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91天留下的那些细节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a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只存在短短91天,但从此却让所有中国人对人权、民主、法治理念与共和制度有了真切的感知。南京也因此成为辛亥百年不可或缺的地标性城市
  
  9月15日的中山陵,比平时还要热闹。电影《辛亥革命》剧组选择在电影首映前往中山陵拜谒,演员赵文瑄、孙淳、胡歌、余少群等人,在导演张黎的带领下来到中山陵拜祭。他们穿过孙中山手书的“博爱”牌坊,登越392级台阶,走过“天下为公”陵门和碑亭,上达祭堂。
  中山陵自建成起,就成为各种仪式的所在地,而孙中山最终安葬于此,这一选择也与二十世纪初中国历史的进程紧密相连。
  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后,与胡汉民前往紫金山打猎登上南麓,面对一片江南春色,孙中山环顾四周,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杯土,以安置躯壳耳。”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弥留之际又嘱汪精卫“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正像孙中山所看重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果实。而辛亥带给南京这座城市的“荣耀”,也绝非仅仅存在91天的临时政府。若是再将时光向后推,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这座城市便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1929年的《首都计划》,更是聘请美国建筑师莫菲和古力治设计,以华盛顿为母本,要把南京建设成“农村化、艺术化、科学化的新型城市”。
  因此,无论南京之于辛亥,或是辛亥之于南京,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点。
  
  民国首都的历史遗韵
  辛亥百年之际,南京自然免不了大大小小的纪念活动。
  9月24日,一场纪念辛亥革命的大型音乐会在中山陵音乐台举行,这也是为期两个月的“《百年辛亥,魅力南京》2011南京金秋旅游节”的开幕演出。中山陵音乐台是民国建筑的经典之作,作家叶兆言在小说《1937年的爱情》中曾这样形容它:对于南京人来说,由十二块扇形的小草坪组成的可容三千名观众的音乐台,是中山陵风景区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它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家关颂声和杨廷宝共同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低洼地形,整个会场看上去就好像一把打开了一半的绿颜色的大折扇,有着非常良好的回音效果。
  善于把握南京人性格的叶兆言在《南京人》一书中称,南京城的三大机遇应该是东吴、明朝、民国。东吴政权奠定了南京城的初步规模;朱元璋用高高的城墙,把这座城市固定了下来,使南京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砖城。民国则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现代化的活力。当1949年解放之时,南京基本是一个现代的城市。
  这一论述得到了诸多南京官员的认同。南京市副市长陈刚读过《南京人》,他认为,身处南京这座洋溢着厚重历史气息与生活意味的城市,见得最多的,还属民国遗产。毕竟,民国离我们最近,六朝和明清的古建筑,多是木结构,年代久远,很可能在这样那样的灾难中毁于一旦。
  散落在南京各处的1000多处精美的民国建筑物,串起的是一部凝固的中国近代史。
  据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副局长金卫东介绍,在南京市大大小小的民国遗迹中,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不过从今年开始,规划局、旅游局、市建委等相关部门将重点梳理100个景点。“有些民国建筑,可能在个人手里,有些可能是部队、机关的办公地,若是可以置换出来的,便因物制宜。”
  在金卫东看来,南京汤山旅游区便把“民国牌”打得很好。汤山自南北朝就发现了温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很多要员在此休闲,蒋介石汤山温泉别墅就是汤山一大景点。当年因宋美龄常来,还专门修了南京到汤山的柏油马路。当初南京汤山城区规划便将建筑整体风貌定位于“民国”建筑风格。“世博会期间,每天五个以上观光大巴,从上海直接开往汤山。汤山成了南京重要的旅游增长点。”金卫东说。
  与之类似的还有 “南京1912”餐饮酒吧街。“1912”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组成,其中5幢是原有老建筑。“我们把老房子修旧如旧,已经毁坏的复检,以保持民国风格。” 但是叫什么名字却让金卫东他们犯了难。有人说,模仿上海新天地叫南京新天地,有人建议,叫共和广场、三民广场、民国广场。后来有人说,不如叫“南京1912”。“尽管不像地名,但是很有味道,一个名字便能引出故事。”
  在金卫东看来,利用现有民国资源发展旅游业时,或可借鉴“南京1912”的模式。但民国建筑集中的颐和路“公馆区”,其改造并不容易。“公馆区”以颐和路为中心,江苏路、宁夏路、宁海路、西康路、北京西路等十多条道路纵横交错,区内建有各式“花园洋房”近400处,平均每户用房面积达400平方米以上。“很多时候,我们要从旅游角度提出方案,给文物部门看。有时候还牵扯到所有权问题。”金卫东说。
  与中山陵相邻的美龄宫就曾因权属问题陷入窘境。美龄宫兴建时,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官邸,后改为中山陵谒陵时高级官员的休息室,原属中山陵管理局管辖。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90年代被划归位于市中心的金陵饭店。美龄宫不归中山陵管,所以许多旅游团队来,陵园管理部门也就不把美龄宫列入游览项目中,而因为缺少客源,美龄宫门票收入无法支撑日常管理开支。后经多方呼吁,美龄宫才“回了娘家”。
  即便有各种问题,南京市政府对民国建筑的整理、修缮、保护工作,仍在逐步推进。重点之一,便是中山大道周边建筑。中山大道周围,有诸多国民党重要部门遗址。位于中山东路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便是原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辛亥百年,让第二历史档案馆热闹起来。馆内刚刚又发现了一批有关南京临时政府的重要档案,包括孙中山颁布的各级将校应严加约束兵士的临时大总统令、孙中山颁布用人之际务须慎重铨选人员,非有特别缘故不能兼职的临时大总统令等重要文件。
  
  民主政府的现代雏形
  因辛亥百年而热闹起来的,还有总统府。
  总统府如今已成为南京“民国旅游”的王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在此之前,总统府已作为明汉王府、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天王府……见证了600多年风雨。
  承载太多历史的总统府2002年待开放的时候,挂什么牌子成了一个问题。“总统府”三字,是1948年蒋介石当选总统后匆匆挂上的,换下了原来“国民政府”四个字,解放以后被摘了下来。开放之初,工作人员把复制的“总统府”三个大字挂上了门额,为了预防变故,这三个字是用泡沫做成的。挂上后反响特别好,金属制的“总统府”烫金大字才挂上门额。
  关于总统府的故事还有很多。传说当年一个80多岁的扬州盐商来到总统府拜见孙中山。孙中山问老人来此何事。老人说:“看民国的大总统什么模样。”孙中山笑说:“和大家一样,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国民服务的。”老人又问:“那离职后呢?”孙中山说:“离职后和百姓一样啊!”老人满意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这一故事真实与否待考,而关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种种“民主细节”则历久弥新。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大陆第一位民国史博士李继锋认为,在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是谁给孙中山授大总统印,涉及到“主权在民”这一共和真谛。“是由袁希洛代表人民把总统的印授予孙中山。另外,由景耀月代表都督府在孙中山就职时发表讲话。他一个方面赞美孙中山,同时也警告他作为大总统‘毋违宪法,毋拂舆意,毋任威福,毋崇专断,毋昵非德,毋任非才,’不要独断、不要懈怠。” 李继锋认为,景耀月之所以能如此“高调”,在于他是代表人民、代表主权的所有者。
  在李继锋看来,从南京临时政府搭建之初,与之类似的“民主细节”比比皆是。比如1911年12月29日在原江苏省咨议局举行的那场民国肇基之选。来自17个省的40多位代表,选出新国家的最高管理者,这是中国首次尝试用选票来选出国家元首。
  如果选举更多是体现民主,下面这起“民国第一大案”则体现的是法治理念。1912年3月,时任司法总长的伍廷芳与上海沪军都督陈其美卷入了一场争论,相持不下。两人争论的焦点是,有关一个叫做姚荣泽的人的生死。
  姚荣泽是清末江苏山阳县县令。武昌起义后,他假意投奔革命,却杀害了两名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听说后,誓为革命同志报仇。他发电给孙中山,要求将姚押送到沪受审,孙中山表示同意。陈其美在沪军都督府内成立了一个临时法庭,准备将姚荣泽“就地正法”。没料到他的做法,却受到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伍廷芳的强烈反对。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虽然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还不健全,但是伍廷芳要求审讯中除允许律师辩护外,还使用陪审员。最终,“民国第一大案”在1912年3月23日开庭。3月31日,法庭判处姚荣泽死刑,三个星期内执行。然而,案件最后却因几个陪审员,以及袁世凯要求对姚荣泽缓刑,结果没有立即执行死刑。从司法程序的制度化来看,“民国第一大案”是古老中国迈向现代司法的第一次示范。
  与司法及立法制度、民主有关的,还有“南京临时参议院弹劾案风波”。南京临时参议院1912年2月28日向孙中山提出了一件弹劾案,弹劾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吕志伊。此前,南京临时参议院鄂籍参议员刘成禺在参议院的一次会议上口误,将清朝称为“本朝如何”。此事被吕志伊得知后,指控刘成禺 “若果为民国之参议员,尚何本朝之有。” 然而,吕志伊的指控却让参议院非常恼火。在参议院看来,议员在议会里讲话,是自由的,是不承担法律责任的。而司法部次长因议员之口误指控他人,才是违法的。因此,参议院要求弹劾吕志伊。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只存在短短91天,但却确立了中国人对人权、民主、法治理念与共和制度的感知。” 李继锋教授如此评价。
  “但在至关重要的迁都一事,临时政府也有不遵守规则的表现。”李继锋说,当年孙中山反对袁世凯迁都,要求其来南京就职。但是参议院议会中,有人认为应当迁入北京。据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吴玉章回忆:参议院议决迁都北京之后,孙中山、黄兴“当天晚上把李肇甫找来大骂了一顿,并限次日中午十二时以前必须复议改正过来”。吴遂找黄兴商量,请延缓时间。黄说:“过了十二点如果还没有把决议改正过来,我就派兵来。”吴只好制作“总统提请复议咨文”,并通知所有同盟会议员,“必须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意见投票”。15日复议时,“陆军总长黄兴以兵临议院,警卫森严”。卒以19票对8票之多数,决定临时政府仍设南京。 “这就是行政干预司法了。” 李继锋说。
  但或许就像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主任所讲,南京临时政府值得人们肯定的是它的首创精神和制度创造。它全面勾画了中国成为现代国家的雏形,标志着中国迈向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民国底蕴的今日机遇
  在评价南京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时,张宪文总结说:广州是起义之都,武汉是胜利之都,南京则是建国之都。张宪文表示,南京临时政府明确规定立国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据此制订的公务人员基本的行为准则,是确立现代政府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外,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开始着手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禁止刑讯、禁除鸦片、禁赌、实施剪辫令、明令禁止妇女缠足等措施的施行,使中国向革命之后更为长期、深刻的社会变革迈出了第一步。”张宪文说。
  大概正是受到张宪文“建国之都”的启发,南京市政协委员陈庆琳近年来不断向市政协提出有关保护辛亥遗迹和纪念辛亥革命的提案。她呼吁南京市政府准备2011的辛亥革命百年庆典;呼吁孙中山先生铜像重回新街口。另外,她还建议将湖南路十号大院临时参议院旧址开放。这个地方现在是省军区司令部,但在陈庆琳看来,这个建筑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17省代表会议在此举行,选举孙中山为总统,决定建都南京。此后,这里是象征主权在民的议会,即当年临时参议院所在地,并在此制定了第一个共和宪法“临时约法”。谈及这些年对辛亥革命的关注,陈庆琳觉得,一个城市要彰显自己的特点,南京除了自然山水,那就是历史底蕴、文化底蕴和政治底蕴。
  的确,南京还有很多历史赋予的文化禀赋,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今年8月,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出席南京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挂牌启动仪式时也表示,市政府将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南京文人很多,民间收藏家也非常厉害。但他们很多只在自己的小圈子交流,外人没有机会了解。”陈刚说道。
  摆着这座民国故都面前,是新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将南京定位为长三角门户城市;快交通、慢生活的高铁时代,南京如何把过往的人“留”下来;南京如何打造自己的“智慧旅游”……
  或许很多人还记得孙中山在其《实业计划》中为南京勾画的美好蓝图:“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其他文献
【正】 《珠算》杂志近期正在连载的《“算法统宗”题解》的主要策划人与执笔者便是本文所要介绍的——已故山东省长清县的周铭元老师。这是一段应该载入中国珠坛史册的珠坛
当下,以人为本成为许多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导思想,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愈来愈意识到协调作用的重要,因为“协调”正是体现着以人为本。换一个视角看,协调也是一项管理艺术,是管理者管
【正】 沿着八闽珠算史徜徉、我惊讶地发现珠盘声声中那一串串闪光的问号……
·他的首创惠及亿万农民,得到毛主席的赞赏和批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他在马尼拉的报告令洋人惊叹,菲律宾总统夫人亲耳聆听,并将其引进本国推广; &#183
近年来发生在我们家门口的市场竞争,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什么叫"大公司"。多种消费品领域和部分生产资料领域都出现了民族品牌与跨国公司所持有的国际性品牌对峙的局面,这种
【正】 珠算教师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善于讲授知识的能力。前者是指足以胜任珠算教学工作的知识水平,无论是知识面还是深广度都能满足所任教学工作的要求;后者是指善于传授知
即使将那些代表发展历程的数字放在一边,甚至将既有的辉煌放在一边,品味那些正在实现上海梦想的普通人的经历,那些对上海未来充满憧憬的描述,都能感受到了上海的魅力所在、精神所在    有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如果鱼贯而出,以某种姿态接踵而至,就会令人别有一番联想。  4月6日,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网站发布了2011年的虚拟人物富豪榜,迪士尼的唐老鸭成为虚拟界的首富。很难相信,这只鸭子的巨大身价,和来
珠算自明朝传入日本后,日本珠算界人士一边学习、应用,一边通过各种渠道将珠算推向世界。本刊请江苏省珠协陈乃廉同志根据日本全国珠算教育连盟机关报《全国珠算新闻》的有关
【正】 中国珠协珠算第97期进修班4月8日在北京发电总厂招待所开学。到目前为止,中国珠协已为全国培训了10000名学员。 中国珠协副秘书长晁金泉同志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介绍
【正】 最近几年来,笔者受思维科学的影响,在小学“三算”教学中,运用“相似”理论,从研究儿童接受事物能力入手,并结合对三算内容的分析及教学方式的改进,于1992年开始,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