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院内外多形式;健康教育;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43_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复杂,预后 不良,致残率病死率高,其生存率甚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中国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已超过1 ,000万例,预计本世纪末可能成为死亡的首位原因[1]。不少报告证明规范慢性心 力衰竭患者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为此,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2 月,我科对553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组进行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556例,失访3例 ,有效病例553例,男281例,女272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57±7.57)岁,心功能 均为NYHA 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45%。其中冠心病309例,高血压性心脏 病146例,扩张性心肌病41例,风湿性心脏病3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3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553例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单、双日进行随机分 组,单日为观察组,285例,双日为对照组,268例。全部患者均为首次入院,之前均未接受 过系统的慢性心力衰竭知识教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具可比性。
1.2.2 教育方法:观察组院内:(1)采取一对一讲解为主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包括慢 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合理休息、 稳定情绪、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尿量和浮肿及定时服用药物等。(2)医院对病 人建立病历档案,出院前一天医护人员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出院指导方案 。院外:(1)通过家访或电话回访,对患者进行一个月随访一次,按《慢性心力衰竭诊断 治疗指南》[2]规范治疗,选用ACEI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并进行 生活方式指导、体重、尿量、浮肿情况的自我监测指导,随访时间为6个月。(2)选取心功 能稳定并愿意来院参加集体讲座的病人及家属,进行集体多媒体教育,每一讲座约请20人参 加,讲座期间进行医患互动。对照组教育方法:采用让患者自学慢性心力衰竭知识的方式。
1.2.3 评定方法:健康知识评定: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一天应用《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 识调查测试问卷》进行测试,问卷可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回答,得分在80分以上为好,60~80 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遵医行为评定: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后6个月应用《慢性心力衰竭出 院后遵医行为问卷》,让患者和共同生活的家属共同填写,能按要求去做为遵守医嘱,否则 为不遵守医嘱;心功能、心衰再住院率、心衰病死率评定:对所有入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 嘱其来院就诊,复查心超、心电图、生化、肝功能等。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心衰再住院率 、心衰病死率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其余计数资料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6个月的院内外多形式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 掌握情况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来院复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再住院率和心衰病 死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国外报告[3,4],对慢性心力衰竭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规范化教育管理可延缓慢性 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心功能的恶化,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MADHE研究显示,对心衰出院 病人6个月内反复教育、监测,即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疾病管控计划(disease managementprograms,DMP),使住院天数平均减少近9天,同时以急诊就诊率为指标的生活质量,改善 结果为(1.32 VS.0.79)。研究负责人Bocchi认为,反复教育和密切监测能给 病人带来益处,建议在心衰患者中大规模实施,以提高病人的长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仍采取以“大医院为中心,以院内治疗为主体,晚期慢性心力衰竭 病人对症治疗”的管理模 式,与慢性心力衰竭需“长期、全程、规范管理”的治疗策略相距甚远,很难进一步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降低相关医疗费用。本结果显示,接受院内外多形式健康教育的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相关知识和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在6个月后 比较,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再住院率和心 衰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院内外多形式健康 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心血管病,尤其是心衰的预防和教育将不可或缺,它具有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医疗资源的消耗而单以药物不可能起到的作用[5]。 慢性心力衰竭缓解期及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已形成了全球规范化治疗指南[6,7],我 国也根据国情提出了自己的治疗建议[2]。为了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达到“长期、 全程、规范化管理”的治疗策略,单靠医院管理难以达到长期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医院必须 与社区联合,医院对社区全科医生进行培训,建立和推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医院—社区—患 者—家庭联合的新型医疗模式,可及时进行生活方式指导,规范用药方案,减少不良事件 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效降低成本,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
参考文献
[1]Corra U, Giannuzzi P, Adamopoulos S, et al. Executive summary of t he position paper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Exercise Ph ysiolog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core components of cardiac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 20 05,12(4):321-32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 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3]Coelho FA, Moutinho MA, de Miranda VA,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 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and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referred to a p rimary care facility[J]. Arq Bras Cardiol, 2007,89(1):42-51.
[4]Rizza P, Bianco A, Pavia M, et al. Preventable hospitalization and access t o primary health care in an area of Southern Italy[J]. BMC Health Serv Res, 20 07,7(1):134.
[5]Ekman l, Kjyrk E, Andersson B. Serf_assessed symptoms in chronic heart fai l ur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clinicamanagement[J]. Eur J Heart Failure, 20 07,(9):424-428.
[6]Larson LW, Gerbert DA, Herman LM,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m 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CC/AHA 2005 guideline update: chronic heart failure i n the adult[J]. JAAPA, 2006,19(4):53-56.
[7]Bonow RO, Bennett S, Casey DE Jr, et al. ACC/AHA clinical performance measu res for adul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 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erformance Measures (WritingCommittee to Develop Heart Failure Clinical Performance Measures) endorsed by t he 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J]. J Am Coll Cardiol, 2005,46(6):1144-117 8.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43_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复杂,预后 不良,致残率病死率高,其生存率甚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中国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已超过1 ,000万例,预计本世纪末可能成为死亡的首位原因[1]。不少报告证明规范慢性心 力衰竭患者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为此,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2 月,我科对553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组进行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556例,失访3例 ,有效病例553例,男281例,女272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57±7.57)岁,心功能 均为NYHA 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45%。其中冠心病309例,高血压性心脏 病146例,扩张性心肌病41例,风湿性心脏病3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3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553例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单、双日进行随机分 组,单日为观察组,285例,双日为对照组,268例。全部患者均为首次入院,之前均未接受 过系统的慢性心力衰竭知识教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具可比性。
1.2.2 教育方法:观察组院内:(1)采取一对一讲解为主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包括慢 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合理休息、 稳定情绪、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尿量和浮肿及定时服用药物等。(2)医院对病 人建立病历档案,出院前一天医护人员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出院指导方案 。院外:(1)通过家访或电话回访,对患者进行一个月随访一次,按《慢性心力衰竭诊断 治疗指南》[2]规范治疗,选用ACEI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并进行 生活方式指导、体重、尿量、浮肿情况的自我监测指导,随访时间为6个月。(2)选取心功 能稳定并愿意来院参加集体讲座的病人及家属,进行集体多媒体教育,每一讲座约请20人参 加,讲座期间进行医患互动。对照组教育方法:采用让患者自学慢性心力衰竭知识的方式。
1.2.3 评定方法:健康知识评定: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一天应用《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 识调查测试问卷》进行测试,问卷可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回答,得分在80分以上为好,60~80 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遵医行为评定: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后6个月应用《慢性心力衰竭出 院后遵医行为问卷》,让患者和共同生活的家属共同填写,能按要求去做为遵守医嘱,否则 为不遵守医嘱;心功能、心衰再住院率、心衰病死率评定:对所有入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 嘱其来院就诊,复查心超、心电图、生化、肝功能等。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心衰再住院率 、心衰病死率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其余计数资料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6个月的院内外多形式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 掌握情况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来院复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再住院率和心衰病 死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国外报告[3,4],对慢性心力衰竭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规范化教育管理可延缓慢性 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心功能的恶化,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MADHE研究显示,对心衰出院 病人6个月内反复教育、监测,即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疾病管控计划(disease managementprograms,DMP),使住院天数平均减少近9天,同时以急诊就诊率为指标的生活质量,改善 结果为(1.32 VS.0.79)。研究负责人Bocchi认为,反复教育和密切监测能给 病人带来益处,建议在心衰患者中大规模实施,以提高病人的长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仍采取以“大医院为中心,以院内治疗为主体,晚期慢性心力衰竭 病人对症治疗”的管理模 式,与慢性心力衰竭需“长期、全程、规范管理”的治疗策略相距甚远,很难进一步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降低相关医疗费用。本结果显示,接受院内外多形式健康教育的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相关知识和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在6个月后 比较,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再住院率和心 衰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院内外多形式健康 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心血管病,尤其是心衰的预防和教育将不可或缺,它具有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医疗资源的消耗而单以药物不可能起到的作用[5]。 慢性心力衰竭缓解期及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已形成了全球规范化治疗指南[6,7],我 国也根据国情提出了自己的治疗建议[2]。为了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达到“长期、 全程、规范化管理”的治疗策略,单靠医院管理难以达到长期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医院必须 与社区联合,医院对社区全科医生进行培训,建立和推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医院—社区—患 者—家庭联合的新型医疗模式,可及时进行生活方式指导,规范用药方案,减少不良事件 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效降低成本,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
参考文献
[1]Corra U, Giannuzzi P, Adamopoulos S, et al. Executive summary of t he position paper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Exercise Ph ysiolog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core components of cardiac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 20 05,12(4):321-32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 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3]Coelho FA, Moutinho MA, de Miranda VA,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 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and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referred to a p rimary care facility[J]. Arq Bras Cardiol, 2007,89(1):42-51.
[4]Rizza P, Bianco A, Pavia M, et al. Preventable hospitalization and access t o primary health care in an area of Southern Italy[J]. BMC Health Serv Res, 20 07,7(1):134.
[5]Ekman l, Kjyrk E, Andersson B. Serf_assessed symptoms in chronic heart fai l ur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clinicamanagement[J]. Eur J Heart Failure, 20 07,(9):424-428.
[6]Larson LW, Gerbert DA, Herman LM,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m 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CC/AHA 2005 guideline update: chronic heart failure i n the adult[J]. JAAPA, 2006,19(4):53-56.
[7]Bonow RO, Bennett S, Casey DE Jr, et al. ACC/AHA clinical performance measu res for adul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 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erformance Measures (WritingCommittee to Develop Heart Failure Clinical Performance Measures) endorsed by t he 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J]. J Am Coll Cardiol, 2005,46(6):1144-11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