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工作时该不该好好表现?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参加工作时,长辈往往这样告诫我们:孩子,一定要努力,好好表现,给领导留下个好印象。虽然长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的建议未必是合适的,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哈佛大学教授马丁·魏茨曼把这种现象称为“棘轮效应”。“棘轮效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努力反而不好呢?
  努力的员工会很累
  在多数情况下,老板看不到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过程,因此老板和员工之间存在一种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员工可能会偷懒、磨洋工或者推卸责任,这就是典型的道德风险问题。一种方法是,为了防止员工偷懒,老板决定采取一种“层层加码”的方式给员工安排任务,就是员工每一期的任务都比上一期要多。
  比方说,小王在医药公司做销售,老板给他确定的第一个月销售任务是10万元,小王不想让老板失望,努力地完成了12万元的销售额,也就是说超额完成20%。老板一看,小伙子,你挺能干啊,我得给你加加担子。于是,小王第二个月的销售任务就从原先的10万元变成了11万元。如果小王继续加油,在第二个月仍然超额完成20%,那么第三个月的销售任务就变成了12.1万元。按照这个速度增加下去,一年后小王的月销售任务将超过34万元,三年后月销售任务将超过337万元,比第一个月的目标任务多33倍!总之,小王越是能干,老板布置的任务就越多,小王就越需要额外努力,这就是一种棘轮效应。
  如果我们把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多期关系看作是一种重复博弈,魏茨曼教授证明:目标任务对上一期的产销量依赖性越大,或者博弈重复的期数越多,那么棘轮效应就越明显。也就是说,如果员工每个月都超额完成任务,哪怕超额完成一点点,只要时间足够长,他实际上要完成的任务就会变成无穷大。
  棘轮效应广泛存在
  其实,棘轮效应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刚性现象。企业生产有棘轮效应,个人消费也有棘轮效应。一个人的消费水平一旦形成了习惯,就算收入水平降下来了,消费水平也未必能降下来。正如古代文人司马光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要小看消费的棘轮效应,轻则负债累累,重则祸国殃民。
  我给大家讲一个《韩非子》里面的故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但很多人可能不相信商朝的灭亡始于一双象牙筷子。有一天,商纣王命人做了一双漂亮的象牙筷子,然后兴高采烈地用象牙筷子吃饭。他的叔父箕子见了,从此忧心忡忡。有个大臣问他为什么不高兴,箕子说:“纣王有了象牙做的筷子,就不会再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用犀牛角做的杯子和美玉做的饭碗;有了象牙筷子、犀牛角杯和美玉碗,就不会再吃粗茶淡饭了,肯定要吃山珍海味了;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就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高楼大厦,就要大兴土木了。这样下去,天下的财富都要耗尽了。”商纣王的骄奢淫逸引发了武王伐纣,5年之后商朝就灭亡了,箕子的预言果真应验了。
  棘轮效应导致的负面效果
  回到职场的话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棘轮效应,那么作为一名新员工,你能做什么呢?在这里我有两点“忠告”。第一,开始工作时不要拼尽全力。因为起点越低,进步的空间越大;起点越高,进步的空间越小。当然了,你也不能把起点设得太低,低到让老板一眼看出你不行;第二,进步的速度不要太快。魏茨曼证明,随着工龄的增加,员工前期的业绩绝对值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后期进步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于是,工龄越长的员工,越是磨洋工,越是会偷懒。因此,棘轮效应给职场菜鸟的启示是:一些短期来看值得鼓励的行为(例如“996”加班、超额完成任务),从长期来看反而是不利的。
  棘轮效应导致员工不敢全力以赴地努力,这显然对老板不利。那么作为老板,怎么才能既让员工更加努力,又让员工没有“层层加码”的担忧呢?经济学家也总结了4种办法。如果你是老板,总有一款适合你。
  减轻棘轮效应的制度设计
  第一种减轻棘轮效应的办法是,实行相对绩效评估。棘轮效应产生的基础,是老板将员工的考核目标建立在过去的绩效上。所以,如果员工的考核目标不再以过去的业绩为基础,棘轮效应自然就消失了。英国牛津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梅耶和威克斯提出,如果一个单位的业绩能够找到外部同行的业绩作为参照组,那么老板可以对员工实行“相对绩效考核”。这里的“相对”,是跟同行业类似单位进行比较。例如,一家财经类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其业务考核目标可以对标同行业优秀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如果这个编辑的业务量达到行业均值,就算合格;超出行业均值较多,就算优秀。然后根据合格和优秀分别确定不同金额的年终奖励。由于员工的考核目标与外部同行关联,与自己过去的业绩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员工不必担心自己过去做得越好,老板定的考核目标就会越高。这样一来,从“自己跟自己比”就变成了“自己跟同行比”,棘轮效应就被竞争效应取代了。
  第二种办法是,老板在员工入职时就制定一份职业成长路径图。比如,一个图书策划编辑从入职第一年到第五年每年要策划多少个选题,出多少本书。达到每个阶段的考核目标,就自动升职,比如从初级编辑升为中级编辑,然后升为高级编辑,并且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有了这样一套事前说好的动态激励机制,员工越是努力,就越是可能提前完成考核任务,然后提前升职,因此这对员工和老板来说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但前提是,老板不能看到员工业绩提升很快,然后中途单方面修改考核目标,这就违背了事前的契约,又会导致棘轮效应。
  第三种办法是内部轮岗。减少棘轮效应的关键,就是老板承诺不利用员工的业绩信息。对于大企业来说,轮岗可以让员工避免“自己跟自己比”。比如,员工小李在销售部门干了一年,每个季度都超额完成任务,然后调到广告部去干一年,之后再调到投资部去轮岗。轮岗之后,新的岗位和原来的岗位性质不同,要求也不同,因此两者没有可比性。这样的话,老板就无法利用员工原来的成绩,通过层层加码对员工榨干用尽。因此,轮岗不仅可以让员工对不同的工作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还可以避免过度压榨员工。
  第四种办法是日本企业的年功序列制。所谓年功序列制,就是员工的工资主要取决于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而不是绩效,这有点像论资排辈。我在日本访问时曾了解到,一位30岁毕业的员工,每个月工资大概是3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万元),40岁的员工工资大概是40万日元。因为工资主要与工龄挂钩,与自己前期的业绩不是高度相关,这样员工就不必担心被“层层加码”了。但是,也有人会问,那这样员工会不会偷懒呢?未必。虽然工资伴随工龄增长,但是一旦员工离职或者被解雇,再就业时工资就可能回到起点,所以偷懒的机会成本很高。在年功序列制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很高,这正是日本企业的传统优势之一。
  在动态条件下,老板会利用员工前期的业绩信息,在考核时层层加码,这会导致棘轮效应。为了减轻棘轮效应,老板可以引入相对绩效评估以及帮助员工制定长期规划,大企业还可以考虑实行内部轮岗,以及将工资与工龄适当挂钩。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请记住一句告诫:“吃饭七分饱,干活八分力。”套用一句古话来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若为长远顾,何必一时拼?
  (摘自上海三联书店《一切皆契约》     作者:聂辉华)
其他文献
许纪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启蒙阵营中的代表人物,长期致力于知识分子研究, “得到”音频课程《中国文化30讲》主讲人。代表作《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启蒙的自我瓦解》《启蒙如何起死回生》《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读书人站起来》等。  在知识传播领域,谁是今天影响最大的人?可能是他们。他们的身影遍布“得到”“喜马拉雅”等付费音频平台,也穿梭在像《奇葩说》这样的综艺节目。但他们很少有人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
期刊
海明威,文学史上堪称最硬核的大文豪,扛过枪负过伤,做过记者上过战场,一生没少『折腾』。而他最不为人知的身份,是他曾成为FBI、军情六处、帝国保安部、军事谍报局重点关注的间谍!根据1980年FBI解禁档案记载,在海明威的『第二故乡』古巴,他曾在二战期间亲手建立间谍网『骗子工厂』、追踪德国潜艇,被FBI监视二十余年。  1942年4月底,在斯普卢伊尔·布拉登大使位于美国驻古巴大使馆中舒适的办公室里,我
期刊
1943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广西桂林龙坪寨。入夜,桂系特务纵火焚烧民房,妄图嫁祸于红军,挑拨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口述人:吴成平,广西桂林龙胜县平等乡龙坪村委会主任  我是龙胜县平等乡龙坪村村委会主任吴成平,红军来龙坪侗寨的事,我是听大伯父吴云珠讲的,又找许多老人核实了解过,他们都已经不在了,很多细节,只有我知道,历史书上肯定看不到了。  那场大火,足足烧了一夜,烧红了半边天,烧毁
期刊
18世纪初期,英法两国几乎同时发生了著名的泡沫经济事件。英国发生了南海泡沫事件(这也是“泡沫经济”一词的来源),法国发生了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两个事件的开端和崩溃的过程都非常相似,最终的结局却很不相同。  英法两国的泡沫事件都由处理战争借款而起。  1711年,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获胜后,为了在拉丁美洲进行贸易,成立英国南海公司,主要从事奴隶贸易。其实,真正目的是偿还债务——由于西班牙王位继承
期刊
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像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文化艺术是河水激荡中跳跃的浪花。敦煌壁画中美丽灵动的飞天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  金庸著名小说《天龙八部》,这是一个佛教化的书名。八部“天龙”之中,就有“飞天”。只是她原本的名字叫“天人”。佛陀诞生,前来祝贺的“来宾”中就有“天人”。她的真名叫作“乾闼婆”和“紧那罗”,是音乐之神,在
期刊
印度不算是一个适合购物的地方,很多印度人收入太低,自然对购物这件事也就没什么兴趣。很多在公司里上班的印度人月收入低的不过1000元人民币,医生这种高收入职业的月收入也不过几万元人民币而已,但这已经足够他们生存下来,毕竟他们往往不需要在住房这件事上有太大的支出。房子很破,但祖祖辈辈传承下来,一大家子就那么住在一起,有点儿我们早些年的大杂院的感觉。  印度当地的朋友建议我去买鞋和纱丽,不过一再叮嘱我要
期刊
人们罔顾初衷与自身的价值观,将CEO的管理智慧吹捧为获得成功的基础,将这种智慧视为解决全球自由市场结构性问题的根本药方。CEO社会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人们以成败论英雄,但这种评判标准却占据道德制高点。  2016年11月9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他的胜选让整个世界错愕。对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欢欣雀跃,认为这给腐败的经济和政治体系来了当头一棒,然而对其他人而言,他们害怕这是
期刊
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理论家和青年运动领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教育家等。  恽代英信中的季膺妹即指葛季膺,她是恽代英的弟媳,在南京高师时与恽代英的弟弟恽子强相识,结婚后两人一同参加革命。“强弟”即指恽子强,他1942年参加新四军,是中国著名制药化学家。恽代英接到葛季膺的信后,很为弟弟找到一位理想的“佳偶”而欣慰,并真挚地祝愿他们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季膺妹
期刊
丝绸之路是欧亚国家的共同记忆,“一带一路”也是沿线国家地区的共同事业。  至少有两大原因,使欧洲人对“一带一路”充满兴趣:一是丝绸之路是德国人李希霍芬1877年命名的,迄今国际上对“一带一路”研究最深入的就是德国智库,如席勒研究所。可以说,欧洲人拥有丝绸之路的“知识产权”。“一带一路”的“五通”也学习了欧洲一体化“四通”——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自由流通的经验。二是欧洲人对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
期刊
严济慈(1901—1996),浙江东阳人。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应用光学与光学仪器研制等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开创人之一,也是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本文是严进英对爷爷严济慈与奶奶张宗英的深情追忆。  我的爷爷奶奶是我这一生中看到的幸福、美好的一对情侣。他们的爱情,真诚、专一;他们的生活,和谐、美好。他们相知、相爱、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