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还是“不迷茫”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的“迷茫”主题。但是,小说的主题并非一直都是“迷茫”。本文借用认知诗学中图形—背景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中图形与背景的动态转换进行分析,推出小说主题并非一直是“迷茫”的,而是由“迷茫”转为“不迷茫”,也展现了女性在理想和现实挣扎中的自我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图形—背景 迷茫 不迷茫
  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其主题一直是文学评论界的焦点。国内学者从零度结尾的写作手法、冰山一角的叙事风格、认知隐喻、概念整合、语用策略,以及伦理困境等角度分析了这部作品“迷茫”的主题。然而,真的“迷茫”吗?笔者借助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对该小说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动态的图形—背景转换来分析小说的图形化,重新探索小说主题的意义。
  一、《白象似的群山》中图形—背景的刻画
  该小说围绕着一个美国男人和女孩而展开,讲述了他们在火车站候车的一段经历。他们悠闲地喝着酒,聊到了“白象”,还因为“手术”而情绪失控。小说最后戛然而止,无声的结尾却蕴含了有声的态度。
  (一)小说对话的图形化
  图形—背景理论源自心理学,由丹麦心理学家Edgar Rubin提出,并被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进一步发展形成。该理论提出: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由背景和图形共同构成,容易辨认、引人注目的事物被当作图形,不容易辨认、不引人注目的事物则被当成背景。熊沐清认为图形的突显和背景的弱化实现了积极而动态的文本阅读过程。米卫文也认为:阅读文学作品是读者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注意焦点,在图形与背景之间做出选择并紧跟图形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有选择性,会随着故事的发展、叙事的方式和关注点的变化而变化。读者就是通过不断地构建图形来实现对信息的感知和对小说的理解。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构建了男女主人公、白象、酒、手术和周边环境等图形和背景交替的画面。纵观整个小说,小而具体的男人和女孩之间在火车站的对话充当了小说的图形,大而泛的周围环境则成了小说的背景。那么,男人和女孩的对话是如何实现图形化的呢?
  首先,笔者以海明威的英文小说为研究文本,采用文体统计的方法对小说篇幅进行了统计。该小说总共1576字,而对话内容(直接引语)却占到了1000字。那么,对话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整篇小说的图形,达到了引起读者注意的目的。对话是动态的,那么小说的图形也就随着对话内容而变化着。
  其次,“河谷”“山岗”“车站”“房屋”等是大而泛的周围环境,形成了图形—背景理论中的背景,突显了美国男人和女孩聊天的相对小而具体的动态完整特征图形。
  (二)“白象”和“手术”的图形化
  男人和女孩谈论了天气、山、酒、白象、手术等,但提到最多的是“白象”和“手术”。那么“白象”和“手术”也就依次突显出来,作为对话中的图形,其他则隐为背景。为什么提“白象”?什么“手术”呢?
  起初,女孩心情不错:她远眺白雪延绵的山,说群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女孩的动作和话语作为图形聚焦了读者的注意力,图像化了女孩的美好希望。男人和女孩第一次提到“白象”时,男人漫不经心的回答在女孩心中种下了不满的种子。他们第一次因意见不合而起了争执。女孩选择忍让和退步,她转移话题停止了争论。可是,他们很快又因品酒而不悦,女孩第二次提到了“白象”。男人只是简要地认可了女孩,而女孩却自我否定起来。女孩想得到男人肯定的回答便第三次提到了“白象”。从女孩的自信,到疑惑,到自我否定,体现了女孩从抱有希望,到不确定,到逐渐屈服。“白象”到底代表了什么呢?为什么让男人如此抗拒,让女孩如此不知所措?
  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的注意力渐渐地聚焦在“手术”上。在第二次提到“白象”女孩自我否定后,男人终于表达了真实意图:“那实在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手术,吉格”“甚至算不上一种手术”。读者的注意力渐渐地聚焦在“手术”上。“手术”作为图形突显出来,其他的东西则隐身为背景,让读者不禁思考:这到底是什么手术呢?图形化的信息让读者在阅读时对故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为什么他们会在车站,为什么作者会写到白象,为什么他们会产生矛盾,为什么他们要做“手术”。
  接下来,女孩没有回应,她只是看地板很长时间地思考该怎么办。男人则喋喋不休地诱劝着女孩做“手术”。越是极力劝说,越是突显焦急情绪。女孩犹豫不决,几经劝说还是没能下定决心,男人因此说: “我以为这是最妥善的方法,但你本人不是真心想做,我绝不勉强。”然而,他却未打消自己的念头,他心中并不迷茫,继续强调“手术”的必要。女孩显然没被说服,她质疑如果她去做了,男人会不会像从前那样爱她。即便男人给出了承诺,女孩还是不确定。接下来,女孩终于打破了沉默,一度想要尖叫,不愿意再继续对话。男人和女孩矛盾的不断升级得到了聚焦。其实女孩心里已有了主意。海明威没有给出明确的故事结局,不知道最后“手术”做了还是没做,他们何去何从,可女孩终究心里面认识清楚了男人和现实,而只有在清楚了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改变。
  二、“迷茫”轉向“不迷茫”的主题探究
  结合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笔者对《白象似的群山》进行了动态的图形化分析。分析表明,小说中所谓的“迷茫”主题并不是贯穿始终的。
  首先,从对话的内容来看,图形从女孩隐晦地说着让人费解的“白象”转移到男人明确地提出“手术”上,故事情节由起初的不清晰变得越来越清晰。
  其次,女孩从疑惑到自我否定到失望生气,再到最后的坦然,也体现了女性心理成长的过程——变得越来越通透和坚强。最后能够强颜欢笑实属不易。她明白:企图改变别人、寄希望于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唯有改变自己和从容对待才是出路。不管结局如何,女孩已经下定决心要坦然面对。与之对比,男人对待“手术”的态度从未迷茫,他一直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想让女孩干什么。
  再次,小说开始并未提及男人和女孩的身份信息,而是简单地称他们为“男人”和“女孩”,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女孩叫“吉格”,这个名字在故事中突显出来,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人猜想这名字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开始不提及,既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又让读者有了更清晰的画面感。从无名到有名,女孩的身份从背景转化为图形,同样也是体现了从不明朗到明朗的转换。   最后,小说开头提到了等火车,结尾再次提到火车即将到来。火车终是要来,这毫不含糊,从最开始四十分钟的等待到最后只剩下五分钟,从犹犹豫豫到该走就走的决然,都体现了小说的主题由“迷茫”向“不迷茫”的转换。
  三、结语
  以上探讨是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白象似的群山》的动态图形转换过程,进而得出该小说的主题并不是一直“迷茫”的,而是从“迷茫”向“不迷茫”转变,同时也展示了女性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成长的过程。
  參考文献:
  [1]陈洁.解析《白象似的群山》中的“零度写作” [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 56-58.
  [2]丁丽军.《白象似的群山》与“冰山原则”——海明威小说艺术特色探析[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79-82.
  [3]海明威短篇小说集[M].陈良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郎晓娟.评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的叙述视角[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 84-86.
  [5]米卫文.从认知诗学视角看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主题[J].外国语文,2010(10): 22-25.
  [6]倪丽萍.解读《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伦理困境[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7):62-65.
  [7]唐景春.概念整合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的解读[J].外国语文,2013(3):51-53.
  [8]熊沐清.认知文学研究最新成果荟萃——《牛津认知文学研究指南》述要[C].外文出版社,2018(7):21-46.
  [9]熊沐清.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新接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299-305.
  [10]熊沐清.从解释到发现的认知诗学分析方法——以The Eagle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5):448-459.[11]徐婷婷.《白象似的群山》视点差异解读 [J].外国语文,2014(2):39-43.
  [12]叶思琪.《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荒原式美学主题——以“象”“山”隐喻为载体[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3): 8-10.
  [13]张婷婷.皑皑冰山,只露一角——谈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的叙事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报,2014(5): 17-18.
  [14] Rankin, P.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Explicator[J].2005(4): 234–237.
  [15]Rizkiyani, F., & Lutfiyana, F. Darkness of Love as Portrayed in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 [J]. The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Studies,2017(02) :132–140.
  (作者简介:唐珍珍,女,硕士研究生,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摩崖石刻和摩崖造像,我们毫不夸张地说其是将自然生态、书法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完美结合的一种书法社会、书法世界的文化特征,是中华几千年来文化精华之代表,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由此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学意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摩崖石刻 摩崖造像 自然生态 书法文化生态 精神生态  本文简述摩崖石刻及摩崖造像的历史渊源,着重以泰山刻石为典型特征,以沈鹏泰山诗主题书法展及书法论坛为特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日益突显出来,其不仅强化了社会管理工作,还极大地弘扬和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对群众文化活动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途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 时代价值 管理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开始不断增加,而群众文化活动正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最突出的表现
期刊
摘要:处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华池县属于陇东地域农耕文化辐射带,孕育了剪纸、香包、刺绣、唢呐、民歌、窑洞民居文化、民间布贴画等灿烂的文化硕果。华池县民间布贴画艺术于2018年申报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市县两级保护机制,涌现出赵星萍、曹永琴、刘雪玲、安春霞、李庆英等为代表的优秀民间布贴画传承人,其作品在省内外多次荣获大奖并被相关机构收藏,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本地布贴画制作热潮。本文从民间布贴画当下的发展
期刊
春播  惊蟄  金银花开之一  金银花开之二  金银花开之三  金银花开之四
期刊
作者简介:崔莉,本科学历,系通渭县美协会员,县摄协会员,通渭县博物馆館员。研究方向:文物考古与文物鉴定。
期刊
摘要:袖侧《攻略不下来的男人》以反套路成长型女性为主人公,对抗以男性为代表的强权阶层,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故事的女主人公不再拘泥于谈情说爱,而是追逐精神与身体的自由。本文通过对《攻略不下来的男人》文本分析来解读袖侧笔下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  关键词:袖侧 《攻略不下来的男人》 女性自我意识觉醒  網络小说在新世纪飞速发展,快穿文作为其中的一个大类更是日益繁荣。据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大约2005
期刊
摘要:村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百姓用勤劳和智慧耕耘在土地上的最生动的语言,是历史长卷中不可缺失的最可靠的真实篇章。但有些村庄在未来的发展中极有可能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这是我们的一种遗憾。那么,应该如何积极面对这种情形,并让这种遗憾减小?我们能否将这种遗憾转化为我们心甘情愿的牢记与怀念?联想到未来将有许多村庄自然消失的情况,笔者认为如果基层文化单位的档案中能增添一份村庄的自然面貌影像资料的留存,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实践为例,从志愿者的分类、运行机制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介绍志愿者服务取得的成绩,提出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图书馆 志愿者管理 志愿者服务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在各个高校的广泛开展,很多高校图书馆也结合本馆实际需求让志愿者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图书馆自2017年全面建成开放以来,根据
期刊
摘要:旗袍秀艺术作为一项集民族性、艺术性、群众性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以其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色、鲜明的时代个性、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备受关注。本文基于理论视角,结合艺术实践,深刻阐述旗袍秀艺术的文化传播意义,检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就推动旗袍秀艺术传播发展路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旗袍秀 中国风格 时尚潮流 群众文化 艺术传播  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
期刊
摘要:文化产业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结合起源较早,可追溯到20世纪中期的纽约,20世纪后期,很多西方国家的研究员已经认识到工业建筑遗留下来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并且开始有意识地结合创意不断地推动,以及对创意产业进行文化的再利用,所以我国的工业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也开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唐山市作为我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以及近代工业的摇篮,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以及文物价值,工业遗产价值也颇高。本文就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