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恶名昭彰”的审美自律性的再反思:r从“精致的野蛮主义”到历史事实

来源 :黄河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o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下半叶,西方音乐学界形成了反审美自律潮流.在反审美自律潮流下的众多著名学者,如希奥多·阿多诺(Theoder?Wiesengrund?Adorno)、劳伦斯·克拉默(Lawrence?Kramer)、苏珊娜·麦克拉里(Suzanne?McClary)以及理查德·塔鲁斯金(Richard?Taruskin)等等,纷纷提倡通过社会文化来理解音乐活动,使得以审美自律性为基础的音乐史学变得式微.中国学者顺应了反审美自律潮流,他们在撰写西方音乐史时同样着重于展现音乐背后复杂的社会关系.但是,音乐史是音乐的历史,音乐作品的审美自律性是我们无法绕开的因素,卡尔·达尔豪斯(Carl?Dahlhaus)曾围绕如何保持音乐作为社会文化和审美艺术之间的平衡问题展开过大量讨论.如今,我国的西方音乐史撰写同样遇到了如何平衡审美和文化的问题.本文以达尔豪斯和利奥·特雷特勒(Leo?Treitler)的音乐史观为基础,并以王晡和塔鲁斯金的音乐史著作为分析文本,探讨审美自律性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撰写音乐史时不应执着于用“文化的”或者“审美的”方法去统一全书的叙述,而是应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当一部作品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文化联系时,书写应当淡化审美自律的方面.反之,当一部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审美自律性时,书写应当淡化社会文化的方面.本文希望通过对审美自律性地位的重新思考,来唤起人们对作品本身的重新关注,并为未来我国的西方音乐史撰写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以钢琴曲《南海渔童》为例,从音乐风格和演奏表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作为钢琴演奏者,不仅需要有着胜任音乐表现的技术,更加要有着解读作品的文化素养,这也是构建中国钢琴艺术创作与演奏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
《凤求凰》一首新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本文拟从《凤求凰》的创作背景、审美艺术特以及作品的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挖掘其艺术价值.借以希望给学习这首作品的声乐爱好者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1775年,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创作喜剧剧本《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以此剧本为基础创作的众多歌剧中,其中最闻名世界的为二幕歌剧Il Barbiere di Siviglia,分别由罗西尼作曲,史特比尼作词,于1816年在罗马首演.这是一部旋律优美,剧情幽默诙谐,人物性格清晰的作品,因而广受追捧.其中《美妙歌声随风荡漾》是剧中女主角罗西娜演唱的一首著名咏叹调,塑造出一个为了遇到自己心爱的林多罗,冲破封建牢笼,寻求自由爱情的少女形象.本文将通过《美妙歌声随风荡漾》为切入点,分别从歌剧的创作背景、人物特点和演唱等方面
钢琴艺术在我国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化、民族化、本土化之路.在传统文化审美的驱动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进行了卓越的艺术探索,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意蕴.因而,本文以钢琴艺术审美视角为切入点,探讨钢琴艺术民族化进程中的创作实践和审美内涵,结合知名作曲家的经典钢琴音乐作品进行美学意蕴的分析和探索,从而进一步突显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在音乐教育中,多元化的歌曲文化与种类百花齐放,而红歌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在音乐中具有传承性的特征,往往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与含意,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见证与蓬勃精神的表现.红色歌曲不仅仅丰富了音乐课堂,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课堂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于美育的发展起到了一份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大家了解红歌,学唱红歌,不仅加深对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理解,还增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了自身奋发图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当学唱红歌不再只是作为“技能”,而是融入到人本身的精神文化,那它的力量
于润洋先生是我国具有突出贡献的音乐学家,是我国音乐美学学会的创建者之一,推动了我国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本文基于阅读于润洋先生的著作《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从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巴松也叫大管,是西方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木管乐器,也是室内乐、交响乐队中较为常用的低声部乐器之一.《地图》是中国享誉世界的著名作曲家谭盾在21世纪初期创作的多媒体作品.巴松(大管)在《地图》的整体乐队色彩、剧情设计、结构布局以及气氛渲染中,都表现出较强的载体功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表现作用.
《天山风情》是当代作曲家王建民于1993年创作的一首富有新疆音乐风味的二胡独奏曲,此曲采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进行融合、提炼创作而成.作曲家将新疆音乐中特有的增二度音程和7/8拍子的舞蹈性节奏,融汇到极富动感的旋律之中,大胆运用多种变化音和复杂多变的节拍律动,通过多种调式、调性色彩的对比,使乐曲富有极为浓郁的民族风格.它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天山风光,表现了祖国边疆美丽、富饶的自然风光,质朴动人的民族风情,和人们幸福、愉快的生活情景.曲中高难度的快速走句和模仿新疆民族乐器“冬不拉”的拨奏技巧,更是为作品增添了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乐派的旗手,是德国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舒曼不仅是一位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评论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德国浪漫乐派的领袖人物”.本文是重点对罗伯特·舒曼的作品《童年情景》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二胡曲《秋韵》的曲式结构完整,旋律优美动人,是著名艺术家刘文金先生创作的经典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刘文金运用了西方音乐艺术创作技法,并将我国地方民俗小调的调性与演奏技巧融入作品之中,合理运用本土化民间艺术素材,使这一作品既有协奏曲庞大的气势,又符合中国讲究的“起承转合”之美.本文主要分析了经典二胡曲《秋韵》的主要内容与内在艺术价值,并指出了二胡曲《秋韵》的曲式结构,总结了创作者刘文金在二胡曲《秋韵》中使用的主要演奏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