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散文二题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zlh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味儿饺子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在彻夜的鞭炮声中醒来,有心念很久的新衣服穿,有许多的美味可以解馋,每家院子里都是一地红红的鞭炮碎屑。热腾腾的饺子吃了还想吃,锅里沸腾的鸡鸭鱼肉咋就那么香,满院子都在垂涎。为了过年,家家户户提前大半个月就开始筹备春节的食材,杀鸡宰鸭,再买条大鱼,村里到处都在叮叮咣咣地切菜剁肉,这声音就好像是过年的标配旋律,至今难忘。小孩子在旁边看着大人忙活,盯着一块生肉都想流口水,然后蒸煮炸炖,那香味儿,长大后就再也没有闻到过。
  那个年代的孩子,缺衣少穿,更没有电脑手机,所以总觉得,过年的一切是最好的,饺子都是最香的,那时候,喜欢吃饺子的理由就是有肉,满满的幸福感,回味起来直流口水。每到大年三十,在不断的鞭炮声中大人洗菜、切肉、剁馅,剁好的馅放进一个大瓷圆盆里,就是春节的年味担当。剁馅这项需要力气的任务往往由父亲担当,在木质的大案板上剁完肉再剁菜,有时候我也会坐在旁边,看着一大块肉在菜刀的上下切换中变成小碎泥,肉菜剁碎后再配上辅菜调料,一大盆的馅筷子都不好使,母亲索性用手调拌,最后就是满满一盆的饺子馅。然后和面成团,面团要软硬适中,太硬不易包,太软易煮烂。面团几经揉搓成圆形长条状,再切成一个个小粒段,用擀面杖擀成圆形的饺子皮,就可以包饺子了。饺子皮不能太厚,否则会掩盖馅儿的香味。吃完饺子再喝碗饺子汤,那叫一个美。
  据说饺子来源于东汉时期,距今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对于天寒地冻的北方人来说,饺子有着特殊的意义,逢年过节饺子绝对是欢天喜地的美食主角。辞旧迎新,年夜饭桌上,好吃不过饺子。“肉菜”馅饺子寓意“有财”,我记得每年初一大早上都会煮饺子吃,同时我们会端一碗煮好的餃子给伯父家,伯父家也会端一碗到我家,但是这个礼俗到我长大后就自动消失了,也许是生活条件好了吧。不过,吃来吃去,还是觉得我家包的饺子最精致、最鲜香。我对饺子味道的记忆来自母亲的厨艺,小时候我吃得最多的就是白萝卜肉馅,经过爸妈的双手调拌,味道让人念念不忘。许多年过去,一提过年脑海里还常常浮现着除夕一家人围坐包饺子的场景,灶台上煮着大块的肉香气扑鼻,耳边是不间断的鞭炮声,嗯,这就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人间烟火。
  曾经有南方的朋友笑说,到北方朋友的家里,对方的父母居然包饺子来招待,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我说,饺子在老一辈的心里,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重要的日子才会以饺子招待,那是对客人最朴素、最隆重的心意表达,饺子里包着满怀的诚意,是过年才有的最庄重的仪式。现在的00后笑我们大过年偏要包饺子好奇怪,饺子有什么好吃的。嗯,我们吃的不是饺子,而是年味儿。隔着年代的距离,现在的孩子怎么会懂再也回不去的小时候,吃顿肉都能回味一个冬天,穿套新衣服就跟中奖一样,清贫而又富足,简单却很快乐。无饺子,不过年。
  趁着过年,喝杯不赶时间的茶,看场自带“笑果”的影视剧,和三两朋友在蓝天白云下随便聊聊天,偶尔生活慢半拍,也挺好。窗外,红花满目,阳光正好,冬去春又来,真好。
  岁月走好,不送
  岁暮天寒,此去经年,每年的十二月,朋友圈的年终总结天天提醒着我们流光容易把人抛,我们也习惯性地会在岁末年终的忙碌中盘点着这一年的得与失。也许是因为冬天让我们对温暖的渴望可以有一个顺理成章的借口,也许是到了时间不耐风揉的年纪,怅然若失总是来得悄无声息。有人说,当你开始怀旧的时候,说明你已不再年轻。但,那又怎样?很多人追逐了一辈子方顿悟,有些人却能在人生的过程中明心见性。或早或晚,终有那么一天,当你意识到虚度的时候,也就无谓标签傍身了。
  由南到北,从紧追慢赶的深圳频率一下调换到悠哉闲慢的老家频道,一场午后的时光,眼前的青枝绿叶就变老了。矮的房,老的树,黄的叶,路边的梧桐依旧跟着城市的足迹花开叶落。灰色调的天空,当年的北风,还在乡音的记忆里吹。一别多年,久违的往事已然成碎片,却是无可替代的烙印,家乡牌的味道,陌生又熟悉,每一次走近都是久别重逢。灵魂和故乡,终究是一种相欠的缘分,归来或暂居,是否过客,也就不再那么重要。
  去看了场电影,仓促的结局无一例外地让人在善良的问题上陷入沉思。之所以唏嘘,是因为曾几何时,我们开始会先入为主地以物质基础来解读善良所带来的得与失值不值得,就像我们看着一个贫困村光脚丫的孩童叹息好可怜时,却忽略了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置身红尘,禅絮沾泥,但不影响很多人会选择有底线的善良,无关对错,都只是想让自己的人生更理想一点。
  也许人的心境就是跟着岁月的变迁而不断地刷新重组,很多曾经认为重要的人和事,几经周折后已经下落不明,翻着过去的日记,似乎是隔了一个世纪。现在倒是端着曾经嘲笑过的人生鸡汤一饮而尽,叹息着00后咋那么任性。不得不承认,我们一直跟在岁月后面假装同步,久了,生活也就五味俱全了。开始理解并接纳身边或喜欢或看不惯的世情规则,开始在悠闲的清静里和自己的内心对话。然后,听着父母的碎碎念也不再极力辩争,反倒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浅淡幸福。
  (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摘要: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的“迷茫”主题。但是,小说的主题并非一直都是“迷茫”。本文借用认知诗学中图形—背景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中图形与背景的动态转换进行分析,推出小说主题并非一直是“迷茫”的,而是由“迷茫”转为“不迷茫”,也展现了女性在理想和现实挣扎中的自我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图形—背景 迷茫 不迷茫  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其主题一直是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化馆是由政府设立的、具有公益性特点的文化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文化辅导和艺术培训,满足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进而体现出文化馆服务于我国群众和经济社会的重要价值。群众文化辅导与学校教育不同,各地文化馆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其服务的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广、种类多,不但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国民文化素养,还可以让各类文艺爱好者通过文化馆这个公共平台找到更
期刊
在彩云之南的云南省昆明市有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一生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用音乐的语言去歌颂人生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去鼓舞人们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和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忘情地歌唱。在他的音乐作品里,我们不难看到这几个关键词抑或元素,那就是爱国情怀、民族特色和劳动人民,这几个关键词成为他音乐创作的酵母,激发着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迸发出犹如电光石火一般的创作灵感,创作出许多音乐作品,丰富了祖国的音乐篇章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读书日”在国内越来越广为人知,山东医专济南校区图书馆为了配合“世界读书日”,每年4月都会开展读书月活动。笔者选取山东医专济南校区近3年开展的系列读书活动,就目前读书月的开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 读书月活动 阅读推广  各大高校图书馆为了配合“世界读书日”,每年的4月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通过举办阅读推广活动,不仅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
期刊
摘要:如今,影视作品已深深地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除了对影视画面的关注外,对影视声音的关注也显著提高。声音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声音不仅仅是服务于画面的手段,它还可以扩展画外空间,让影视作品更具有真实感。声音与画面相结合,共同构筑了影视作品的银幕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介绍影视声音的发展历程及影视声音的元素,并结合吴天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基层文化馆充分发挥自身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服务职能,在使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于此,本文对基层文化馆的概念及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要服务职能进行探究。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 群众文化活动 服务职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建设已经成
期刊
摘要:法国诗人导演让·谷克多在其短片《圣多·索斯比别墅》中展示了导演本人在别墅室内绘制的希腊神话主题墙绘,但影片的旁白评述却暗示导演创作此片并非单纯分享墙绘画作,而是要利用此片向观众传达其艺术观点。通过分析本片文体等形式因素,试图揭示让·谷克多导演这部短片中的隐藏价值。  关键词:电影文体 让·谷克多 《圣多·索斯比别墅》  一、引言  圣多·索斯比别墅(La Villa Santo-Sospir
期刊
摘要:根据科林·威尔逊有关“另类人”的理论,日本作家井伏鳟二的小说可以理解为一种思考“另类人”问题的小说。其处女作《山椒鱼》描写了一个典型的另类人形象;《遥拜队长》突出了另类人眼中毫无自由的常人世界;《燕子花》则在此基础之上否定了另类人问题解决之道中的极端方式;经典之作《黑雨》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艺术性地展示了作者解决另类人问题的个人心得——通过对自然生命力和“唯有离别才是人生”的顿悟获得高峰体验,
期刊
摘要:就现今西南地区戏剧市场剧目而言,红色题材日渐式微。但是重庆市话剧院大型原创保留剧目《幸存者》,无论从戏剧成就还是社会反响来看,都是一部值得宣传的话剧。鉴于此,本文拟对话剧《幸存者》展演的人物塑造(剧情)、表现手法和舞美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评析。通过系统观察和对比分析,不难看出《幸存者》的成功得益于它的审美创新和精神传承。  关键词:红色题材戏剧 审美创新 精神传承 展演模式  在数字技术和跨界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城市旅游愈加受到重视,这其中,红色旅游城市正在成为大批游客的优先选择。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精神和文化内涵,是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内涵的物化表现。闻名中外的红旗渠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大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的中国力量,为一代又一代林州人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了不竭动力,从而带动了林州这一旅游城市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