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亚芳小名“豆豆”,今年12岁,是湖北襄樊市大庆路小学五年级(4)班学生。今年5月,她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专利证书,她的“枕腿气囊”获得国家专利,两个月后,又有好消息从京城传来:她发明的“自行车后雨板闪光装置”被授予国家专利。近日,笔者对这个家庭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豆豆的父亲马从敏曾在一家县报做记者,现在襄樊一家事业单位任职。母亲多华玲原在粮食部门做营业员,下岗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一边操持家务,一边辅导孩子。豆豆还在幼儿园的时候,马从敏发现女儿写起字来一笔一划,方正整齐。刚好自己又写得一笔好字,于是,就有意培养女儿对写字的兴趣。他教女儿写楷体,给女儿讲笔锋。到读小学的时候,小豆豆的一笔字己写得漂漂亮亮了,班上同学们都请她在作业本上写名字。为了让女儿得到规范的训练,马从敏请来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的书法家李俊杰对小豆豆进行辅导。开始,小豆豆还兴趣盎然,一段时间以后,写字训练变得枯燥无味。看到女儿有些不耐烦,马从敏没有用传统的说教,而是主动与女儿一起练字。每次练完,马从敏都让女儿先找出自己书法的不足,并且,还出题考试,互相打分,豆豆练字兴趣大增。四个月后,恰逢第二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举办,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小豆豆书写的一副对联“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获得少儿组铜奖。
奖牌寄来后,小豆豆高兴坏了,整天把奖牌挂在脖子上,连睡觉都不愿取下来。
为了激发孩子更广泛的兴趣,马从敏用起了“赏识教育”,他鼓励女儿:“豆豆,还想学什么?你能行!”豆豆想了想,觉得有很多东西都想学。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大的空间,马从敏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小豆豆学起了电子琴、拉丁舞、跆拳道。从此,小豆豆不仅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各种文艺活动中,也到处活跃着她的身影。
与此同时,马从敏还让女儿注意多观察生活,并用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及经历记录下来。就这样,一篇篇充满着童趣的作文诞生了。她的作文《放风筝》、《疯丫头》、《保护母亲河》、《二十年后的相会》等陆续在《楚天都市报》和《襄樊晚报》上发表。2004年3月,小豆豆获得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鼓励奖。同年5月,由《小学生天地》和《湖北教育》杂志联合举办的湖北省第二届“天地杯”作文竞赛中,小豆豆的作品获得三等奖。
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小豆豆也喜欢看电视,不仅对动画片情有独钟,她还特别爱看中央电视台二频道的《为您服务》节目。该节目中的几个版块“生活大发现”、“生活培训站”、“律师出招”等节目是每期必看。马从敏全家有个习惯:晚上睡觉时,老喜欢把腿放在别人身上,一家人老是为此事睡不好觉。2005年5月的一天晚上,睡觉前,马从敏开玩笑地对小豆豆及妻子说:“今晚上谁也不准把腿枕在别人身上。”妻子调侃道:“这样一来,岂不是一家人都睡不好觉了。”此时,小豆豆灵机一动,说:“我们何不发明一种东西,好让大家枕腿?”“好!太好了!”马从敏想,这又是培养孩子观察和动手的绝好机会。第二天,小豆豆和爸爸一道,开始为这次发明做准备工作。小豆豆有个爱好,爱抱着布娃娃睡觉。在父亲的启发下,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布娃娃。可是,布娃娃太大,放在被子里不合适呀。那么,既然大家都愿把腿枕在别人的腿上,何不做一只像布娃娃一样的“腿”呢?为了携带方便,小豆豆又想到了能充气的救生圈。思路有了,用什么材料来完成呢?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正在小豆豆为此事冥思苦想的时候,老家的一个亲戚因车祸住进了城里的医院。到医院探望患者的时候,看着病床上的医用枕头,小豆豆豁然开朗:这不就是很好的材料吗?马从敏和女儿一道,找到医院的一位熟人,要了两个报废的医用枕头。回到家,父女俩一会儿画图,一会剪裁。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一只画着漂亮图案的能充气“枕腿”做好了。第二天,马从敏来到襄樊市知识产权局咨询,得知可以申请专利的答复后,当即办理了相关手续。一年后,由马亚芳设计的“枕腿气囊”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首战告捷,马从敏没有让女儿沉湎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启发女儿思路再放开阔一些,看看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东西。一天晚上,马从敏陪女儿在马路上散步,看着许多自行车的尾灯被撞坏或被人为损坏。小豆豆问父亲自行车尾灯的作用,马从敏告诉女儿:晚上行车时,若骑车人身后来了汽车,其尾灯能折射汽车灯光,给汽车司机一个信号,这样能够保证骑车人的安全。豆豆意识到尾灯的重要性,便下决心改进自行车尾灯,让它不易被损坏。通过认识观察,小豆豆弄清了自行车尾灯容易被损坏的原因。受煤炉下面插板的肩示,没过多久,父女两人一起设计出了“自行车后雨板闪光装置”。按照他们的设计,这种用螺丝钉固定在自行车后雨板的尾灯很难被人为损坏。即便万一被损坏,也可随时更换。日前,他们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通知,这项发明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马从敏说,他教育女儿的一个重要心得,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不是一定要抱着多高的期望值。在给女儿取名的时候就已表现出了这份心态。1994年女儿在一家条件很差的卫生院生下来的时候,马从敏随口就叫出了小名:豆豆。他想,豆豆是一粒种子,既然是一粒种子,就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放在什么环境里,都能够生根发芽。取正名的时候,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是女孩,马从敏对能反映女性特色的“芳”字很有感情。中间取一中性字“亚”,一是不期望女儿做人上人,做“亚军”也可;二是亚字略显男性化,希望女儿具备一些男孩的坦荡襟怀。实践证明,马从敏的教育是成功的。从小学一年级到现今,马亚芳一直担任班长职务,学习成绩从未落到10名以下,她还是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得力助手、得意门生,多次被评为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006年6月,被授予“首届校园十佳”称号。看到马亚芳小小年纪便表现出的执着精神和创造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成长之路会越走越开阔。
周天坤:湖北发明第一人 吴志菲
在鄂南山区有这么一位貌不惊人、年逾花甲,却拥有百项发明的发明家,他就是被称为“湖北发明第一人”的周天坤。
成家后的周天坤希望孩子尽快学会汉语拼音。孩子呀呀学语,他就开始教;刚上小学,他就采取写、画和剪字块等方法耐心辅导孩子读、写、认。一天,他回到家中,发现孩子和儿个小朋友将写有拼音字母的硬纸块当成牌玩。平时就喜欢发明的他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些硬纸卡片设计成扑克牌,效果一定更好些,让孩子通过游戏锻炼智力,增长知识,寓教于乐。
随即,周天坤赶到西门小学请教了几位拼音老师,根据汉浯拼音方案和小学语文课本制作了一副“汉语拼音扑克牌”,经几名学生和老师试用,效果良好。进而,周天坤又增加了美术、 天文、音乐和神话故事等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改进后的拼音牌,时而拼,时而读,时而组词造句,时而吟诗作对,立即受到学生、老师、家长的喜爱与欢迎。
为使汉语拼音扑克牌得到社会的承认而走向大市场,周天坤盘算着为“扑克牌”找“婆家”,可他拿不出这笔推广费。正在这时,一篇报道周天坤发明汉语拼音扑克牌的稿件在一家全国性报纸上发表了。浙江两家塑料厂连夜赶来,征得周天坤同意后取得了生产权。他因此而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技术转让费。这一次后,周天坤的智慧闸门似乎也迅速打开,千种构思,万般设想,一起滚滚而来。
在此后的18年里,周天坤迷上了发明创造,走路在想,吃饭在想,晚上做梦也在想。迄今,他取得了中国世界两用地图棋、学生智力围棋、书法成语年历等70多项发明成果。其中3项获全国、省、市科技成果奖,6项获国家专利,20多项转让给浙江、湖北、西安、天津等地生产厂家,产品行销全国,有的甚至远销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等地区与国家。辛勤的汗水与智慧的思维,共同孕育了妍艳的花朵。他20多次被评为市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研先进工作者”、“湖北省职工自学成才先进个人”与“国家专利先进个人”等,成了鄂南“土发明家”与“湖北发明第一人”。
如今成功的周天坤感慨万千,却怎么也忘不了1989年2月27日这一天。那天,他正在设计“笔战围棋”,忽听家人说有客人来访。正准备收拾东西去接客,不料客人已闯了进来。抬头一看,只见这位客人蓝眼睛、黄头发、高个子、白皮肤——是个外国佬。周天坤愣住了,他不知说什么好。这位来客打破尴尬,用略带几分生硬的中国话说:“我叫Theron stanford,中文名字叫史西伦,是特意从北京来找您的。”说完,他拿出一份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原来上面报道了周天坤搞发明的消息。
史西伦是美国儿童玩具专家。他看着桌台上那一件件诱人的智力玩具,他激动地上前紧紧握住周天坤的双手:“周先生,我们合作干吧!”周天坤来不及思索,也用不着思索,对于这位有着共同爱好和同样追求的外国朋友,他无法拒绝。
“周先生,我觉得您设计的东西内容都很好,特别是知识性强,很丰富,老少皆宜。就是有一点不好,产量质量低劣,特别是外观不美,制作粗糙,虽然便宜但没法在国际市场上打响。”毫不掩饰的史西伦,掏出带来的一副法国发明、美国生产的汽车拉力赛扑克,“这种扑克在我们美国要6个多美元,如果您的地图棋用英文印刷,并生产精美一点,是可以卖这个价的。”
“您的意见很好,可我实在无能为力,没钱加大投资,只能搞设计不能办工厂。”周天坤十分自责,但也很无奈。停了片刻,他又打破沉默:“我认为我能搞点小发明,产品上有‘中国’的字,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也感到自豪,正如您刚才还提到美国人生产的东西,您也感到骄傲一样,不论您是否说我守旧或顽固……”
“我认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它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周先生,我动员您去美国,那里天地大,有发展。”史西伦似乎不服气,抢过话头。周天坤据理力争:“是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技工作者是有国界的。我的根在中国,没有这块土地便就没有我的发明。合作可以,我不会离开自己的国土。”
史西伦听后翘起大拇指,连声叫:“0K!0K!!”。他们的合作很快硕果满枝。
同史西伦成功的合作,给了周天坤更大的信心和勇气。湖北咸宁是全国闻名的桂花之乡,桂花是咸宁的市花。每逢中秋时节,咸宁百里花香,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咸宁观赏、采购。但开花前后只有半月左右的观赏期,而且必须到“桂地”才能有所见所“闻”。1985年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咸宁时的指示,时时回响在他的耳畔——“你们咸宁的桂花很有名,应扩大发展,要争取搞开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用桂花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十几年来,周天坤一直留心观察,反复思考,设想兴办成宁绿色工程,让咸宁的桂花天天开,时时香,并以此扩大咸宁的知名度,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也否定了一个又一个创意。几经拜师访友,刻苦钻研,终于根据桂花可扦插的栽培技术设计了一种矮化桂花树,并按照桂花的大小设计出花苞、初开、盛放等不同花期的花样。随后,周天坤又苦口婆心地求人合作。真诚与坚毅感动了人们,香港驻成塑料厂同意机械制作塑料桂花,天门、仙桃乐意合作生产绢绸桂花,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与葛洲坝代表处合资的桂花制品厂也加盟其中,提供桂花精油。周天坤苦心经营的特种桂花盆景诞生了,它们千姿百态,鲜艳夺目,清香扑鼻,真可谓“真树假花天天开,桂树塑花时时香”。这种盆景,可广泛用于宾馆、旅社、会议厅、及休息室等场所,改每月只能九、十月观赏桂花为天天可观赏,并能随时闻到桂花“开放”的馨香。
这些年来,周天坤收到了一些技术转让费,除了一部分投资于发明上,其余的都向社会无私地捐赠了。地方教委、体委、老龄委、妇联、工会、文化局、青少年活动中心及旅游开发、希望工程、扶贫救灾等单位或项目,他一次次伸出热情的双手,献出真诚的爱心。他动情的说:“我忘不了我曾经也是一个灾民,我深知灾区人民的疾苦,捐钱不多,可这些是我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情、一份爱!”
豆豆的父亲马从敏曾在一家县报做记者,现在襄樊一家事业单位任职。母亲多华玲原在粮食部门做营业员,下岗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一边操持家务,一边辅导孩子。豆豆还在幼儿园的时候,马从敏发现女儿写起字来一笔一划,方正整齐。刚好自己又写得一笔好字,于是,就有意培养女儿对写字的兴趣。他教女儿写楷体,给女儿讲笔锋。到读小学的时候,小豆豆的一笔字己写得漂漂亮亮了,班上同学们都请她在作业本上写名字。为了让女儿得到规范的训练,马从敏请来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的书法家李俊杰对小豆豆进行辅导。开始,小豆豆还兴趣盎然,一段时间以后,写字训练变得枯燥无味。看到女儿有些不耐烦,马从敏没有用传统的说教,而是主动与女儿一起练字。每次练完,马从敏都让女儿先找出自己书法的不足,并且,还出题考试,互相打分,豆豆练字兴趣大增。四个月后,恰逢第二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举办,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小豆豆书写的一副对联“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获得少儿组铜奖。
奖牌寄来后,小豆豆高兴坏了,整天把奖牌挂在脖子上,连睡觉都不愿取下来。
为了激发孩子更广泛的兴趣,马从敏用起了“赏识教育”,他鼓励女儿:“豆豆,还想学什么?你能行!”豆豆想了想,觉得有很多东西都想学。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大的空间,马从敏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小豆豆学起了电子琴、拉丁舞、跆拳道。从此,小豆豆不仅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各种文艺活动中,也到处活跃着她的身影。
与此同时,马从敏还让女儿注意多观察生活,并用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及经历记录下来。就这样,一篇篇充满着童趣的作文诞生了。她的作文《放风筝》、《疯丫头》、《保护母亲河》、《二十年后的相会》等陆续在《楚天都市报》和《襄樊晚报》上发表。2004年3月,小豆豆获得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鼓励奖。同年5月,由《小学生天地》和《湖北教育》杂志联合举办的湖北省第二届“天地杯”作文竞赛中,小豆豆的作品获得三等奖。
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小豆豆也喜欢看电视,不仅对动画片情有独钟,她还特别爱看中央电视台二频道的《为您服务》节目。该节目中的几个版块“生活大发现”、“生活培训站”、“律师出招”等节目是每期必看。马从敏全家有个习惯:晚上睡觉时,老喜欢把腿放在别人身上,一家人老是为此事睡不好觉。2005年5月的一天晚上,睡觉前,马从敏开玩笑地对小豆豆及妻子说:“今晚上谁也不准把腿枕在别人身上。”妻子调侃道:“这样一来,岂不是一家人都睡不好觉了。”此时,小豆豆灵机一动,说:“我们何不发明一种东西,好让大家枕腿?”“好!太好了!”马从敏想,这又是培养孩子观察和动手的绝好机会。第二天,小豆豆和爸爸一道,开始为这次发明做准备工作。小豆豆有个爱好,爱抱着布娃娃睡觉。在父亲的启发下,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布娃娃。可是,布娃娃太大,放在被子里不合适呀。那么,既然大家都愿把腿枕在别人的腿上,何不做一只像布娃娃一样的“腿”呢?为了携带方便,小豆豆又想到了能充气的救生圈。思路有了,用什么材料来完成呢?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正在小豆豆为此事冥思苦想的时候,老家的一个亲戚因车祸住进了城里的医院。到医院探望患者的时候,看着病床上的医用枕头,小豆豆豁然开朗:这不就是很好的材料吗?马从敏和女儿一道,找到医院的一位熟人,要了两个报废的医用枕头。回到家,父女俩一会儿画图,一会剪裁。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一只画着漂亮图案的能充气“枕腿”做好了。第二天,马从敏来到襄樊市知识产权局咨询,得知可以申请专利的答复后,当即办理了相关手续。一年后,由马亚芳设计的“枕腿气囊”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首战告捷,马从敏没有让女儿沉湎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启发女儿思路再放开阔一些,看看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东西。一天晚上,马从敏陪女儿在马路上散步,看着许多自行车的尾灯被撞坏或被人为损坏。小豆豆问父亲自行车尾灯的作用,马从敏告诉女儿:晚上行车时,若骑车人身后来了汽车,其尾灯能折射汽车灯光,给汽车司机一个信号,这样能够保证骑车人的安全。豆豆意识到尾灯的重要性,便下决心改进自行车尾灯,让它不易被损坏。通过认识观察,小豆豆弄清了自行车尾灯容易被损坏的原因。受煤炉下面插板的肩示,没过多久,父女两人一起设计出了“自行车后雨板闪光装置”。按照他们的设计,这种用螺丝钉固定在自行车后雨板的尾灯很难被人为损坏。即便万一被损坏,也可随时更换。日前,他们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通知,这项发明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马从敏说,他教育女儿的一个重要心得,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不是一定要抱着多高的期望值。在给女儿取名的时候就已表现出了这份心态。1994年女儿在一家条件很差的卫生院生下来的时候,马从敏随口就叫出了小名:豆豆。他想,豆豆是一粒种子,既然是一粒种子,就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放在什么环境里,都能够生根发芽。取正名的时候,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是女孩,马从敏对能反映女性特色的“芳”字很有感情。中间取一中性字“亚”,一是不期望女儿做人上人,做“亚军”也可;二是亚字略显男性化,希望女儿具备一些男孩的坦荡襟怀。实践证明,马从敏的教育是成功的。从小学一年级到现今,马亚芳一直担任班长职务,学习成绩从未落到10名以下,她还是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得力助手、得意门生,多次被评为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006年6月,被授予“首届校园十佳”称号。看到马亚芳小小年纪便表现出的执着精神和创造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成长之路会越走越开阔。
周天坤:湖北发明第一人 吴志菲
在鄂南山区有这么一位貌不惊人、年逾花甲,却拥有百项发明的发明家,他就是被称为“湖北发明第一人”的周天坤。
成家后的周天坤希望孩子尽快学会汉语拼音。孩子呀呀学语,他就开始教;刚上小学,他就采取写、画和剪字块等方法耐心辅导孩子读、写、认。一天,他回到家中,发现孩子和儿个小朋友将写有拼音字母的硬纸块当成牌玩。平时就喜欢发明的他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些硬纸卡片设计成扑克牌,效果一定更好些,让孩子通过游戏锻炼智力,增长知识,寓教于乐。
随即,周天坤赶到西门小学请教了几位拼音老师,根据汉浯拼音方案和小学语文课本制作了一副“汉语拼音扑克牌”,经几名学生和老师试用,效果良好。进而,周天坤又增加了美术、 天文、音乐和神话故事等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改进后的拼音牌,时而拼,时而读,时而组词造句,时而吟诗作对,立即受到学生、老师、家长的喜爱与欢迎。
为使汉语拼音扑克牌得到社会的承认而走向大市场,周天坤盘算着为“扑克牌”找“婆家”,可他拿不出这笔推广费。正在这时,一篇报道周天坤发明汉语拼音扑克牌的稿件在一家全国性报纸上发表了。浙江两家塑料厂连夜赶来,征得周天坤同意后取得了生产权。他因此而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技术转让费。这一次后,周天坤的智慧闸门似乎也迅速打开,千种构思,万般设想,一起滚滚而来。
在此后的18年里,周天坤迷上了发明创造,走路在想,吃饭在想,晚上做梦也在想。迄今,他取得了中国世界两用地图棋、学生智力围棋、书法成语年历等70多项发明成果。其中3项获全国、省、市科技成果奖,6项获国家专利,20多项转让给浙江、湖北、西安、天津等地生产厂家,产品行销全国,有的甚至远销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等地区与国家。辛勤的汗水与智慧的思维,共同孕育了妍艳的花朵。他20多次被评为市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研先进工作者”、“湖北省职工自学成才先进个人”与“国家专利先进个人”等,成了鄂南“土发明家”与“湖北发明第一人”。
如今成功的周天坤感慨万千,却怎么也忘不了1989年2月27日这一天。那天,他正在设计“笔战围棋”,忽听家人说有客人来访。正准备收拾东西去接客,不料客人已闯了进来。抬头一看,只见这位客人蓝眼睛、黄头发、高个子、白皮肤——是个外国佬。周天坤愣住了,他不知说什么好。这位来客打破尴尬,用略带几分生硬的中国话说:“我叫Theron stanford,中文名字叫史西伦,是特意从北京来找您的。”说完,他拿出一份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原来上面报道了周天坤搞发明的消息。
史西伦是美国儿童玩具专家。他看着桌台上那一件件诱人的智力玩具,他激动地上前紧紧握住周天坤的双手:“周先生,我们合作干吧!”周天坤来不及思索,也用不着思索,对于这位有着共同爱好和同样追求的外国朋友,他无法拒绝。
“周先生,我觉得您设计的东西内容都很好,特别是知识性强,很丰富,老少皆宜。就是有一点不好,产量质量低劣,特别是外观不美,制作粗糙,虽然便宜但没法在国际市场上打响。”毫不掩饰的史西伦,掏出带来的一副法国发明、美国生产的汽车拉力赛扑克,“这种扑克在我们美国要6个多美元,如果您的地图棋用英文印刷,并生产精美一点,是可以卖这个价的。”
“您的意见很好,可我实在无能为力,没钱加大投资,只能搞设计不能办工厂。”周天坤十分自责,但也很无奈。停了片刻,他又打破沉默:“我认为我能搞点小发明,产品上有‘中国’的字,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也感到自豪,正如您刚才还提到美国人生产的东西,您也感到骄傲一样,不论您是否说我守旧或顽固……”
“我认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它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周先生,我动员您去美国,那里天地大,有发展。”史西伦似乎不服气,抢过话头。周天坤据理力争:“是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技工作者是有国界的。我的根在中国,没有这块土地便就没有我的发明。合作可以,我不会离开自己的国土。”
史西伦听后翘起大拇指,连声叫:“0K!0K!!”。他们的合作很快硕果满枝。
同史西伦成功的合作,给了周天坤更大的信心和勇气。湖北咸宁是全国闻名的桂花之乡,桂花是咸宁的市花。每逢中秋时节,咸宁百里花香,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咸宁观赏、采购。但开花前后只有半月左右的观赏期,而且必须到“桂地”才能有所见所“闻”。1985年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咸宁时的指示,时时回响在他的耳畔——“你们咸宁的桂花很有名,应扩大发展,要争取搞开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用桂花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十几年来,周天坤一直留心观察,反复思考,设想兴办成宁绿色工程,让咸宁的桂花天天开,时时香,并以此扩大咸宁的知名度,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也否定了一个又一个创意。几经拜师访友,刻苦钻研,终于根据桂花可扦插的栽培技术设计了一种矮化桂花树,并按照桂花的大小设计出花苞、初开、盛放等不同花期的花样。随后,周天坤又苦口婆心地求人合作。真诚与坚毅感动了人们,香港驻成塑料厂同意机械制作塑料桂花,天门、仙桃乐意合作生产绢绸桂花,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与葛洲坝代表处合资的桂花制品厂也加盟其中,提供桂花精油。周天坤苦心经营的特种桂花盆景诞生了,它们千姿百态,鲜艳夺目,清香扑鼻,真可谓“真树假花天天开,桂树塑花时时香”。这种盆景,可广泛用于宾馆、旅社、会议厅、及休息室等场所,改每月只能九、十月观赏桂花为天天可观赏,并能随时闻到桂花“开放”的馨香。
这些年来,周天坤收到了一些技术转让费,除了一部分投资于发明上,其余的都向社会无私地捐赠了。地方教委、体委、老龄委、妇联、工会、文化局、青少年活动中心及旅游开发、希望工程、扶贫救灾等单位或项目,他一次次伸出热情的双手,献出真诚的爱心。他动情的说:“我忘不了我曾经也是一个灾民,我深知灾区人民的疾苦,捐钱不多,可这些是我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情、一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