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20年,报纸是啥样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pl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大潮摧枯拉朽,呼啸而来,将传统媒体冲得稀里哗啦,然而,报纸虽有振荡,却未灭亡,何也?市场条件下,一件物品,只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就有生存空间。这是铁律,谁也改变不了。
  从发展趋势看,可以断言,再过20年,报纸仍存在,不过,数量将大大减少,功能亦将发生转变,存活下的报纸,可能呈现“三化”趋势。
  一是定制化。海量信息在给读者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麻烦。所谓“太多选择,等于没有选择”。只要打开手机电脑,新鲜生猛、异彩纷呈的各种信息、资料、段子、图片……直扑眼前,看得你眼花缭乱,心乱如麻!
  怎么办呢?看报纸呀!当此时也,为各种读者定制的各类报纸,将摸准不同读者的独特需求,精心选择其应知未知且又乐于知道的新闻,推送到读者眼前。
  选择就是服务,定制也是价值。吃透读者心理的报纸,还会按需“定制”出读者喜欢的其他非新闻类资讯,有针对性地推送给他们。
  二是深度化。以时效论,网络确实大大优于报纸,但以深度论,报纸却又完全可以扬己之长。
  网络抓的常常是“第一落点”,报纸凭的则是“第二落点”甚至“第三落点”。网络及时告诉读者“是什么”,报纸则重点告诉读者“为什么”、“怎么办”。
  三是精致化。网络时代,报纸到底拿来有什么用?除了读新闻、看解读外,很重要的功能,便是给予读者审美享受。因为,网络时代是快节奏时代。放慢节奏,舒缓神经,已成为都市白领的现实需求。
  不妨设想如此场景:傍晚时分,一位职场打拼的白领回到家中。他已经累了,既不想看电视,也不再用电脑,斜倚沙发,泡上一杯清茶,打开当天报纸,翻一翻有些什么应知未知而在上班时并不知晓的时事要闻,看一看当天人们热议的各种事件,其背景资料及深度解读,再读一读清新有趣的怡情散文和幽默小品,舒缓舒缓紧张了一天的神经……这,难道不是网络时代都市工薪族不错的休闲方式和精神享受吗?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1964年就曾预言,新媒体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只会将老媒体逼上一个艺术形式。就像汽车没有取代马车,而是将它逼上皇家礼仪;电视没有取代电影,只是将它逼向一种艺术。
  将报纸作为慢生活所需的休闲读物,对于为求温饱而奔波的普通民众,似乎略显奢侈。但对于既需要物质满足更注重精神提升的知识分子,每月多掏几个铜板就有如此淡雅闲适的享受,不亦相当划算,颇为值得吗?
  正因此,笔者以为,信息时代的报纸,必然是一份精致读物,其文字既不能像网文那样天马行空,乱神怪力,亦不应像传统报纸那般空泛八股,干巴生硬。每篇文字,都应当是巧妙构思、精心写作、能够供人细细品鉴的优美篇什。
  报纸的审美功能,将大大增强。
  报纸如是,杂志、书籍亦如是。纸媒体与读者那种如影随形、可以信手翻来、非常方便携带阅读的特点,是别的媒体所不具备因而也是无可替代的。
  这,也正是纸媒体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继续生存的依据所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拓扑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理论上讲,对拓扑的研究帮助人们深刻地理解了量子霍尔效应等传统的问题,此外,还进一步向人们指明了拓扑绝缘体,拓扑超导体,
我公司现有党员6583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161个工点上。近几年来,尽管党员流动性很大,企业的编制、体制也在不断调整,但我们始终做到加强党员的管理教育不放松,积极发挥党
传统数学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学生学习了数学之后,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就成了计算、解题的代名词,除了考试想不出其他的用途。数学教学不能把学生引进狭隘的形式数学的胡同里,而
石墨的铁磁有序已经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指出石墨的铁磁性是石墨的本质特性,与石墨的缺陷有关。但是在石墨中存在的缺陷类型有很多,到底哪一种缺陷使得
本文研究了类W态、类GHZ态、团簇态新的应用,提出了一些量子态秘密共享方案。我们证明类W态、类GHZ态、团簇态都可以用来秘密共享任意三粒子量子态。我们还提出了基于五粒子
核内核子夸克与胶子分布函数的研究为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前沿课题之一。获得精确的束缚核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有助于更好地解释从高能核反应中所收集的实验数据。通
儿童时期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据布鲁姆研究:儿童的智力水平8岁以前已发展到整个智力的80%。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机构早在1996年《自然》杂志上就指出:儿童学习外语时使用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数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党的干部多与群众交朋友,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
中国课堂和美国课堂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前者是老师问学生,后者是学生问老师。先不谈哪种教学模式是正确的。在中国的许多英语公开课、展示课上,几乎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立足于研究学生的“学”。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从而提高