾严重,要想跑逃也无力支撑。派遣这批“脓包”,责令恢复失地,怎不一败涂地。但偏裨将领,边徼
其他文献
歌德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有充裕的时间。”此话值得深思。现代职场上压力重重:忙着赶任务、急于处理纷至沓来的邮件,一似乎有做不完的事情。为了生存和事业有成,我们要拼命
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趣”观察  1. 由汉字起源入手,趣观察。中国文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很多汉字都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一系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知汉字的演变,从而爱上中国的汉字,在书写中更能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月”字时:我在课堂 上先出示了“月”的的甲骨
语文课堂上如何体现出语文的“语文味”,如何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语文的本色,真正做到教有所长,学有所得?那就让“读”走进课堂,让“读”成为课堂的主线,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做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一、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朗读上也是一样的,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想读课文的冲动,我们要紧紧抓着这个突破口。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初读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小男孩要捡起一条
教师有必要放手让学生修改习作,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修改习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真正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 的境地。  一、重视引导,激发兴趣  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敬慕之情,就会被
本文阐述了孔子的一些基本伦理道德观念,并联系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提出了如何吸收孔子伦理道德思想中精华部分,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今所用的一些
毓正教育,即“正身、正行、正学、正心、正德、正气”。其中,“正身、正行、正学”,是指要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端正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正心、正德、正气”是从人格品质层面来讲的,即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正心”、一种“正德”、一股“正气”。实施毓正教育,大大地改善了学生的习惯与品性,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  在学校“毓正”理念的指引下,许多教师也在积极思考自己的育人目标、班级建设规划。结合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历史机遇,使中间党派和自由主义者的民主建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力图将其社会理想付诸现实的政治实践。政治会议、联合政府、国民大会三大政治问题,是中间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十个核心课程内容中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为此,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并成为教学研究实践的重要课题,被广泛开展研究实践。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一基本任务?笔者认为,营造和谐民主课堂,重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重视归纳概括
整治假冒伪劣商品的对策研究江西省体改委邮编:330046朱国荣,肖岗,饶江红,朱云当前社会上呼唤的“打假”一语,是泛指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在商品市场上侵犯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或
闵一得是中国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融儒释道于一体,创建了自成一体的修炼理论和修炼实践,在该理论中,“真一、真元”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为了达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