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文本细读与教学预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n_ac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睡了》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课文,语言朴实简单却内涵深远。著名儿童作家张秋生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描绘自己与妈妈午睡时的情感体验,勾勒出一幅温馨恬静的亲子画面。张秋生先生在课文中展现了两条情感路线:一是妈妈对孩子深厚的爱,通过孩子回忆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点滴的关爱来展现;二是孩子对妈妈感恩的爱,从孩子角度观察熟睡中的妈妈姿态来反映。
  与一般歌颂母爱的落笔方向不同,《妈妈睡了》的作者张秋生
  先生从儿童视觉出发,遵循儿童的自然性、超越性和生长性,以儿童的语言特点衍射生活的细枝末节,体现了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从而使文章读起来更具生活味。基于儿童诗意表达来建构语文课堂,我和孩子们满怀想象走进了《妈妈睡了》。
  一、儿童在美的语言感悟中进行诗意表达
  语言最能表露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借助品读语言来感受作者炽热的内心世界。“妈妈睡了。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这里不用“喊”,不用“叫”,作者一定是经过再三思量才选择“哄”作为这句话的点睛之笔。你看,午睡时间到了,妈妈弯着盈盈的眉眼来哄“我”睡觉了,那樣温柔,那样恬静,仿佛春天的和风轻轻拂过面颊。“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这里的“紧”体现了妈妈的劳累,已经没有力气再管别的事了,紧闭双眸睡了过去。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哄”和“紧”呢?
  1.理解“哄”,感受“哄”的特点。换词加深感受,“哄”还能换成什么词?为什么作者执着地选择了“哄”呢?正是因为妈妈对孩子无私的关爱,舍不得强制要求孩子,于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在舒适的情况下能自主睡觉。你们的妈妈是怎么哄你睡觉的?是不是也像文中的妈妈一样啊?
  2.品味“紧”,体会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会“紧紧地闭着”,你们有紧闭双眼的经历吗?动作演示紧紧地闭上眼睛、紧紧地握着拳头、紧紧地咬着牙关……相反的意思是“松”。
  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美,追求美,感悟美的语言,用心灵在课堂中进行诗意
  表达。
  二、儿童在美的形象塑造中进行诗意表达
  课本中有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或英勇或正直,或狡诈或奸佞,各色性格人物汇聚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人文世界。对于年龄尚不成熟的儿童来说,教师需要用美的人物形象去感染学生。“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妈妈微微地笑着”“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多么有温度的语言,多么美好的脸庞,多么可亲可爱的妈妈。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莫过于母亲的爱,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总是不求回报、默默付出的,我们之所以能健康长大,都仰赖于母亲的呕心沥血。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美”的形象呢?
  1.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出示: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再出示:
  睡梦中的妈妈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累。
  学生先读原文,再读去掉“真”“好”的语段,体会加上“真”“好”以后的程度深。同时发现,第2、3、4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写的。
  2.这里有五个词语标签,分别是“慈祥”“红润”“温柔”“明亮”“美丽”,如果请你选一个送给妈妈的话,你会选哪一个?认真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选择这个词语标签的原因。指导学生加深对母亲形象的认识。
  3.讲授“慈”字的时候,不免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你们知道“慈”为什么是心字底了吗?引导学生打心底体会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感悟通常是很深刻的,教师借助妈妈“美”的形象来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感恩母亲、感恩社会,大声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三、儿童在美的情感陶冶中进行诗意表达
  张秋生先生的文字不是静止的,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在这篇课文里,他注入了许多情感,借由儿童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一腔爱意。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蕴含着精神的对话,是作者生命的智慧和情感的流动。教师要带着学生将作者浓烈的感情转化为自己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情感魅力去推动学生的情感喷发。从“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到“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再到“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孩子对妈妈的感情由浅入深,对妈妈的体谅越来越深,一开始只是浅表性的视觉体验,接着是情感互通的感触,最后是感同身受的共情,一字一句都是爱。如何在教学中深化学生对母亲美的情感陶冶?
  1.确定主题“我爱睡梦中的妈妈”。
  送给妈妈的三个词语:
  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选择自己爱妈妈的一个方面,先把词语送给妈妈。同时,读读课文找一找,在这个词语后面还可以跟哪些词句。
  2.汇报交流,积累词语,指导朗读。
  (1)美丽:明亮的眼睛
其他文献
记者:胡老师,我了解到贵校的作文教学实践经历了儿童诗、童声作文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童声小说教学探索三个阶段,你们是基于怎样的考虑作出这样的规划的?  胡文杰:说是规划,其实不是很确切,应是课题组基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出的相应调整。  1992年,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想象力贫乏、语言表达拖沓,便试着将儿童诗引进课堂,因为我们觉得诗歌比其他文学样式更需要依靠想象力。我们希望借助诗歌这个媒介去改变
这是一本充满诗情和哲理的书,这是一本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这本书有着童话般的名字——《小王子》。薄薄的书页、短短的章节,却浓缩着厚实而又绵长的哲理。一位来自B612星球的孤独小王子,徐徐洞开我的教育情怀。我们遗忘了什么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他们大多都已经忘记。”  “第一次画画的遭遇让我非常沮丧,大人不懂孩子们的想法,要向他们解释明白,实在是太累了。”  “大人们就是喜欢以貌取人,并
在众多杰出教育家中,我想蒙台梭利应该算是那个为数不多的,真正属于儿童世界的使者。她一生致力于让儿童的天赋发光,并用自己的敏锐,不断地去捕捉儿童世界的美好,用持之以恒的实践去证实那些在流光中闪烁的生命精彩。在无数确定与不确定中,始终以理解、认同和坚信,支持儿童的无限可能。  所以,她是友好的,是充满善意的,是心怀悲悯的,但是友好、善意、悲悯似乎本身又不具足愿力的圆满与使命的通达,可见她真正的力量还是
细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发展思维”屡屡被提及。“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课程基本理念)“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总体目标与内容)“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教学建议)  关于语文思维,
一、建设智库的必要性  智库即智囊机构,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智库的研究与开发,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1   她守寡七年,熬到一儿一女结婚成家。儿子买了房子,搬出去住。女儿结婚两年多,跟老公合不来,离婚官司僵在那儿。倒好像也不着急,下了班回娘家吃饭,周末,把一岁多的小囡扔给老娘,自己出门轧朋友去。   她的确有点想不透:女儿当初结婚也是一头火热,听不进老娘和弟弟半句劝说。一年不到,两人就闹矛盾,吵得不可开交。照理说,吃一亏要长一智,下次再寻人要稳当些。嗨,你看,脑筋又搭错,找了个大她十来岁、
摘 要: 研究性教学蕴藏拓展与衍变的特征。在教学时间上,它从有限的课内拓展到无限的课外;在教学内容上,它从一门课程的教学拓展到相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拓展,势必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衍变,这种拓展与衍变共同构建了研究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拓展 衍变 教学时间与内容 教学目标与评价  倘若灌输型教学模式是知识相对贫乏的封闭式社会的特征,那么到了现今“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灌
“E时代”的“E”是英文Electronic的缩写。E时代指网络普遍使用的电子时代。E时代下,教育教学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与日益增长的朗读需求,运用E时代的网络优势去探究一些朗读的新方法、新策略势在必行。  近两年,我们工作室依托北京教科院“十三五”规划2018年课题“E时代下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策略研究”探索出了E时代下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六种策略,简介如下。  一、课上借助视
我们常说家庭教育要避免把孩子培养成毫无生存能力的巨婴。阅读课程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阅读巨婴。  下面我对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阅读者进行五个方面的阐述。  一、选书标准,以少为多  本文探讨的整本书阅读并非学生自主进行的休闲类阅读,而是在学校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进行的师生阅读。  面对市场上大量的童书和各种机构纷繁复杂的书单,教师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和无助感。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教师草率地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用观察来积累写作素材,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由偏重主观到主客观并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如果我们能注意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开拓习作素材,就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写出内容真实、叙述生动的文章。  一、以课本为依托,找准切入点,开拓“材”路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