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行业深度分销之道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wn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销售渠道主要分为厂家直销和通过经销商分销两种。与直销相比,经销渠道的主要缺点是厂家对产品售后控制力弱,市场的沟通协调成本大,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慢。
  为了解决这一缺点,目前,在快消品领域,“深度分销”的概念非常流行。深度分销是厂家对于网络运作有很深的参与度并占有主导地位的一种分销模式。
  采用这一模式要想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厂家自身的营销资源和能力强,渠道成员特别是终端成员数量多、较为分散。深度分销是应“厂商博弈”而生的。
  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厂家希望经销商能够精耕细作市场。但是,对经销商来说,再赚钱的品牌也是厂家的,他们注重短期利益和较低的风险,往往不愿对市场进行高投入和长期的培育。
  有的厂家误以为深度分销就是撇开经销商自建分销渠道,于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将销售渠道深入二三级城市以至于乡镇市场。
  这样做虽然能让厂家更直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市场变化做出更快的反应,更好地控制价格和防止窜货,但给厂家的人员配置成本和物流配送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结果收入和利润的增长远不能弥补费用的开支。
  其实,深度分销的关键在于理顺厂家和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以下要点。
  厂家把控市场、管理质量
  经销商业务人员负责对终端的开发和日常拜访工作。终端开发要求数量要多、成活率要高;日常拜访要完成终端陈列、POP张贴、产品知识的介绍和宣传、促销活动的执行和一线市场信息的反馈等工作。
  市场管理的关键是经销商业务人员一定要保证工作质量,所以最好能像宝洁一样由厂家负责对经销商业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考核,厂家也能借此掌控终端。
  产品毛利在渠道成员间的合理分配
  厂家在把产品交给经销商代理的初期,一般给经销商较高的毛利率,以弥补市场开发的费用。当产品打开销路以后,厂家必须调低给予经销商的毛利率,将这部分利润适当地分配给二批商及销售终端,以提高他们的销售积极性。
  同时,在销量增加的基础上,保证经销商的利润总额不变。如果渠道利润分配不合理,就容易出现“吃肥的经销商不思进取,想卖产品的二批商和终端却因为没钱赚而移情别恋”的局面。
  厂家应不通过经销商而是直接给二批商返利,这样可以防止二批商窜货、乱价,保证厂家提供的渠道促销利益不被经销商截留,厂家的进货及备货奖励政策可以直达终端,达到有效掌控二批商的目的。
  以华东某市场为例。厂家要求办事处大力拓展周边乡镇市场,于是办事处便召开经销商会议传达了这一指示,经销商也召开了分销商会议传达了这一要求。但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没有分销商去做这件事情,问题出在哪里呢?经销商说分销商不好,要换掉一些分销商,而分销商说经销商不给支持。后来经过调查,发现问题出在渠道成员的责、权、利不匹配上。
  经销商有10元/箱的利润空间,分销商只有2元/箱的利润空间,这样,如果让分销商去开发周边市场,就意味着分销商要承担仓储、配送、终端理货、终端形象维护的工作,为此就要专门增加人手,显然费用支出大于收入。这部分工作如果让分销商承担,经销商就要每箱让利3元给分销商,也就是保证分销商每箱有5元的利润空间;或者业务人员的工资由经销商出,分销商只负责仓储配送,分销商的利润空间加大到3元/箱。后来办事处重新调整了价格体系,把分销商的利润空间提高到5元/箱,把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缩小到7元/箱,这一调整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二年,该厂家的产品在该地区的销量同比增长50%,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周边乡镇地区。
  经销商的职能升级
  除了承担周转资金之外,主要专注于渠道开发、物流配送、订单处理、销售预测、渠道维护、信用管理和客情关系建设等专业职能。
  尽量精减流通环节
  某沿海省市市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经销商依赖二批商销售产品的市场,称为A市场。
  另一种是经销商直接控制终端,业务员拜访市场频率高并且直接送货上门的市场,称为B市场。
  A市场与B市场有很多不同之处。
  市场管理粗放、销量提升乏力。
  A市场的销量虽然在全国位居前茅,但其实销售质量并不高。如果将占有市场内的人口数与销量对比,A市场远远不能和B市场相比。2006年,笔者曾在A市场走访农贸市场。
  粮油店老板反映说除了偶尔有人来贴一下宣传物料,就没见过业务人员来跑市场。我问粮油店老板:“为什么销售某品牌的菜籽油?”粮油店老板回答说:“该品牌送货上门,同等条件下当然尽量推它们的货,何况该品牌也不差。”
  不经常联络感情,不对市场精耕细作,粮油店老板自然缺乏对产品的忠诚度。
  高端油种推广不力。
  A市场在传统渠道主要铺的是豆油、菜籽油和调和油等中低端油种,鲜见花生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高端油种。
  B市场的传统渠道则铺了不少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等高端油种。为什么呢?二批商卖油每箱只有几元钱的赚头,他们必须通过货物的快速、大量周转才能赚到适当的利润。
  货物要快速、大量周转,就只能卖已经被市场接受了的中低端油种。二批商对销量小、收益慢、需要市场建设的高端油种是不感兴趣的。
  渠道环节多,利润分割多。
  我和A市场粮油店的老板聊天,他们就抱怨说:“你们为什么要把货给二批商呢?二批商拿货虽然多,但他们得靠我们卖货。你们还不如把货直接给我们。多一点钱赚,我可以保证不卖别的牌子的产品,只卖你一个品牌。”
  渠道环节多,厂家给的终端促销资源,如促销品及进货奖励等,也容易被中间层次截留。
  二批商还是许多市场麻烦事的根源。
  由于二批商必须要快速卖货,绝对不能积压资金。一旦市场不好做,他们就倾向于用低价、窜货来走量。反正市场也不是他们的,他们只重视眼前的进销差价。这样一来,价格体系被窜货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也被扰乱了。
  当然,二批商也有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市场开拓初期,依靠二批商可以迅速走量、打开市场;渠道难以下沉,依靠二批商能辐射周边的空白市场。
  对于一个成熟品牌来说,为了精耕细作市场,必须优化二批商。成熟期的品牌基本上都开发到了县级经销商,很少有空白市场。即使有空白市场也可以要求经销商用车销(车辆流动销售)解决,用不着批发市场来辐射。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取消二批商和批发市场渠道,经销商直接给终端送货上门。如果经销商对市场的服务不到位,应将其市场切割,将二批商升级为新的经销商来负责这个市场的终端服务工作。这样不仅能增加终端利润,还能提高对终端的服务水平。
  目前,排名前列的小包装食用油公司都在努力朝“深度分销”的方向努力,只是具体做法有差异而已。
  2008年,鲁花拥有2100人的营销团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61个销售分公司,发展了2026家经销商。益海嘉里则拥有1000人的营销团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60个分支机构,发展了635家经销商。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鲁花倾向于将大城市抓在自己手中,并且将经销商的区域划小,其经销商只相当于益海嘉里的二批商。益海嘉里则由于历史原因,在销售上一直倚重经销商,开展深度分销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
  益海嘉里的渠道变革方法是分割市场,每个城市只有一个经销商。如果某个经销商拥有多个城市的市场,就必须在各个城市单独设立公司进行管理,哪个市场达不到益海嘉里的销售要求,益海嘉里就会强硬地收回市场并分配给其他做得好的经销商。
其他文献
对于深谙白酒营销的企业来说,淡季往往承载着更多的机会与潜力,谁能充分做活淡季市场,谁将在旺季收割着更大销量,甚至达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效果。  在政务消费受限、淡季更淡的状态下,如何从商务、大众消费、喜宴酒方面破局,是当下许多白酒企业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浅谈白酒企业如何赢在淡季。  面对淡季市场的静悄悄,谁能在市场营销方面表现更活跃、更系统、更持续,谁必将成为这个季节最大的赢家。
期刊
黄酒的复兴更在于更多区域的市场接受和发展,而促销工作是夯实重点市场和开拓新市场的利器。否则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虽然一些有实力的黄酒品牌奋力做促销,但取得的市场效果有限,黄酒产值在整个酒水领域的占比仅为2.1%,究其原因是整个行业的促销工作存在着误区,这也是造成黄酒高价值,低价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黄酒促销工作该怎么做?在促销工作开始前,“首先要有市场认同的品牌定位,其次是以中高端单品
期刊
2012年白酒行业流年不利,五粮液2013年的计划却是逆风增长30%;放开品牌运营商,是否为追求增长30%的短期目标的权宜之计?现任五粮液元曲添福全国运营中心市场总监的曾祥文将给出答案。  问:五粮液在经历一段“瘦身”之后,又在发展品牌运营商了。这是在纠正瘦身过度的失误?还是在限制三公消费、行业整体受挫的环境下的权宜之计?还是另有深意?  曾祥文:五粮液的瘦身计划是对的,这一轮的放开也是对的,而且
期刊
放眼国外知名品牌,无一不在贩卖概念与个性,如今,国内很多企业面临的早已不是前几年没有市场的局面,而是眼睁睁看着国外的品牌端着高姿态,而自己仅仅卖出成本价的难题。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深度分析,不在于产品的差异,更多的在于营销手段的运用。国内企业还在大力鼓吹产品多好多好的同时,国外品牌早已打起了个性牌、概念牌,归根到底,文化营销企业营销策划的巨擘!  吃汉堡王是因为他的牛肉饼很大块吗?当然不是
期刊
想成为白酒区域销售之王?在不同的时间段,要有不同的市场策略和打法。  随着一线市场竞争的激烈,三四线市场愈发引起小体量厂家的关注,尤其是各行业中的二三线品牌,往往把三四线市场作为主攻方向。他们成功突破一线品牌的封锁,让区域性市场成为一线品牌进驻的“盲区”,而自身却老百姓熟知的主流品牌,收获了广泛的市场基础。对于具有悠久历史、区域性消费较明显的酒行业来说,其情况也非常明显。  文中的A酒是一家以酿酒
期刊
可口可乐,全球最大的饮料帝国、世界五百强中的翘楚、全球企业学习的标杆、中国茶饮料的发起者,却在本土化茶饮料的经营中屡战屡败。  “天与地”:领先一步死  由于全球碳酸饮品销售的不断下滑,1998年,基于对中国市场、传统文化及未来需求的把握,可口可乐推出第一个非碳酸饮料“天与地”,但不久之后,该产品就停产退市,究其原因:  1、可口可乐是把一种潜在的需求概念用产品直接表现出来,用创新的思维和差异化的
期刊
日前,“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名公布,该排名是品牌调查公司Millward Brown受WPP委托开展的一项调查,今年已经发布第八期。该榜单根据品牌潜在消费者和当前消费者的观点,并结合财务数据来计算品牌价值。  同时发布的研究报告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增长领先品牌均已实现意义的差异化:在BrandZ?品牌资产评估中,十大价值增长领先品牌在“有意义”、“差异化”和“突出性”方面
期刊
是否可以,套用当下一句流行的网络语言:“快消品很忙”来概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快消品市场的林林总总?  从几大乳业巨头“摁下葫芦起来瓢”式的经年对掐,到几大瓶装矿泉水企业绵延数年的恩恩怨怨,再到两大凉茶企业为商标所有权的旷日持久的对簿公堂……  当我们撇去这一场场口水战激荡起来的纷繁泡沫,俯身审视中国快消品这弯深不见底的浑水时,除了能够看到企业利益之外,有一个魅影一直与这些纷争形影相随,挥之不去。
期刊
不管高管孩子多优秀,一律不许进公司。  我们的子女念大学的时候,当时学电脑很流行。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念计算机的,一个在北大一个在北邮。到美国,一个在哈佛一个在哥伦比亚,也都念的是计算机。其他同志的孩子也都差不多。如果这些孩子全都进了公司,父母又当领导,就出大麻烦了。  还有很多领导和大客户推荐的孩子想来,有些还是很不错的,那怎么办?我们就出了一个规定,必须要三个副总裁以上的签字,这个孩子跟任何一个
期刊
小光瓶酒市场相对来说是白酒企业竞争的“蓝海”,名优白酒企业们关注度相对较低,这使许多中小型酒企及地产酒有了更多机会去抢占市场。  随着近年来健康饮酒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少喝点”、“喝好点”、“高档点”的小光瓶酒日益盛行起来,甚至成为了中低档餐饮市场的消费主流。  “制定差异化的产品+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塑造专业的组织队伍+掌控一定的餐饮终端+投入适度的资源”,是成功运作小光瓶酒市场的关健,其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