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儒家道德思想在小学品德教育中的现代转化、融合和提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瑾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其中记录孔子的108项言行,共360句,1080个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成,分成五个部分,具体举出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到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心,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
  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给领导干部讲话时特别提到:要读好书善读书,特别谈到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理国家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活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辉煌灿烂文化、经典,是国家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被世界有识之士公认为人类瑰宝,是举世绝伦的文化精品,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系统,积淀着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深刻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传承经典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美德,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迫切的希望。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有幸参与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中国儒家德育思想在学校品德教育中的现代转化研究》,觉得很欣慰。尤其是结识了国家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课题组负责人——北京的张秀云和梁传大院长,得到了专家指导,学习了大量相关文件和资料,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渊源、发展、转化、融合、提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悟,从而更加坚定以传统文化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决心。
  一、《弟子规》中儒家道德思想及学校德育的转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主要包括儒、释、道三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为深远。儒家文化最大的功用就是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人类的素质教育。近百年的社会变革,尤其是近三十年市场经济对儒家文化冲击很大,一些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渐深,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大到贪污腐化、生活堕落,小到言谈举止不文明等,我们必须重建社会道德体系。重拾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小学德育中倡导“学儒”,将对整个社会起到教化作用,以达到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
  认识道德,理解道德,回归道德,合乎道德。不仅是个人道德和精神修养的真实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和谐、实现永久和平的唯一途径。从小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播,才会使小学生从小修心养性,形成道德目标。《弟子规》“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生活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
  二、从《弟子规》看小学德育教育的融合与提升
  分析《弟子规》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德育过程是一种规范教育的过程,这种规范性教育与其创造性的发展不相矛盾,真正的创造是要有规范性的前提的,脱离其发展基础,其发展方向就会有所偏离。由于《弟子规》也存在一些历史局限性,因此在当前对适龄儿童进行教育时要始终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去伪存真,与时俱进。本译本要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在不改变具体形式下去伪存真,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弃之糟粕。
  2.遵循阶段性、顺序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体的人,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就是要针对这个发展任务有目的地进行,体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先后顺序。
  3.要遵循言传与身教的统一。言传注重知识的传授,身教注重行为的习得,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行为的养成。因此身教更为重要。尤其在个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模仿习得的,这是与其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的。作为教育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时要做好榜样,要言行一致,教育效果才会显著。如果言行不一致就很容易使受教育者认知紊乱,导致不良认知形成不良习惯。另外,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儿童的记忆仍以动作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身教更容易被感知与记忆。
  4.注重躬行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是道德标准的灌输,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道德实践中发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让学生能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
  三、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有落实。
  2.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召开动员大会,组织讨论,明确目标,组织骨干培养,专家讲座,观看视频,派代表参加各级各类的有关幸福人生的讲堂。
  3.宣传教育力度到位。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小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讯通、LED宣传栏,在班级学习园地、公布栏、手抄报等宣传有关知识,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
  4.编写《弟子规》校本教材。通过课前5分钟演讲,每周一节校本课堂认真讲授《弟子规》。
  5.请专家来校做感恩励志报告会。我们先后请北京张秀云教师、厦门行之张云栋来校做有关让世界充满爱、让生命充满爱的演讲。
  6.通过少年宫活动推动经典诵读的全面开展。学校利用每周二、四和周日的少年宫活动时间,设立经典诵读班、口才演讲班、每年的校园艺术节诵读比赛,推普周等节日、假期对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渗透《弟子规》的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7.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家委会、家长会、课堂开放教育周、家教讲座、亲子活动等,积极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实现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8.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良性发展。每年参加春秋游、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小记者采风及市区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比赛,充分让学生在社会的大熔炉中成长。
  四、今后打算
  学习《弟子规》刚刚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一步,今后将不遗余力,立足实际,加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石,做到现实与传统的融合,不断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为培养新世纪的学校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应强化内涵发展、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本文结合技工教育发展现状,从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入手,探究市级技工教育指导部门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对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技工院校 指导方法 教学研究  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稳步发展,技工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逐步提高,为
摘 要: 民办高校能否提高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能否培养出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本文将通过对民办高校课堂教学现状的了解,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因,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工程管理 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民办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紧迫要求,对建筑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要求,作为一个刚刚升格为本科的专业,以往的高职类人才培养方式及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初中学校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提出从德育到美育再到职育的传统文化教育、熏陶过程,并创新了一些可供实践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学校 传统文化教育 校园建设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瑰宝。几千年来聪明而勤劳的华夏祖先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虽然历经风雨飘摇,但始终一脉相承,没有断层。当今世界,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一股绵远而强劲的软实力,深深地影响各个国家。中华儿女,更有
摘 要:近年,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国企运作效率。其中,国企在单位内部通过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来推动财务工作的转型发展。在国企的深化改革中,财务管理的转型是改革工作的重点内容,因而,国企要对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利用信息化的建设,来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以及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实现单位内部资金审批审核、资金报销以及会计核算、预
一些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思路、办学目标、规章制度大体相似,但办学效果迥然不同,有的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名校,有的学校却招生困难。究其原因,高质量的教育要精细化地管理,而精细化的管理取决于高效率的执行力。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是将目标变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执行力就是从上到下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就是把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目标、规章制度、工作任务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达到最佳的结
摘 要: 当前社会变革给人们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带来了很大冲击,传统的中学德育同样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困惑。结合教学经验,作者对新时期下中学德育工作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三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增强中学德育有效性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 中学德育 有效性 教学实践  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让青少年逐步受到德育教育的感染,内
摘 要: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各类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法,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内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实践教育活动 职业院校 综合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
摘 要: 家庭幸福、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有学生的幸福,同时,学生的幸福是学校的起始点与终点。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要以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为首要目标。尤其是在现代这个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前进与发展的时代,学生的幸福给予了教师强烈的教学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三师生幸福感,本文通过调查研究高三师生幸福感的现状并进行分析,以探索更多提高师生幸福感的方法
摘 要: 非智力因素对于中职德育教学过程有重要影响,德育和智力因素挂钩并不是很强,所以,中职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强非智力因素教学,将教学的中心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以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之上也能够引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共鸣,集体也才会变得更有力量,在这一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培养。就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看,生源素质普遍较低,但是经实践证明,中
摘 要: 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教师要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爱学生体现为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  关键词: 教育 关心 爱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走上教坛十几年,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小学教师每天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