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瓶酒”的“大学问”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光瓶酒市场相对来说是白酒企业竞争的“蓝海”,名优白酒企业们关注度相对较低,这使许多中小型酒企及地产酒有了更多机会去抢占市场。
  随着近年来健康饮酒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少喝点”、“喝好点”、“高档点”的小光瓶酒日益盛行起来,甚至成为了中低档餐饮市场的消费主流。
  “制定差异化的产品+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塑造专业的组织队伍+掌控一定的餐饮终端+投入适度的资源”,是成功运作小光瓶酒市场的关健,其具体市场运作策略如下:
  市场调研
  白酒行业一直流行“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因此,酒类营销人要随时了解酒水市场的动态变化,全方位熟悉市场。小光瓶酒市场调研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
  市场总概:包括市场容量调研,主销品牌、产品、价位、促销方式,产品受季节性影响情况,消费者消费心理等;
  产品层面:产品的包装材质及色彩,部分区域低档酒消费者忌讳白色及蓝色色调;主流产品的命名特点、酒精度及规格等;
  渠道特征:餐饮、商超、流通渠道各自利润需求,餐饮渠道酒水自带率、主销价位,市场总网点数量,区域经销商及分销商的数量和分布特点等;
  品牌宣传及推广:宣传媒介方式及主流高效宣传媒介等;
  市场投入:酒店渠道投入状况(包括进店费、买断费、开瓶费、礼品、进店政策等),经销商及分销商投入政策及方式,宣传媒介、消费者促销投入费用等;
  竞争品牌:市场品牌竞争格局,市场主流品牌及主流品牌销售队伍综合情况(人员分配状况及收入水平等),主要竞争对手市场操作模式及资源配备状况等。
  战略定位
  企业需将小光瓶酒定位为战略性产品,并由企业营销中心高层专人负责。具体操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广泛招商
  在地级市及县级市场,选择拥有C、D排档类餐饮网点众多的经销商,同时该经销商需拥有自己的队伍及具有精细化运作终端的能力。具体可选择保健酒经销商或开拓性较强的经销商,而无需找资金实力充裕的大经销商。
  第二阶段:产品上市
  可选择在当下的淡季进行上市,中高档的小光瓶酒还需要进行3—4个月的市场培育,以确保旺季旺销。产品上市过程中,针对重点市场,厂家应配合商家进行新产品的铺市(可以为期1个月)和培育,可以较大数量的市场铺市突击队,快速完成小光瓶酒在核心终端的铺市,并保证产品的铺市率和酒店生动化建设。同时厂家需加大渠道推力,根据二八法则,加大核心终端的利润率,给予商家短期促销员支持。
  第三阶段:进行政策性压货
  经过1个月的产品集中铺市,2~3个月的终端人员推广活动后,进行政策性压货,放大餐饮渠道利润空间以提高渠道推力,实现小光瓶酒市场的快速突破。
  第四阶段:流通放量
  当餐饮动销速率逐渐提高,消费者口碑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形成,二批商开始尝试倒货贩卖时,流通渠道大放量时期已经到来。在合理的促销力度、严格的价格体系管控下,让流通放量来得更猛烈些吧。
  产品及价格策略
  产品线设置原则
  围绕小光瓶酒市场主流价位和主导竞争产品,开发出2—3个系列化产品:产品色调需鲜明且避免当地忌讳,产品命名要富有一定意义,迎合该价位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即可;产品瓶型最好选择个性化强的,酒瓶材质尽量选择高档些。
  价格体系设置原则
  以主导竞争对手为导向,在价格设置上可以持平或略高于市场主要竞争对手,同时保留具有竞争力的操作空间。在定价方面,系列的产品中一款定在主流低档价位,一款定在主流中档价位,一款定在主流高档价位。
  渠道策略
  核心策略:前期餐饮重点培育,商超渠道辅助;后期流通渠道大放量,三盘共振互动,快速激活渠道,占领终端,锁定核心消费群。
  分销体系构建策略
  市场建设需要厂商联合进行,但厂家和商家需各负其责。小光瓶酒可采用直分销模式:厂家牢牢掌控住核心餐饮店、重点零售终端店及核心分销商;商家多数为配合企业进行市场运作。
  餐饮渠道策略(培育渠道)
  1)核心策略:厂家主导,以直销模式运作市场。
  2)流通终端整体费用使用根据20%网点进行前置性固定投入,其他80%网点费用随量。将终端分为重点核心店(20%)和一般终端店(80%)。
  3)产品导入期策略:优先提高渠道利润,保证足够的推力;高铺货率,高网点覆盖,把产品推到消费者面前;提前抢占终端店的店招,酒店生动化建设,努力营造氛围。
  4)培育期策略:进行消费者拉动促销,提高消费者心中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活跃有效终端动销氛围,促进产品快速动销;提升终端商销售信心,促进其二次以上补货。
  5)成熟期策略:严格进行市场管控,确保刚性价格持续稳定。
  商超渠道策略(培育+品牌宣传渠道)
  1)核心策略:商家主导,厂商共同运作;
  2)前置性投入:厂商共同承担,具体比例可协调;
  3)重点KA运作:
  选择标准:路段好(靠近居民区及人流量大的路段)、售酒能力强、信誉度高、投入低产出高的商超;
  进店方式:陈列进店;
  前置性投入费用:进店费、条码费、促销费、节庆费;
  开展醒目化、生动化建设:可融入主题式促销、免费品尝等活动。
  4)一般大卖场或社区超市(非重点,可逐步渗透)。
  流通渠道策略(放量渠道)
  1)核心策略:商家主导,厂家予以监管市场并控制核心大户。
  2)费用投入方式:商家为主,厂家辅助配合(个别重点店商家无法进入的,厂家投入资源进驻)。
  3)导入期策略:以陈列的方式进店,费用由商家支付。第一阶段确保铺货率不低于60%,以后逐步增加。
  4)成熟期策略:严格进行市场管控,确保刚性价格持续稳定。
其他文献
中国茶叶种类繁多,但每个单品最好的品牌却鲜为人知,几乎没有一个茶企的市场份额超过3%。  茶企品牌缺失  如果1990到2005年是产品时代,是中国茶叶行业产量高速增长的时代的话,2005年开始,中国茶叶行业增长逐年放缓,开始进入品牌建设、做大做精的时代。  然而,品牌的缺位却使得中国茶叶行业并未走出这一步。  虽然在过去两年中,有贵天下茶业公司880万元聘请林志玲代言都匀毛尖茶、黑美人茶业牵手“
期刊
对于深谙白酒营销的企业来说,淡季往往承载着更多的机会与潜力,谁能充分做活淡季市场,谁将在旺季收割着更大销量,甚至达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效果。  在政务消费受限、淡季更淡的状态下,如何从商务、大众消费、喜宴酒方面破局,是当下许多白酒企业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浅谈白酒企业如何赢在淡季。  面对淡季市场的静悄悄,谁能在市场营销方面表现更活跃、更系统、更持续,谁必将成为这个季节最大的赢家。
期刊
黄酒的复兴更在于更多区域的市场接受和发展,而促销工作是夯实重点市场和开拓新市场的利器。否则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虽然一些有实力的黄酒品牌奋力做促销,但取得的市场效果有限,黄酒产值在整个酒水领域的占比仅为2.1%,究其原因是整个行业的促销工作存在着误区,这也是造成黄酒高价值,低价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黄酒促销工作该怎么做?在促销工作开始前,“首先要有市场认同的品牌定位,其次是以中高端单品
期刊
2012年白酒行业流年不利,五粮液2013年的计划却是逆风增长30%;放开品牌运营商,是否为追求增长30%的短期目标的权宜之计?现任五粮液元曲添福全国运营中心市场总监的曾祥文将给出答案。  问:五粮液在经历一段“瘦身”之后,又在发展品牌运营商了。这是在纠正瘦身过度的失误?还是在限制三公消费、行业整体受挫的环境下的权宜之计?还是另有深意?  曾祥文:五粮液的瘦身计划是对的,这一轮的放开也是对的,而且
期刊
放眼国外知名品牌,无一不在贩卖概念与个性,如今,国内很多企业面临的早已不是前几年没有市场的局面,而是眼睁睁看着国外的品牌端着高姿态,而自己仅仅卖出成本价的难题。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深度分析,不在于产品的差异,更多的在于营销手段的运用。国内企业还在大力鼓吹产品多好多好的同时,国外品牌早已打起了个性牌、概念牌,归根到底,文化营销企业营销策划的巨擘!  吃汉堡王是因为他的牛肉饼很大块吗?当然不是
期刊
想成为白酒区域销售之王?在不同的时间段,要有不同的市场策略和打法。  随着一线市场竞争的激烈,三四线市场愈发引起小体量厂家的关注,尤其是各行业中的二三线品牌,往往把三四线市场作为主攻方向。他们成功突破一线品牌的封锁,让区域性市场成为一线品牌进驻的“盲区”,而自身却老百姓熟知的主流品牌,收获了广泛的市场基础。对于具有悠久历史、区域性消费较明显的酒行业来说,其情况也非常明显。  文中的A酒是一家以酿酒
期刊
可口可乐,全球最大的饮料帝国、世界五百强中的翘楚、全球企业学习的标杆、中国茶饮料的发起者,却在本土化茶饮料的经营中屡战屡败。  “天与地”:领先一步死  由于全球碳酸饮品销售的不断下滑,1998年,基于对中国市场、传统文化及未来需求的把握,可口可乐推出第一个非碳酸饮料“天与地”,但不久之后,该产品就停产退市,究其原因:  1、可口可乐是把一种潜在的需求概念用产品直接表现出来,用创新的思维和差异化的
期刊
日前,“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名公布,该排名是品牌调查公司Millward Brown受WPP委托开展的一项调查,今年已经发布第八期。该榜单根据品牌潜在消费者和当前消费者的观点,并结合财务数据来计算品牌价值。  同时发布的研究报告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增长领先品牌均已实现意义的差异化:在BrandZ?品牌资产评估中,十大价值增长领先品牌在“有意义”、“差异化”和“突出性”方面
期刊
是否可以,套用当下一句流行的网络语言:“快消品很忙”来概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快消品市场的林林总总?  从几大乳业巨头“摁下葫芦起来瓢”式的经年对掐,到几大瓶装矿泉水企业绵延数年的恩恩怨怨,再到两大凉茶企业为商标所有权的旷日持久的对簿公堂……  当我们撇去这一场场口水战激荡起来的纷繁泡沫,俯身审视中国快消品这弯深不见底的浑水时,除了能够看到企业利益之外,有一个魅影一直与这些纷争形影相随,挥之不去。
期刊
不管高管孩子多优秀,一律不许进公司。  我们的子女念大学的时候,当时学电脑很流行。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念计算机的,一个在北大一个在北邮。到美国,一个在哈佛一个在哥伦比亚,也都念的是计算机。其他同志的孩子也都差不多。如果这些孩子全都进了公司,父母又当领导,就出大麻烦了。  还有很多领导和大客户推荐的孩子想来,有些还是很不错的,那怎么办?我们就出了一个规定,必须要三个副总裁以上的签字,这个孩子跟任何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