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开放性语文课堂的精彩彰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lax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性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创造性学习的新型教学。实施“开放型”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教育因生命而存在,生命的成长需要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生命教育是教育的灵魂,生命教育让学生的个性飞扬。
  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话语教学,就要深入理解一定生命世界里的生命言语,从而领悟言语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情趣,终而促成生命的表达。《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放性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创造性学习的新型教学。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开放,让学生的生命个体得到精彩彰显呢?
  一、开放的师生关系,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深入客观生活世界、深入文本世界、深入创造世界,与真实生活对话,与生命主体对话,从而真正做到“以情驭言,以言传情”,用所学规划人生发展,指导实践生活。
  开放的师生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营造的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体生命发展的前提。教师应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才能。
  开放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开放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师生对话”为基础,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给予的关系,教师也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二是师生之间的“顾问”与“主人”关系,即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活动指明方向,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和“顾问”作用;而学生则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动地生成、构建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开放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命与教育之间是和谐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性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成功欲望,我“蹲下来”看学生,不断地发自内心地赞赏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言行举止,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学生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
  新的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课程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制定全体学生能达到的基本认知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认知、技能、情感等基础出发,配以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性、情意性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如教学《桂林山水》除了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语言规律,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熏陶。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个人特点,以不同形式表达出学习中的感受。有的感情朗读,加以体验;有的咏一首小诗,表达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美之情;擅长绘画的拿起手中的笔,绘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还有的由桂林山水谈到家乡的山山水水……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与飞扬。
  三、开放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应该尊重生命主体,培育学生的言语个性。教学模式的开放,主要是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建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发表意见,从而激发其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促膝谈心,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微笑地走进课堂,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展开讨论,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吗?”“请你给大家读一遍行吗?”并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关注学生成功体验。老师还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捕捉时机,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支撑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次,我正在引导学生专心学习课文,突然传来“嗡嗡”的声音,原来是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蜜蜂在教室里东飞西蹿,学生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学习课文上了,有的想伸手去抓。这时,如果采用命令式的口气强迫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显然不明智。我便顺水推舟,说:“我们教室里又来了一个新伙伴,你们猜猜它想干什么呢?”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起来。“它想和我们一起学知识呢!”“它飞到我耳边好像在说小朋友上课要专心哪!”“这只蜜蜂孤零零的,好可怜,肯定在寻找它的妈妈……”一年级的小孩子思维是多么的活跃。我抓住时机,给学生提供了思维得以发展的环境。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学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真正地“动”起来。
  四、开放的教学内容,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升华学生的生命情感,坚定学生的生命意志,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促成学生的生命表达。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构建一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一)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学习《长征》后让学生读读长征的故事,看看有关长征的影视作品,唱唱赞颂长征的歌曲。学习《狱中联欢》后让学生看看《红岩》电影及书籍,扩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多维交融,加强学科间联系。语文和其他学科联系紧密,教学中要主动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学《乌鸦喝水》一文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实验,在实验中去感悟理解。这样,改变单一的语文教学内容,将它与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学生会学得生动活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会得到发展。
  (三)校内外沟通,构建大语文课堂。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大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调查家乡周边的环境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并充分利用家乡区域的特点,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如秀丽的家乡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优美的传说故事均是鲜活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生命与教育之间是和谐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性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把研究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选择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开放研究的时空,充分地、合理地发挥合作式学习的优势,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研究赖以顺利进行,在学习中坚持多样的表达形式,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彰显。
其他文献
我有了学习的钥匙,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love”这个词。我在花园里找了不少早春的鲜花,我把这些花拿给我的老师,她想吻我一下,但是那时候,除了我母亲以外,我不喜欢别人吻我。莎利文小姐把她的手臂温存地围着我的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  我问:“‘爱’是什么东西?”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她的话使我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