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方法

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模型组(HIBD组)及给药组(G-CSF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Rice法建立HIBD模型,G-CSF组造模后1 h腹腔注射50 μg/kg G-CSF,Sham组及HIBD组注射相应剂量9 g/L盐水。各组分别于造模后24 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大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脑病理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未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造模后24 h,HE染色示Sham组未见明显神经元损伤表现,HIBD组可见脑组织结构改变明显,G-CSF组病理改变较HIBD组减轻。HIBD组梗死面积[(25.40±5.15)%]显著高于Sham组[(0.31±0.15)%]及G-CSF组[(16.36±4.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组免疫荧光GRP78阳性表达[(49.38±10.06)%]显著高于Sham组[(9.12±4.50)%]及G-CSF组[(30.61±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组海马CA1区及皮质凋亡细胞比例[(44.84±11.54)%、(48.23±14.07)%]均明显高于G-CSF组[(17.87±7.20)%、(26.18±9.96)%],均显著低于HI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组GRP78、CHOP、Caspase-12相对表达水平(0.63±0.24、0.72±0.21、0.68±0.25)均显著高于Sham组(0.20±0.08、0.28±0.08、0.23±0.07)及G-CSF组(0.39±0.13、0.51±0.18、0.48±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腹腔注射G-CSF对HIBD新生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民阅读社会氛围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建设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彰显了一些不足.本文将对互联网+环境下开展高
农业物料具有多样性和性质复杂性的特点,对农业物料的干燥研究造成了困难,同时也导致了干燥设备通用性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针对物料的生物学特性,选取具有一
期刊
韩国灾难电影在借鉴好莱坞灾难片经验的基础上,自觉地将韩国本土元素和家国伦理融入类型探索之中,日渐发展为内涵丰富、形式成熟的本土电影类型.在对灾难的叙事想象中,韩国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